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肝癌导致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对照组采用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均为7d,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血氨和肝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7d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及血氨情况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降低血氨、促进苏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氨基酸组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情况及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及清醒时间均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LT、TBIL)也明显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迅速降低血氨浓度,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连用72 h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肝功能指标、意识变化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意识障碍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康医学》2019,(1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纳洛酮组、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及联合组各30例。比较三组血氨、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氨、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血氨、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门冬氨酸鸟氨酸组与纳洛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门冬氨酸鸟氨酸组的66.67%(20/30)和纳洛酮组的70.00%(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纳洛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1/30),门冬氨酸鸟氨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37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给予降氨、支链氨基酸、护肝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观察清醒时间、72h清醒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72h清醒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能缩短清醒时间,提高清醒率,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医学综述》2016,(6)
目的系统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有关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试验组)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或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的比值比(OR)以及95%CI为效应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氨、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神志转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总体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69例,对照组2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OR=3.92,95%CI 2.48~6.17,P<0.000 0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氨、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2.33,95%CI-0.10~4.76,P>0.05;SMD=5.32,95%CI-0.45~11.09,P>0.05;SMD=1.58,95%CI-1.84~5.01,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氨、TBIL低于对照组,神志转清醒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58.34,95%CI-32.24~-4.93,P<0.05;SMD=-20.73,95%CI-28.51~-12.96,P<0.05;SMD=-16.34,95%CI-23.53~-9.14,P<0.05)。治疗后两组ALT、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30.34,95%CI-63.61~-2.93,P>0.05;OR=0.58,95%CI 0.18~1.92,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食醋80~100ml,稀释后灌肠,2次/d;28例为观察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剂(瑞甘)5~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1次/d。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复常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瑞甘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在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复常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与乳果糖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2次/d静滴;乳果糖10~20 g/次,3次/d,口服。保持2~3次/d软便(必要时可加量)。对照组给予精氨酸20 g/次,静滴,连用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清醒时间、肝功能及血氨变化,总有效率及死亡率。肝性脑病分为Ⅰ、Ⅱ、Ⅲ、Ⅳ期[1,2],观察治疗前后的计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患者清醒时间,降低其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血氨水平,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对照组静滴精氨酸,因肝硬化患者鸟氨酸循环中所必需精氨酸酶、精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故疗效不佳。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康医学》2019,(1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LT、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及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和改善肝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神志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54例同时加用纳络酮、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平均清醒时间、3d内清醒率、病死率。结果平均清醒时间:治疗组为(9±12)h,对照组为(31±14)h,前者优于后者(P〈0.05)。3d内清醒率:治疗组清醒46例(85.2%),对照组清醒28例(53.8%),前者优于后者(P〈0.05)。病死率:治疗组死亡4例(7.4%),对照组死亡18例(34.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综合抗肝昏迷处理,治疗组42例在综合抗肝昏迷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昏迷计分值分别为1.17±0.34、0.70±0.2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络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1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去除诱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观察血清氨值的变化、神志转清醒时间及智力测验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氨水平(P〈0.05),缩短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的神志转清醒时间,同时提高了转清醒患者相关智力水平,治疗组有效率(84.6%)明显优于对照组(64%)。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对400例肝硬化患者和416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SDT)。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NCT异常率为38.0%,SDT异常率为41.8%,二项均异常为29.3%,至少有一项异常(即MHE发病率)为51.0%。MHE发病率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无关,但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A级肝硬化患者MHE发病率为39.8%,B级发病率为54.4%,C级发病率为72.4%。三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患者的MHE发病率为7.2%,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1)。结论 肝硬化MHE发病率为51.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的7.2%。MHE发病率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相关,与性别、年龄、病因、吸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硬化患者 (ChildA级 18例 ,ChildB级 2 7例 ,ChildC级 2 0例 )进行脑电图 (EEG)、视觉诱发电位 (VEP)测定及智力测验 (PT) ,并与 4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EEG异常者 2 1例 (32 %) ,对照组异常者 10例 (12 %) ,两者对照显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肝硬化患者单独VEP或PT异常者分别为 18例 (2 8%)和 9例 (14%) ,两者共同异常者 16例 (2 5 %) ,两者总阳性率为77%。对照组单独VEP、PT异常者分别为 12例和 7例 (2 6 %、15 %)。两者对照显示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时碱中毒与低氧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HE)时的碱中毒与低氧血症。方法:肝硬化患者64例;并发HE组21例,无HE组43例。两组均行动脉血气分析,并同步检测血清电解质。结果:酸碱平衡失常54例(84.4%),其中呼吸性碱中毒(呼碱)48例(88.9%)。并发HE组与无HE组呼碱发生率分别为90.5%和67.4%(P<0.05)。64例中动脉低氧血症42例(65.6%),其中重度6例均为并发HE者。并发HE组与无HE组低氧血症发发生率分别咪95.2%和51.2%(P<0.005)。结论:肝硬化,尤其是并发肝性脑病时,极易发生碱中毒与低氧血症;其中以单纯性呼碱发生率为高。低氧血症的程度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HE)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入院后首先进行风险预测-数字连接试验(NCT),然后根据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50例,不进行风险预测,实施常规保肝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HE发生率以及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达48.3%;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成瑞甘组40例、雅博司组38例、精氨酸组35例。三组病人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低蛋白饮食、补充支链氨基酸、乳果糖及护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瑞甘组加用瑞甘10~20g/d;雅博司组加用雅博司20g/d;精氨酸组加用精氨酸钠20g/d,三种药物均用7d。监测治疗前后检测血氨、AST、TBIL等指标及神志变化。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降低血氨、AST、TBIL和神志改善等明显优于精氨酸(P〈0.05),但门冬氨酸乌氨酸组和雅博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甘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疗效确切,效果与雅博司相当,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规格合理,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合并碱中毒的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碱中毒。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氨的含量,并观察精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的疗效。结果肝性脑病合并碱中毒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患者清醒率达81.82%,效果良好。结论精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合并碱中毒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固有动脉及腹腔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组(对照组30例、肝硬化组47例及肝硬化合并肝癌组45例)共122例研究对象进行灰阶、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肝固有动脉及腹腔动脉的内径、最高血流速、最低血流速、平均血流速及阻力指数;计算肝固有动脉及腹腔动脉的血流量及二者的血流量之比。【结果】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肝硬化患者高。肝硬化合并肝癌组的肝固有动脉与腹腔动脉血流量之比与正常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固有动脉及腹腔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别是二者的血流量之比的改变可为诊断肝癌、肝硬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