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院前救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介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院前救治的创伤性休克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能有效缩短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院前急诊护理组施行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抢救介入的时间、术前总的准备时间;护理前后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诊护理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术前总的准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接近,P0.05;护理后院前急诊护理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诊护理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效果好,可改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35例,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给予观察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救护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提高院前救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效果,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我院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急救模式分成采用常规院内急救的对照组(n=45),与在常规急救模式基础上加入院前急救的观察组(n=45),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56%)、配合度(88.89%)均高于对照组(82.22%、68.89%);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4.44%)均低于对照组(24.44%)。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接受系统性院前急救,可提高抢救效果及预后质量,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下分析,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介入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促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降低死亡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7.5%,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强治疗的效果,减少临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红婷 《家庭医药》2016,(8):148-149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37(92.5%)转运成功率40(100%)急救成功率40(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从接诊到院前急救时间、接诊到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致残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减少致残率、病死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将应用常规院前急诊护理的40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应用针对性院前急诊护理的40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干预结束时开展指标比较,包括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监测时间、院前急救时间、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监测时间、院前急救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可为患者救治争取更多时间,提升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5例COPD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两组入院诊断明确后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于出院前1 d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幸福感。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7%,幸福感为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和43.75%(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流程,实验组运用自行拟订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防范或减少护理差错,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的正常状态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焦虑状态、恐惧状态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心率和血压较平稳,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和术中各项生理指标,并显著提升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包慧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93+195-193,195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院前伤情评估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180例患者经积极的院前急救后,有164例院前抢救成功,16例抢救无效现场死亡。结论做好外伤患者伤情的及时准确评估,并进行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技术。方法:通过对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综合各种抢救措施,完善护理制度。结果:本组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48例,8例死亡。结论:创伤性休克是急诊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只有建立健全各种抢救制度、强调医护之间的配合、熟练掌握抢救患者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3月共救治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ISS≥25)78例,随机分为限制组(40人)和常规组(38人).两组患者均因严重低氧血症和失血性休克行机械通气和体液复苏.分别监测凝血功能(PT和APTT)、碱剩余(BE)、血浆乳酸含量、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胸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限制性补液 与常规补液均能明显降低PT、APTT、BE值和血清乳酸含量;而限制组比常规组更能减少病人 胸部进一步渗出,提高患者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RDS和 MO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治疗率(P〈0.05).结论 限制性补液能有效改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凝血紊乱,缓解酸中毒,明显比常规组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宫外孕(EP)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SAS和SDS评分护理干预后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结论对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机体的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估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对CRP、IL-6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75μg+氟比洛芬酯100 mg+0.9%氯化钠溶液+昂丹司琼8 mg;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150μg+0.9%氯化钠溶液+昂丹司琼8 m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使用总量、中位PCIA的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RP和IL-6水平,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使用总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部手术后PCIA效果较好,能减少患者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保证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给药24h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统计两组患儿复苏时间和复苏时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24h后MAP、CVP、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和复苏时P(g-a)CO2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用药(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可改善患儿血液灌注,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可引起患儿心率加快,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