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短小手术患者100例,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各50例。入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术中维持:K组用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PK组用异丙酚4~5 mg/(kg.h)、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K组术中及术毕至苏醒期BP、HR明显升高(P<0.05);术中需要追加氯胺酮者K组15例,PK组4例;清醒时间K组(15±7)分钟,PK组(11±5)分钟;K组有2例出现苏醒期躁动。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标准、年龄1~5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氯胺酮5~8 mg/kg肌肉注射,异丙酚2 mg/kg静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1~2 mg/(kg.h)及瑞芬太尼0.03~0.08μg/(kg.min),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γ-羟基丁酸钠复合氯胺酮组(γk组)氯胺酮5~8 mg/k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60~80 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滴注氯胺酮1.5 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 mg/kg。记录麻醉前、诱导、下镜、探查、取出、术毕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RP组诱导、下镜、探查、取出时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均有下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与γK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中小手术患儿分成两组:异丙酚-氯胺酮(PK)组15例,术中异丙酚4~6mg/(kg.h)与氯胺酮2~3mg/(kg.h)混合液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K)组15例,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结果术中PK组循环功能较K组稳定,术中发生肢体不自主运动及眼球震颤较K组少;PK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与K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能使小儿中小手术麻醉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更适合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王敬秋  吕清香 《临床医学》2010,30(11):84-86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手术患儿使用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疝气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四组,每组12例:I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IPR组4~7岁,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IPK组和ⅡPK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h)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I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异丙酚6 mg/(kg.min)和雷米芬太尼0.1μg/(kg.min),雷米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μg/(kg.min),直至0.2μg/(kg.min)。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雷米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四组SBP、DB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IPK组和ⅡPK组比较,I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I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K组雷米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IPK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雷米芬太尼用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五官科日间手术患儿的手术麻醉记录.麻醉诱导采用静注氯胺酮和异丙酚各2 mg/kg,麻醉维持以间断静注氯胺酮1 mg/kg并辅以异丙酚6 mg/(kg·h)连续静脉输注.分析诱导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T3)和...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是一种短作用时间麻醉药,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苏醒快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呕吐发生率低的特点,适合小儿手术麻醉选择。本文就异丙酚、氯胺酮与地西泮、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作以比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小儿患者60例,A SAⅠ~Ⅱ组,年龄10月龄~11岁。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Ⅰ组异丙酚、氯胺酮组,Ⅱ组地西泮、氯胺酮组。1.2方法两组患儿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2 m g/kg,阿托品0.015 m g/kg,不合作患儿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5 m g/kg,合作者开放静脉,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 m g/kg、氯胺酮2 m g/kg,Ⅱ组静脉注射地西泮0.2 m g/kg、氯胺酮2 m g/kg。手术开始后,用微泵静脉输注:Ⅰ组为异丙酚4~6 m g/(kg·h),氯胺酮2~3m g/(kg·h);Ⅱ组为地西泮0.2~0.3 m g/(kg·h),氯胺酮2~3 m g/(kg·h),并根据麻醉深浅调节速度,手术结束前10 m in停止注药。1.3观察项目连续观测无创血压(N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清醒时间、术后24 h恶心、呕吐率。1.4统计学处理所有...  相似文献   

7.
