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存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i了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ck(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CBA) 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 76例AF患者纳入研究,CBA组及RFCA组各38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时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 92% vs 96%) 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6% vs 10.53%) 均无明显差异。CBA组手术时间[(105.5±22.2)min vs (136±25) min,P<0.01]、X线曝光时间[(19.3±6.0) min vs (22.4±5.2) min,P<0.05]及消融时间[( 36.9±12.8) min vs(47±20.1) min,P<0.05]均短于RFCA组。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中CBA组的发生率为2.6%,RFCA的发生率为10.53%,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CB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2.63%,RFC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AF患者的导管治疗中,CBA组和RFCA组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消融肺静脉-70℃8min,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13根肺静脉均隔离成功,多数肺静脉3~6次即可完成隔离,平均(4.3±2.1)次,只有例4患者左肺静脉共干消融8次才成功完成隔离。消融温度近端(-85.2±-2.9)℃,远端温度(-75.4±-3.6)℃。消融时间(255±17)min,X线曝光时间(35.3±7.5)min。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4.
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期体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告使用环状冷冻导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初期体会。对5例阵发性AF患者共18根肺静脉行冷冻消融,其中8根肺静脉(44.4%)单用环状冷冻导管平均消融3.2±1.5(2~5)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0根肺静脉(55.6%)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3~6个月,4例(80%)无AF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3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环状冷冻导管治疗阵发性AF安全性好,但隔离肺静脉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
目的评价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中期疗效,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不耐受药物或药物无效而接受了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的房颤病人,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45例心房颤动患者成功运用了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平均随访(12.4±4.0)月,35例(77.8%)患者维持窦性心律(不包括3个月的空白期),10例(12.2%)患者复发,10例复发患者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结论冷冻球囊消融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5岁,因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术中依次对左上、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行造影,送入直径为28 mm的Artic Front冷冻消融导管至肺静脉前庭部,证实肺静脉完全堵塞后行冷冻消融,冷冻300 s,最低温度-40~-52℃,4根肺静脉均一次冷冻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环肺静脉大环消融(CPVA)和肺静脉节段电隔离(SPVI)是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两大主流术式,本文研究目的 是验证"CPVA对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比SP-VI高"这一假设,同时对比两种消融术式的其他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选阵发性房颤病人129例,SPVI和CPVA两组分别为64例和65例.排除标准为,房颤持续时间>72 h,接受过导管消融的复发病例.结果 SPVI和CPVA组病人成功率分别为78.1%、78.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并发症3.9%.X线曝光时间SPVI组多于CPVA组,消融术时间CPVA组长于SPVI组.SPVI组的射频放电时间少于CPVA组.CPVA组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PVI组(12.3%vs 3.1%).结论 SPVI和CPVA两种消融术式均能够比较安全有效地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治疗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冷冻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行肺静脉电隔离的即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0例,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隔离肺静脉,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88±52.20)min,曝光时间(43.42±17.23)min。实际电隔离57支肺静脉,平均每支肺静脉消融(5.64±2.57)次。2例持续性房颤在消融中终止,2例消融后电转复。7支肺静脉(占总消融肺静脉12.28%)在电位消失后30 min内恢复传导,再次行冷冻消融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100%。结论经导管冷冻肺静脉电隔离即刻效果较好。为减少复发,隔离后的等待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余国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129-129
<正>背景1~3年内,15%~30%阵发性心房颤动(AF)自然发展为慢性AF。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AF接受肺静脉分离治疗日益增多,远期疗效的报道不多。方法及结果2003~2004年下半年,161例症状性阵发性AF、左室功能正常的病人接受环肺静脉(PV)分离(三维图谱以double Lasso方法),左右两侧用射频连续环切病变,操作终点为用双Lasso导管置于同侧PVs,至少30 min不见PV电位。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远期的成功率、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连续住院的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引导下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后通过24 h的Holter、体表心电图、话和书信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房颤复发、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成功随访97例,失访9例.随访病例中,男性65例,年龄(54.8±11.2)岁.平均随访(60.7±11.8)个月,3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其余94例中,68例(72.3%)维持窦律(窦律组),26例(27.7%)房颤复发(复发组),其中8例(8.5%)为晚期复发.窦律组56例(82.4%)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没有发生栓寒事件.复发组中仅1例华法林抗凝,11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其余14例(53.8%)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1例发生脑栓塞.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窦律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比率明显高于复发组(80.9%比56.0%,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有较高远期成功率,远期复发率低;房颤根治者远期可以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且明显减少栓塞风险,并通过减少该类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Reentrant tachycardia in pulmonary veins of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akahashi Y Iesaka Y Takahashi A Goya M Kobayashi K Fujiwara H Hiraoka M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03,14(9):927-932
