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中心静脉插管则是急诊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建立前的过渡性措施,使用它简便快捷,减少患者的忧虑和痛苦,使用和护理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明显降低相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期限、降低病人的费用、节约医疗材料,随着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应用,已基本上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发生率、血栓形成特点、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感染率分别为8.0%、4.0%,与对照组的32.0%、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导管血栓形成原因中中导管留置时间过长3例,患者血液高凝4例。另外,两组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护理服务、溶栓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主要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心留置导管的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100例260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导管相关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分别为6.0%(157/2600)、10.0%(260/2600)、11.0%(285/2600).颈内静脉发生问题的机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性问题,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透析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方案,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和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04~2007-04,我们共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140例,导管采用ABLE单针双腔导管,其中股静脉64例,颈内静脉34例,锁骨下静脉42例。年龄17~82岁,平均58.2岁。1.2穿刺方法经皮穿刺是利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引导钢丝将导管插入。穿刺点选择:股静脉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4cm股动脉内侧0.5cm处,颈内静脉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所出现的19例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过程的探讨,认为在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正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护理及密切的观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林艳梅 《中外医疗》2014,(35):184-185
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该院行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感染4例(5.0%),出血3例(3.75%),血栓栓塞患者5例(6.25%),导管脱落患者2例(2.5%);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26.25%),出血13例(16.25%),血栓栓塞12例(15.0%),导管脱落患者6例(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导管时间、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90±1.22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6.72±7.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9±3.24分;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2.19±0.67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3.24±9.4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4±1.9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61例(76.25%),有效12例(15.0%),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显效49例(61.25%),有效8例(10.0%),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患者予以舒适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于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作为DVT组,其他124例作为非DVT组,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置管前水肿、服用低分子肝素、病理类型为糖尿病肾病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服用前列腺素E1、服用阿司匹林和病理类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和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低体质量和患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10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4例出现气胸经引流管抽气后治愈;10例导管阻塞用导丝或生理盐水冲管后复通;2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所有患者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恶性胸液患者经导管胸腔内注入药物。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放液相比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简便有效的胸腔引流方法.方法 选择2007-09~2010-09间,我院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患者52例,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52例胸腔积液患者均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传统的胸腔积液引流术带来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方法:对37例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进行积液引流、灌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37例胸腔穿刺全部一次性成功,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进行积液引流,具有安全、方便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利于治疗、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的疗效,并探讨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38例胸腔积液患者资料。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术中建立静脉通道协助置管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关心患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定期更换透明无菌贴膜及可来福输液接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是否通畅。结果所有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和原发病的治疗;术中穿刺顺利,均一次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及手术意外;术后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对于预防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