刘江洪 《临床医学》2010,30(7):93-9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静脉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08~0.12 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组用异氟醚吸入,间断辅以芬太尼静脉注射;全静脉组将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异丙酚70μg/(kg.min)混合抽入50 ml注射器中,用微量泵持续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 min,气腹毕和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吸组在气腹后1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毕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全静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麻醉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作比较,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用药方法。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0例,肌注氯胺酮6.0~8.0mg/kg,术中酌情静脉追加氯胺酮1.0~2.0mg·kg-1/次;B组20例,肌注氯胺酮2.0~3.0mg/kg,并于手术开始前2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后以氯胺酮1.5~2.5mg/(kg·h)和丙泊酚6~10mg/(kg·h)持续静脉微泵输注,术毕前5min同时停用。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R及SPO2的变化,并记录氯胺酮的用量、术后的清醒情况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的MAP、HR在手术开始后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B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MAP和HR较基础值稍有增加(P<0.05),但术中渐降至术前水平或稍低,并保持平稳至术毕;两组患儿的SPO2和RR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B组术中氯胺酮的用量和清醒时间明显少于A组,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与单纯氯胺酮相比,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能更好的保持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麻醉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作比较,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用药方法。方法 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0例,肌注氯胺酮6.0-8.0mg/kg,术中酌情静脉追加氯胺酮1.0-2.0mg&;#183;kg^-1/次;B次20例,肌注氯胺酮2.0-3.0mg/kg,并于手术开始前2min静脉流向丙泊酚1mg/kg,后以氯胺酮1.5-2.5mg/(kg&;#183;h)和丙泊酚6-10mg/(kg&;#183;h)持续静脉微泵输注,术毕前5min同时停用。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R及SPO2的变化,并记录氯胺酮的用量、术后的清醒情况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的MAP、HR在手术开始后明显高于基础值(P&;lt;0.05);B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MAP和HR较基础值稍有增加(P&;lt;0.05),但术中渐降至术前水平或稍低,并保持平稳至术毕;两组患儿的SPO2和RR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B组术中氯胺酮的用量和清醒时间明显少于A组,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lt;0.01)。结论 与单纯氯胺酮相比,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能更好的保持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减少恶性呕吐的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的应用。方法:60例行择期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4 mg/kg,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和芬太尼。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氯胺酮1 mg/kg,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芬太尼2μg/kg,术中酌情追加芬太尼。结果:、组中发生气道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多于组。组术毕苏醒时间与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氯胺酮用量与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组芬太尼用量与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组术中MAP、PETCO2与术前和组相比增高明显(P<0.05)。组术中PETCO2与术前和组相比增高明显(P<0.05)。结论: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用不同方法麻醉应用喉罩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静脉诱导后置入4号喉罩并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A组患者用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丙泊酚0.05~0.1mg/(kg·min),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组患者吸入1.5%~3%七氟醚麻醉维持,C组患者用瑞芬太尼0.08~0.12μg/(kg·min),丙泊酚0.04~0.06mg/(kg·min)静脉泵注,同时1%~2%七氟醚吸入复合维持麻醉。术中根据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I)和血压心率调整静脉药和吸入药的浓度。术毕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的输注和吸入。记录患者麻醉前、置入喉罩时、切皮时、分离深部组织时、术毕时、拔喉罩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I,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术后随访有无咽痛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组患者切皮和分离深部组织时血压、心率和NI值均高于A组和C组患者,A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B组和C组患者。结论:喉罩通气下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都可较好地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较少,苏醒更迅速。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锐  林剑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41-3042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μg/kg,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μg/(kg·min),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 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 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 μg/(kg·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抽取4 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惠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合麻醉时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ASA)1~2级,年龄2~9岁择期行眼科及骨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3组中氯胺酮的用量为1 mg/kg,异丙酚用量分别为1.5、2.0、2.5 mg/kg.