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瑞安市非EV71和CA16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病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非EV71和CA16手足口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病原菌感染病的种类,并分析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 结果 瑞安市非EV71和CA16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分离107株,占61.1%,革兰阴性菌68株,占38.9%;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耐药性,但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林可霉素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哌拉西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 结论 瑞安市非EV71和CA16手足口病患者并发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5)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非随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1日-2016年5月11日期间,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住院患者322例的抗菌药物治疗数据,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一项大样本、非随机主动监测研究课题,原始数据组间协变量存在不均衡现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组间协变量不均衡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匹配后以目标抗菌药物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VS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时,头孢哌酮/舒巴坦每获得1%临床疗效、微生物疗效、综合疗效、30d生存率仅需39.15元、51.02元、52.61元、40.09元,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则需要75.54元、81.28元、83.39元、72.15元;头孢哌酮/舒巴坦VS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头孢哌酮/舒巴坦每获得1%临床疗效、微生物疗效、综合疗效、30d生存率仅需36.94元、46.80元、48.40元、33.42元,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则需要99.99元、117.64元、121.21元、95.23元。四种成本效果分析均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优势。在同等疗效下,头孢哌酮/舒巴坦成本约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1/3-1/2。采用疗效的95%可信限进行敏感性分析,结论仍然成立。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革兰阴性菌(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特征,并探讨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肝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肝移植术后66例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及细胞凋亡因子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为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患者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5%高于革兰阳性菌的36.5%,且肝移植感染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及p53蛋白的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肝移植后均发生肝脏功能损伤,且病原菌感染能促进肝脏细胞凋亡、加剧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各类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336株,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检出率最高,占60.1%;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3.3%,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6.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0%,其中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75.0%。结论加强感染患者病原菌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降低病原菌耐药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对309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培养出病原菌210株,病原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分离出产ESBLs 54株,耐亚胺培南病原菌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外科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426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目的了解426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6年1-12月间临床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进行MRSA、ESBLs的检测。结果在10573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菌4262株,其中G^-菌2475株,占58.1%,G^+菌695株,占16.3%,真菌1092株,占25.6%;3170株病原菌中,位列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4.3%)、鲍氏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菌(10.4%)、大肠埃希菌(8.9%)、金黄色葡萄球菌(8.0%);病原菌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ICU、肝胆外科、老年病科;病原菌耐药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的敏感度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0%~60.0%。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所占比例上升较快,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因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36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老年下呼吸道感染364例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03株,其中G菌121株,占59.6%, G 菌40株,占19.7%,真菌42株,占20.7%,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所分离细菌中,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利福平、万古霉素.[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真菌感染应引起重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06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分析203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落实各项预防感染的措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进行有效预防。结果203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除4例术后曲霉菌属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做好感染预防,加强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提高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HBV相关疾病患者术后采用拉米夫定(100 mg/d)预防HBV再感染的临床资料,监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HBV-DNA、YMDD区变异和肝活检组织查乙型肝炎标志物免疫组化。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28.6%),2例HBV-DNA转阳性,其中1例YMDD区产生变异,术前HBV-DNA阳性的患者(2例)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高(2例)。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的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HBV再感染可产生YMDD区变异;HBV相关疾病患者行肝移植时应使HBV-DNA转阴性。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耐药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肝移植手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结果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1.1%,分离病原菌398株,其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粪肠球菌17.6%、阴沟肠杆菌16.1%、真菌14.8%、大肠埃希菌14.1%,碳青酶烯类、糖肽类抗生素仍分别是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最有效抗生素. 结论细菌性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并发症,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预防细菌性感染的发生与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2年肝移植病区各类标本首次分离的1035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5.0%)和真菌(18.7%).最常见的5个菌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离部位以痰、血液、胆汁为主,占86.4%.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常见菌种基本上都呈多重耐药,但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耐药率相对较低.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加强肝移植病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2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耐药性。结果 其中119例患者标本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96.75%;培养结果阳性标本379份,阳性率为83.85%;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次为酿脓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 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的抗菌药物选用、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延缓耐药菌的播散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12月从医院肝移植中心49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到的5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呼吸道标本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占69.1%,其次为胆汁、导管分泌物和血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敏感性较好的是喹诺酮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率为11.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严重,早期拔出插管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肝移植患者术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结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结核病(tuberculosis)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为高。移植术后结核病在防治上有其特殊性,笔者拟就肝移植患者为例,对近年来在其发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虽然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手术本身不再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索,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仍是阻碍受体存活的重要原因.排异和感染一直是肝移植术后影响受体成活的关键[1].随着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酯)等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成功应用,排斥反应对受体生存威胁越来越小,而感染却成为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欧洲44 286例肝移植调查分析[2]:因感染所致受体死亡占整个死亡率的20.0%,而排异反应所致受体死亡仅占整个受体死亡的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2004年6月-2006年9月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121株病原菌中G-杆菌占73.6%;G 球菌占17.4%;真菌占9.1%;G-杆菌中位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三代头孢中头孢他啶优于头孢噻肟,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7.0%外,其他G-杆菌均对其100.0%敏感;G 球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及肠球菌,未出现耐万古霉索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类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另分离烟曲霉菌1株.结论 研究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酶烯酶的基因型.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自肝移植患者分离的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乙酸钙不动杆菌8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酶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耐亚胺培南乙酸钙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高,PCR及序列分析证实8株菌均产生OXA-23型碳青酶烯酶(pI=6.7);PFGE发现器官移植病区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结论 医院器官移植病区存在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乙酸钙不动杆菌的克隆株播散流行,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特征,提供治疗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VRE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11例感染VRE,感染率为8.1%,其中腹腔感染4例,血行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多部位VRE感染3例;共分离出31株VRE,其中屎肠球菌26株,粪肠球菌5株;药敏监测显示,VRE感染的11例患者中4例对替考拉宁敏感,7例耐药;4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7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其中2例腹腔VRE感染患者行剖腹腹腔感染病灶清除;11例VRE感染患者中,10例存活,1例死于脓毒症诱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肝移植术后VRE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应尽可能降低VRE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待VRE更应该强调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方法.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5月做肝移植手术患者416例,对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改进肝移植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改进护理措施前肝移植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3.9%,改进护理措施后手术切口感染率降至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患者手术切口大、暴露时间长并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使切口感染风险增加.护理工作在预防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