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TE)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总结160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术后重视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卫敏 《河北医学》2014,(6):1044-104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采用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预防部分和手术的整个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经过两种方法护理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经过两种方法护理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8.3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预防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绀、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情况。结果除发绀外,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53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一般护理、观察护理进行预防性术后功能锻炼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53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切实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是提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探讨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后监测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大腿周径、关节疼痛及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地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DVT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苹  巫娜 《当代医学》2014,(30):101-10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46例,以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n=12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10.6%,护理组出现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4.1%,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后期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全部缓解。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右江医学》2016,(6):715-718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种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THA的不断开展,其术后并发症逐渐增多,如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术后切口感染等。DVT是THA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1],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徒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834-834,840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以其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仍可达40.0%,尤其是老年人,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甚至引起肺栓塞。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3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27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根据病人情况,提出临床护理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的观察与应用。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发生DVT,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颈外伤导致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所导致的髋关节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患者原有的病患关节,是重建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患者血液在深静脉出现异常凝结而阻塞静脉腔,引发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见于下肢,是 THA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2]。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 DVT 的形成及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3]。研究表明,THA 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率可达37.5%~70%[4],严重者甚至可以可造成 PTE,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被临床医护人员所重视[5]。为了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办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入选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可引起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137例THA,仅4例发生DVT。经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9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6)与B组(n=45)。两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主动活动下肢踝、膝、髋关节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A组同时结合物理预防(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药物预防(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比较两组术前、术后8 h时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等血栓指标;记录两组术后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术前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D二聚体均降低、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术后12 h的D二聚体低于B组、血小板计数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指标改善幅度更大。A组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4/46),B组为24.2%(11/45),A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B组为20.2%(10/45),A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形成原因与创伤、反复穿刺、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下肢过度旋转牵引等,此外,手术、麻醉、镇静与肌松药物的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采取同时联合肢体主被动活动、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的方式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对股骨头坏死、老年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达37%~69%[1],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数量的增加,对该并发症的预防不容忽视。因此,DVT的预防护理对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组)与不用低分子肝素钠(N组)两种方法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LMWH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略高于N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高于N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地减少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仅术后引流量略多,说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严璐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10):1720-172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