INTRODUCTION: Although slow automatic pulmonary vein (PV) activity dissociated from the atrium after achievement of PV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been report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dissociated PV tachycard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ducibil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sustained PV tachycardia (SPVT). METHODS AND RESULTS: One hundred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drug-refractory paroxysmal AF underwent PV iso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rogrammed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269 PVs of 110 of these patients after achievement of PV isolation. In 7 PVs (2.6%; left superior PV: n = 2, right superior PV: n = 4, right inferior PV: n = 1) of 7 (6.4%) of 110 patients, 18 SPVTs were induced. Fifteen regular SPVTs (mean cycle length 152 +/- 34 msec) were induced in 6 of 7 PVs, and 3 irregular SPVTs (cycle length range: 94-276 msec) were induced in 3 of 7 PVs. In 2 PVs, both regular and irregular SPVTs were induced. SPVT was terminated by burst pacing in 4 PVs, and entrainment was observed during regular SPVT in 5 PVs. Slow PV automatic activity dissociated from the atrium and decremental conduction properties were shown in all 7 PVs. The shortest pacing cycle length with 1:1 capture was < or =150 msec in 6 of 7 PVs. CONCLUSION: Reentrant tachycardia can occur in some isolated PVs with both decremental conduction properties and short refractory periods, which suggests that reentry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PV arrhythmogenicity.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4 9例术后复发患者均首先接受为期 3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之后是否行再次房颤消融术取决于以下 2个条件 :①房颤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无变化或减少程度 <5 0 % ;②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个月后 ,12例 (2 4 .5 % )无房颤发作 ,其中 5例在停药后亦无发作 ;17例 (34.7% )房颤虽仍有发作 ,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减少 (>5 0 % ) ;2 0例 (4 0 .8% )具有再次消融术指征 ,其中 5例接受手术 ,术后 2例复发 ,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控制。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再次消融术为辅的治疗方案对于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术后复发的阵发性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本中心共有17例房颤患者接受并完成了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的终点是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成功的定义为经3个月洗脱期后无症状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对有效为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房颤或其它房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减少,以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后房颤不发作。结果 1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5.1±0.5年,其中4例术后未再发作房颤及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未服AADs;6例症状改善,其中3例患者服用AADs后房颤未发;3例经AADs治疗后仍有房颤发作,其中1例进行了第2次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长期治愈率30.8%,相对有效率46.2%,合计有效率为76.9%。结论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长期有一定的疗效,但进一步的提高还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相关组织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情况。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例(房颤组)和无房颤病史的左侧旁路有显性预激波患者15例(对照组)。将大头电极分别放置在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开口及左心房顶壁、前壁、后壁、高位右心房,分别测定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PR)。结果①房颤组心房及肺静脉EPR离散度指数(DI)为0.117±0.028,对照组为0.074±0.029,两组比较,P<0.05。②房颤组左心房ERP为(234.00±28.72)ms,肺静脉ERP为(230.75±32.69)ms;对照组左心房ERP为(248.00±25.99)ms,肺静脉ERP为(244.33±26.78)ms,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DI明显增大,左心房、肺静脉ERP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7.
18.
Takahashi A Iesaka Y Takahashi Y Takahashi R Kobayashi K Takagi K Kuboyama O Nishimori T Takei H Amemiya H Fujiwara H Hiraoka M 《Circulation》2002,105(25):2998-3003
19.
20.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PVI)术后早期复发房颤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探讨对早期复发房颤的处理对策.方法顽固性阵发AF患者66例,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55±17(35~76)岁.术前部分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静脉血管成像,术中先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逆行肺静脉造影,Lasso环形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在肺静脉口逐一标测4根肺静脉,行节段性PVI,并常规标测和消融上腔静脉.消融温度控制在50~55℃,功率25~35 W.结果电学隔离肺静脉219根,电隔离成功210根,即刻成功率96%.PVI术后2周内AF复发26例,占39.3%.其中9例再次行PVI,发现9根原隔离的PV恢复袖房传导,2个左房后游离壁异位兴奋灶.其余17例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AF发作.随访10±6(4~24)月,再次行PVI的9例患者中5例无AF发作(成功率55.6%),17例药物控制者中6例无AF发作(成功率35.3%),P>0.05.40例无早期复发AF患者中34例无AF发作(成功率85%).总成功率为68.2%(45/66).术中1例发生心包压塞,术后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节段性PVI术后房颤早期复发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AF治疗的失败,在长期随访中,大约1/3的早期复发房颤患者无房颤发作,对AF早期复发的患者短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早期再次行PVI可能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