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临床资料女患,19岁。15年前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治疗极不规范,血糖波动在14~33mmol/L之间,多次出现酮症。检查:智力正常,满月脸,向心性肥胖,无第二性征发育,肝肋下2.5cm,双下肢无浮肿。随机血糖28.9mmol/L,尿糖++++,尿酮体+++,  相似文献   

2.
Mauriac综合征即侏儒、肝大、肥胖、青年型糖尿病综合征,是由于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落后、肝大,也称糖尿病性假性侏儒。Mauriac综合征临床非常少见。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提高和胰岛素的应用,Mauriac综合征就更加少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60例T2DM合并ACS患者(观察组),45例T2DM不伴ACS患者(对照组)进行3 d血糖检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评价ACS患者危险度。比较两组血糖波动参数差异,并与不同GRACE评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观察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3±1.43)mmol/L比(2.35±0.95)mmol/L;(3.46±1.23)mmol/L比(2.97±0.94)mmol/L;(2.54±0.92)mmol/L比(2.01±0.64)mmol/L,均为P<0.05];(2)GRACE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ACS患者的PPGE、MAGE和MO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PGE、MAGE、MODD和24 h平均血糖值与GRACE评分值呈正相关(r=0.604,0.504,0.492和0.581,均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AGE是独立于射血分数及年龄的影响GRACE评分的危险因子。结论 T2DM患者合并ACS时,其早期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并且MAGE和GRACE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4.
前沿追踪     
新观点碳酸饮料不会引起2型糖尿病以往有学者认为饮用添加了甜味剂的饮料如碳酸饮料等,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然而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篇新研究论文显示,碳酸饮料与糖尿病的发生并无关联。在长达20年的研究期间,研究  相似文献   

5.
6.
酮症倾向糖尿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酮症倾向糖尿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的原因主要为自身免疫所致胰岛素缺乏。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可能有某些遗传缺陷,对葡萄糖毒性或糖脂毒性诱导的氧化应激敏感性增加,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而发生酮症。1型糖尿病需胰岛素终身治疗,而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在酮症纠正后且密切随访胰岛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74岁,主因"血糖升高3年,反复低血糖发作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约8.2 mmol/L,行糖耐量实验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无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给予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并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血糖控制良好且平稳,糖化血红蛋白6.3%。此后18个月内体质量下降12 kg,除外了甲状腺疾病。并因消瘦明显改用胰岛素治疗,精蛋白生物合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其基因定位于3q27。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X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 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补充脂联素可能为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手段。脂联素在血细胞形成和免疫反应中发挥负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基增加脂联素的表达及其在血浆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是模拟非糖尿病病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施行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方法。常规人胰岛素(包括缓冲和非缓冲剂型)常用于CSII治疗。常规人胰岛素的餐前大剂量最好应在餐前30min给予,这样胰岛素作用高峰就和餐后血糖变化相一致。从常规人胰岛素的吸收动力学特点考虑,如果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与进餐过于接近,就会引起餐后高血糖,随后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胰岛素泵治疗 )能够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而且控制血糖达标的速度更快 ,且低血糖发生机会少 ,血糖控制良好后稳定性佳。本组资料对CSII治疗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常规治疗 )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8月在瑞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40例 ,年龄 12~ 75岁 ,病程半月~ 2 0余年 ,男性 18例 ,女性 2 2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均 >10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均 >14mmol/L。其中 1型糖尿病 12例 ,原…  相似文献   

12.
如何选择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以提高胰岛素治疗的技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循征医学的研究揭示,严格代谢控制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因此,近年来血糖及其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需要采取措施尽可能使血糖水平控制达标。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无论糖尿病患者的内生胰岛功能状态如何,只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内是完全能达到的。在降糖治疗中胰岛素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使患者在血糖理想控制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有补充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前者的合理联合使用至少有以下几点益处…  相似文献   

13.
PAI-1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控因子。近年研究发现,PAI- 1的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核心特征,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内脏脂肪的蓄积。因此,对PAI—1的直接抑制不仅为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也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等有益。  相似文献   

1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5):58-360
刘治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与肥胖相关联的临床综合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成倍增加.治疗目标应针对其促发因素(超重、少动和膳食不合理)和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和高血压]进行.其中血压水平与其他因子的心血管危险性直接关连,血压≥130/85 mm Hg应视为已达高血压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儿童和家庭心理的现实 3岁的明明被发现患上1型糖尿病,开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每天注射4次胰岛素,测4次血糖。本来有点儿内向的明明变得更沉默了,打针时不哭,测血糖扎手指也不哭,也不肯出去玩了,总是想睡觉。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0例胰岛素治疗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皮下泵(CSⅡ)组12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18例,结果:两种治疗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中位数有显性差异,而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CSⅡ治疗更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并可更快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MS的关系。方法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MS定义,将老年患者465例分为MS组255例和对照组210例。查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餐后2 h血糖、血脂全套、血IGF1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两组按是否并存糖尿病再分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两个亚组。结果(1) MS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外,其他血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IGF1水平与年龄、BMI均呈负相关(P<0.05)。(2)MS糖尿病组IGF1(163.5±128.1)μg/L、胰岛素(14.3±10.5)mU/L高于MS非糖尿病组(114.0±52.6)μg/L、(8.46±4.4)mU/L,C肽(1.1±0.4)μg/L低于MS非糖尿病组(2.5±0.4)μg/L,均为P<0.01;IGF1水平与胰岛素、C肽无相关性,与冠心病呈负相关(P<0.05)。(3)对照糖尿病组IGF1(129.2±49.1)μg/L低于对照非糖尿病组(136.6±80.5)μg/L,胰岛素(14.1±11.7)mU/L、C肽(3.28±2.23)μg/L高于对照非糖尿病组(10.3±6.1)mU/L、(2.9±1.7)μg/L,P<0.01或0.05。对照组IGF1与C肽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正相关;对照糖尿病组IGF1与胰岛素、C肽负相关(均为P<0.01或0.05)。结论MS患者存在高血IGF1现象,这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低IGF1不同;MS患者IGF1水平较低时发生冠心病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 I)、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下降更明显(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0.01)。认为诺和锐30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6岁11个月,因“自幼皮肤有黑色素斑,伴多饮、多食、多尿,发现血糖增高1个月余”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患儿生后2~3个月起出现皮肤黑色素斑,无明显加重,也无自行好转,伴多饮、多尿,近年多食,体重无减轻,无脾气暴躁,无消瘦,家长未予重视,1个月前因“上感”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21mmol/L,尿糖(+++),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较高,随后于2005年5月25日住院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三餐前胰岛素8u(短)、9u(短)、7u(短),同时给予格华止控制血糖,仍不理想,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