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色甘酸钠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外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某些食物IgG抗体增高,由此来剔除阳性食物,可改善症状及直肠顺应性。本研究检测IBS患者外周血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剔除→色甘酸钠预防→再次食用IgG阳性食物的循环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的改变,探讨食物过敏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探索新的IBS治疗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患者血清IgG亚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仕强  陈云峰 《山东医药》2011,51(39):53-5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食物过敏患者IBS食物过敏血清IgG亚型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例IBS食物过敏患者(观察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及其亚型。结果观察组血清总IgG及IgG2明显高于对照组;IgG1、IgG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IgG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BS食物过敏患者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参与食物过敏的IgG抗体可能为IgG1和IgG3。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IBS的主要症状是腹胀、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这些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表现相似。我们应用氢呼气试验(hydrogen breath test,HBT)检测31例IBS患者,旨在研究SIBO与IBS的关系及应用抗生素根除SIBO能否改善IBS患者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曲美布汀: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另一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背景:目前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有时较困难。目的: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予符合要求的患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6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并检查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48例患者用药6周后的总改善率为78.8%,IBS的主要症状,如腹痛、腹胀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2.6%。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共有5例次(10.2%)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剔除过敏食物能否改善IBS的疾病严重度。方法按照罗马标准Ⅲ诊断纳入2007年~2009年IBS患者共241例,正常对照52例,收集基本资料,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照测定结果剔除敏感食物,12周后重新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结果 241例IBS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前三位为鸡蛋21.16%,牛奶和西红柿5.81%,虾4.56%,52例正常对照组前三位为鸡蛋44.23%,牛奶11.53%,牛肉及鳕鱼1.92%。229例IBS患者剔除食物前疾病严重度评分分度,轻度占29.6%,中度占56.1%,重度占14.3%,剔除食物后,轻度占49.1%,中度占43.9%,重度占7.0%,剔除食物后与剔除食物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剔除过敏食物后可以减轻腹泻型、便秘型和未分型组患者疾病严重度(P〈0.01),而对混合型没有影响(P〉0.05)。结论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发病原因之一,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指导IBS患者剔除过敏食物,可以减轻患者疾病严重度,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病,临床上以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我们应用丽珠肠乐(广东珠海丽珠药厂生产,口服双岐杆菌活菌制剂)加西沙必利联用治疗IBS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症状发作与饮食有关.饮食影响IBS症状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食物的促动力和促胃肠激素分泌作用、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和不良进食习惯等有关.有证据表明采用食物剔除和添加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等特殊食物成分的饮食调整治疗能缓解IBS的症状.本文从IBS与食物有关的表现、饮食影响IBS症状的原因和机制、饮食对IBS治疗的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复杂。临床观察提示IBS的症状常由食物因素诱发或加重,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是IBS的病因之一。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食物排除疗法对IB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肠道症状,但临床IBS病人的症状复合体不均一,经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甚至出现肠外症状,因此,认识IBS的肠外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IB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与症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目前认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对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影响不亚于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病变。在我国,IB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消化道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与症状分级,分析其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了解我国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发生持久性肠功能紊乱症状,同时,部分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粘膜内炎症细胞增多。因此,炎症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道感染和炎症与IBS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它包括一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综合征。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IBS 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症状反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食物可引发或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其实质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肯定,目前包括细菌"代谢‘毒物’假说"、"免疫或炎症反应假说"、"物理或化学刺激假说"等.因此食物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IBS病因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食物敏感及食物引发IBS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IBS与感染和炎症、内脏高敏、肠道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心理压力及肠道食物过敏等多因素有关.近年来IBS的低度炎症更是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肥大细胞与IBS的关系探讨.多项研究结果表明IBS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表达...  相似文献   

16.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探讨食物过敏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标准的37例IBS患者、28例FD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同时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行症状评分,分析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血清中螃蟹、鸡蛋、河虾、大豆和小麦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FD组血清中鸡蛋和大豆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总IgE水平和食物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和FD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和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潜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也无法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复杂的IBS症状。目前既缺乏一种完全有效的IBS治疗方案,亦无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然而,IBS在临床上又是如此常见,消化科医生每天都会面对这样的患者,如何给予这些患者恰当的治疗是每个消化科医生都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对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率在肠道感染后显著增加,使用抗生素后相关肠道症状常见,这些情况使人们开始考虑IBS等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本试验采用微生态检测方法了解IBS患者肠道微生态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孟捷  韩海啸  杨晋翔 《胃肠病学》2013,18(6):378-380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饮食调整是IB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膳食纤维一般指食物中不被人体小肠内源性酶水解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具有增加粪便容积的作用。很多研究探讨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IBS的影响,但尚无明确结论。多数研究认为不溶性纤维对IBS症状无益,而可溶性纤维则有一定作用。分别研究不溶性和可溶性纤维对不同IBS亚型作用的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20.
IBS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作为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其进行生活质量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全面评价患者健康状况,分析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验证治疗疗效和药物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