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PVP 和 PK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Meta 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雷  方诗元 《安徽医药》2015,(3):495-49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4年5月之前在 CBM、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中公开发表的所有 PVP 和 PK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对照实验,由两位评价员按 Cochrane 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 RevMan 5.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 分析结果显示 PKP和 PVP 两组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 cobb 角及手术前后 cobb 角变化值四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远期再发骨折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KP 较 PVP 在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好,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3例(年龄>60岁)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活动能力、X线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术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椎体高度明显增加,而随访1年后各观察指标与术后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3例122个椎体中共4个椎体骨水泥渗漏,无1例有脊髓神经损伤或压迫症状。结论 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行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提高患者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随访60例接受PKP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对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疼痛缓解4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不明显2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成功率96.6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规范化护理对PKP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周鹰飞  方志辉  杨艳敏 《河北医药》2016,(15):2267-2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 P <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 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技巧、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老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C形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置入球囊扩张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每个椎体平均充填pmma约5ml。结果30例椎体成形术操作全部成功,术后4~6h疼痛症状开始缓解,术后住院7~10天,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后突畸形基本矫正,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pmma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高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崔化天 《淮海医药》2021,39(4):369-371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OVCF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及PKP组,每组45例.PKP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比手术前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率11.63%(5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在手术后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讨微创椎体成形手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12日至2019年2月1日收治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抽取108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研究组54例接受微创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7.41%,数据差异较小(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小(P>0.05)。研究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 PVP手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恢复椎体高度的作用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对3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中10例患者出现手术椎体再骨折。通过回顾总结该10例PKP术后再骨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内裂隙、椎体骨坏死、骨水泥因素、脊柱生理学特点是导致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魏力今  刘艺明 《安徽医药》2011,15(9):1097-1099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5例共78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在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确诊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结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PVP术治疗和术后饮食、运动等指导干预,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70mg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1次/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酚(DP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GP、ALP、DPD水平、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腰椎骨密度,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结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G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血清ALP、DPD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腰椎骨密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合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VAS和ODI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PVP术后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不同穿刺方法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高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PVP术中A组患者采用偏侧穿刺(正位X线照片穿刺针尖约位于穿刺侧椎弓根眼内侧皮质与棘突中线中心),B组采用中心穿刺(穿刺针尖位于棘突中线),所有患者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中手术时间、穿刺方法对比、及术后及随访疗效VAS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26±5min,B组:38±7min,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骨水泥渗漏率A组8%,B组:16%,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术前、术后24h、术后6月AB两组VAS评分及随访结束VAS评分改善值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简化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穿刺定位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更多X线照射,手术操作简单,更安全、疗效肯定,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OVCF合并DS患者49例(56椎),予以单侧PVP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0.2个月显示,患者的疼痛均得以缓解,ADL及VAS评分显著降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OVCF合并DS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椎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二次PVP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原因及再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本院收治了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72.3±7.4)岁,椎体压缩程度34%-56%,初次PVP骨水泥填充剂量(3.3±1.2)ml,3例有骨水泥非椎管内渗漏。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8.12±1.40),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止痛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次行C臂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X光片复查及VAS评分。结果患者平均骨水泥填充剂量(2.1±1.0)ml,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7±0.9)。所有患者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3.5)个月,患椎所引起的症状完全缓解的有5例,部分改善的有4例,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对于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PVP手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部分微骨折未得到良好的骨水泥填充使骨折未得到充分固定是初次PVP失效的可能原因,骨水泥均匀填充可以提高PVP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1节椎体)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扁骨折患者行单侧球囊扩张PK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球囊扩张PKP对陈旧性OVCF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143个椎体。根据患者病程及MRI的T1、T2信号强度分为陈旧组与新鲜组。新鲜组共62例71个椎体,男11例,女51例,年龄(70.21±8.05)岁;陈旧组共42例72个椎体,男4例,女38例,年龄(70.05±5.17)岁。所有患者均在G臂透视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104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新鲜组9例,其中椎间隙渗漏4例,椎旁渗漏5例;陈旧组1例,为椎间隙渗漏。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新鲜组1例,陈旧组5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范围均小于10%,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新鲜组手术时间短于陈旧组[(44.24±17.32)min比(56.12±30.05)min,t=-2.552,P<0.05];新鲜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多于陈旧组[(3.90±1.07)ml比(3.53±0.9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5)。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025.591、7 257.375、5 638.076、1 548.607,均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5.683、31.669,均P<0.05);两组VAS评分、ODI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41、0.892,均P>0.05)。结论 新鲜组与陈旧组OVCF在PKP术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方面,新鲜组优于陈旧组,但骨水泥渗漏率高于陈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