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胆固醇的测定及其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19例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进行了测定,结果示脑动脉硬化症,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76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高切变率的全血比粘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还测定了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SS治疗前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发现治疗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认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胆固醇含量增加会引起血液粘度增加,易促发血栓形成,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防治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在脑血管病发作之前就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保证病人的健康、降低脑率中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中风发病率,最理想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中风危险因素。精制蝮蛇抗栓酶是第三代蛇毒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应用于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国内还未见报道。我科自从1993年7月开始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应用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的星工牌精制峡蛇抗检酶,取得了明显效果。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许金明郑惠民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研究协作组1986年调查的结果,我国脑血管...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现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呈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趋势,是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缺血性卒中有众多危险因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近十几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且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继续上升~[1,2]。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6.
对1991~1993年,35~74岁共计140339人进行了卒中发病率统计,并与抽样调查1614人的样本人群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60.04/10万;卒中的年龄别发病率与抽样调查样本人群的年龄别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吸烟指数水平、遗传因素水平(家庭高血压史);女性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女性体重指数BMI水平均呈现正相关(r=0.6191~1.0000,p<0.05)。  相似文献   

7.
张茁 《中国卒中杂志》2012,7(3):203-209
1高血压与卒中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是已被许多研究证实的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患者的第一杀手。卒中二级预防中控制血压可减少卒中的复发,并且血压管理对于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1.1流行病学过去40年间全球卒中发病率差别加大,高收入国家卒中发病率减少42%,低或中等收入国家增加100%。从2000年到2008年,中低等收入国家卒中的发生首次超过高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多发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多发腔隙性梗死患者57例及非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56例,测定2组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多发腔隙性梗死组血压、血糖、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以预防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进展性卒中发病率为卒中患者的30%左右,致残率、死亡率较一般卒中为高,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本文简单介绍了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及治疗预后。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头颅CT、MRI证实的389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4.77%(389/8152),癫痫发病率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发病部位有关;其中以脑梗死患者、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发作形式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原因主要与脑水肿有关,病灶主要位于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发作,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为多,累及大脑皮层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脑血管病既要重视治疗,更要重视预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脑血管病已在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中列第一、二位,且其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因而,研究和防治脑血管病是当前重要的课题。总结过去、着眼现在和展望未来,对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第二大致死原因和最常见的敛残原因,其发病率随人类生存寿命的延长而升高。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仅起一部分作用,脑血管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近年来对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或称中风可由许多不同病因引起。目前,一般认为主要可分两大类:(1)缺血性脑血管病。(2)颅内出血。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远较颅内出血高得多。根据Kurtzke氏1969年报告,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62%,在每100,000人口中病死数为120人;而原发性肺内出血的发病率为16%,在每100,000人口中的病死数为40人(见附表1)。也有作者指出:在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中,脑血栓形成约占40%、脑栓塞25%、脑内出血20%、蛛网膜下腔出血5%。虽然许多统计并不一致,但总的趋向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相对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代谢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代谢性心血管病已有明确的概念和综合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发病率高、异质性强的脑血管病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概念。本文综述脑血管病的代谢危险因素,提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多学科、多器官水平的研究方法,介绍近年来涌现的具有心血管获益的代谢药物的特点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系血栓阻塞颅内动脉导致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临床干预主要采取溶栓和取栓治疗。研究表明,血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溶栓、取栓疗效,本文就脑血栓组织学及其对溶栓、取栓影响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脑血管病是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持续植物状态: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但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丘脑下部功能基本保存,如发病后3个月仍无皮层功能恢复则属于植物状态[1]。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目前在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因此,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最终全面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已经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将其分为合并脑血管病组(57例)和未合并脑血管病组(63例),观察和比较2组的病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合并脑血管病组患者的血清Hcy、BG、LDL-C水平及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脑血管病组患者,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脑血管病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4.62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OR=5.162)、LDL-C水平(OR=1.635)、HDL-C水平(OR=0.668)、IMT水平(OR=3.765)均与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较高的血清Hcy、LDL-C水平、颈动脉IMT是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血清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把握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社区综合性预防对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1990-2000年在长沙市城区10万自然人群(按整群抽样分为干预区和对照区)中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研究,2000年、1997年、1995年和1992年分别于研究人群中抽样检查血压和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近10年干预后,干预区居民人均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另外女性居民还有人均舒张压降低;而对照区居民人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均增高。结论 脑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有效,但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