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8 mg/kg,入室后面罩吸氧,开放静脉,连接3通开关,静脉滴注林格.采用美国产NVS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动脉平均血压(MAP)、心率(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待监测数字稳定后开始麻醉,经3通开关40 s内匀速注入上述药液,1 min后开始手术,根据监测指标及患儿情况间断追加麻药以维持麻醉,记录术前及注药后1、2、5、10、15、20、30 min的MAP、P.结果 3组中MAP、P注药后与术前相比均减低,且以5 min时减低最为显著(0.01<P<0.05).3组中各时间的MAP、P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注药1 min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减小,但SpO2无变化.结论 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中,异丙酚在1.5~2.5 mg/kg的剂量范围内,剂量与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儿,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02 mg/kg,地西泮0.2~0.4 mg/kg,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不行气管内插管,面罩吸氧2 L/min。用微量泵输注"氯-瑞"合剂,开始10 min注速5~15 mL/h,随后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结果患儿术中安静入睡,咽喉反射存在,无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分泌物很少,镇痛完善。术毕苏醒时间缩短。结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是一种很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药物用于烧伤植皮短小手术的最佳静脉麻醉方法。方法:60例短小切痂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 力月西组(对照组)、氯胺酮 力月西 丙泊酚组(TⅠ组)、氯胺酮 力月西 芬太尼 丙泊酚组(TⅡ组),每组各20例。三组首先静注力月西0.05 m g/kg。然后,TⅠ组微泵输注异丙酚至术毕,给药速率1.5 m g/(kg.h);TⅡ组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μg/kg,5 m in后与试验Ⅰ组相同。取皮前三组均缓慢静注氯胺酮2 m g/kg,然后用0.1%氯胺酮静脉泵注,速度为4 m g/(kg.h)。两试验组于植皮开始停用氯胺酮,对照组用至术毕。观察三组不同时点的M AP、HR、SpO2、RR及术野渗血情况,术毕睁眼时间。结果:切皮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M AP、HR明显升高(P<0.05);TⅠ与TⅡ比较有升高趋势(P>0.05)。植皮10 m in,对照组M AP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在整个围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且术野渗血少,停药后睁眼更快(P<0.05)。结论:力月西 芬太尼 异丙酚 氯胺酮适量复合应用于烧伤切痂植皮短小手术平稳而安全,是最佳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乳房纤维痛切除手术麻醉中应用氯胺酮 -异丙酚微泵静注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ASA - 级女性乳房纤维瘤患者 5 2例 ,年龄 18~ 5 3岁 ,无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氯胺酮 -异丙酚组 (K- P组 )和芬太尼 -异丙酚组 (F- P组 ) ,每组2 6例 ,手术时间为 2 0~ 40 min。1.2 方法 术前 0 .5 h肌注安定 10 mg,阿托品 0 .5 mg。 K- P组诱导用氯胺酮 1mg/kg,异丙酚 2 mg/kg,F- P组诱导用芬太尼 5 μg/kg,异丙酚 2 mg/kg,均在 30 s内匀速静注 ,术中依患者对手术刺激反应时调整速度 ,术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时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耳鼻喉手术诱导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手术的小儿8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两组,K组小儿静注氯胺酮0.5 mg/kg,瑞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 'C组小儿注射同容量生理盐水,及同剂量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注药过程中,吸纯氧:注完异丙酚后1min置入喉镜,做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时小儿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2分插管,评分3-4分,使用阿曲库铵3 mg/kg插管.监测患儿无创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与麻醉前(T1),插管前30 s(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 (T4),5 min(T5)分别记录小儿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小儿在插管时,咳嗽及肢体运动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T2时刻,C组的平均动脉压较K组值降低;C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较T1时刻降低;两组小儿患者T1时刻的心率值较麻醉后的各时间段心率值较高.结论:在小儿短时间手术的麻醉诱导时,不使用肌肉松弛药物,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同样可以创造良好的插管条件,并且能够保证麻醉诱导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瑞芬太尼2μg/kg按顺序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试验组(R组)经静脉持续微泵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和异丙酚4~8mg/(kg.h);对照组(C组)以1%~2%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OA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诱导前比较,R组SBP、DB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减慢(P<0.01);C组在气腹后5minSBP、DBP明显增高(P<0.01),HR在气腹后5min、气腹毕明显增快(P<0.05或P<0.01)。组间比较,R组SBP、DBP在气腹后5min明显低于C组(P<0.01);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R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浓度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体表手术的小儿分为5组,每组2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P组)及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分别为0.20mg/L(PK1组)、0.40mg/L(PK2组)、0.60mg/L(PK3组)和0.80mg/L(PK4组)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TIVA),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各组患儿入室安静时(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5min(T4)、术毕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的通气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期状况。结果:与P组相比,PK1、PK2、PK3和PK4组异丙酚用量呈显著递减趋势,减少约13%~28%(P<0.05)。术中P组和PK4组MAP及HR显著升高(P<0.05),PK1、PK2和PK3组无明显改变。术中P组麻醉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PK1、PK2和PK3通气情况评分显著优于P组和PK4组。PK4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躁动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