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与起病前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94例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死亡病例(脑出血46例,脑梗塞48例)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血压变化的平均数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之间病前血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仍显著升高(P<0.01),而脑梗塞患者在病后较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P<0.05)。提示脑卒中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脑卒中时血压过高可以加重病情及增加致死率,然而,血压降得过低,又能增加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进入稳定期后,NO较前稍降低(P>0.05)仍在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高(P<0.01)仍低于正常(P<0.05),MDA含量较前下降(P<0.001)仍高于正常(P<0.01)。提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NO含量降低与脑缺血损伤有关,脑水肿期NO参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SOD水平与巴曲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0、SOD含量,随机分组分别用巴曲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治疗,并测定治疗后血清中LPO、SOD含量,研究证明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及健康对照者(P<0.01),而SOD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及健康对照者(P<0.01)。巴曲酶治疗后血清中LPO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SOD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提示巴曲酶可抑制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产生,提高SOD活性,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4.
男性脑梗塞患者性激素和凝血与纤溶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37例男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男性脑梗塞患者E2,E2/T比值,ⅧR:A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P〈0.01);而T和AT-Ⅲ含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揭示高雌激素血症不仅是男性脑梗塞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也导致了凝血机制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脑梗塞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和CGR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2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脑出血32例,脑梗塞40例)的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塞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P>0.05),而两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胰岛素水平与病人的病情及预后相关。建议对血糖水平升高而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较低的ACVD患者应积极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性激素和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女性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酶比色法和直接测定法检测女性ACI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e)、E2/Te及血脂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女性ACI患者有性激素失衡及血脂异常,E2、Te、HDL含量降低,以E2降低更为明显(P〈0.01、P〈0.05、P〈0.05),而E2/Te无显著性差异(P〉0.05),LDL、T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性激素水平紊乱是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影响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检测61例高血压并脑梗塞、29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和20名正常人的血糖(BS)、血浆胰岛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塞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脑梗塞患者血浆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而BS、ACT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敏感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71和-0.64,P<0.01)。复查时血浆胰岛素水平虽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并可能为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CGRP、ANP的含量表达。结果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含量低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重型低于轻型及中型,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AN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轻型(P<0.01)及中型(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CGRP、ANP含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神经肽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神经肽检测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临床分型、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测定12例男性脑梗塞患者入院第2天、8天和第15~30天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以健康人为对照组,动态观察性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1)脑梗塞组入院后第2天、8天、15~30天E2、T和E2/T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塞组入院后第2天、8天、15~30天E2、T和E2/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入院第2天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天,15~3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E2增高参与了脑梗塞形成过程,E2/T比值增高可能是男性脑梗塞患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脑梗塞性激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塞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老年急性脑梗塞 72 例,正常对照组 38 例,结果 38 例男性脑梗塞患者 T 较对照组为低( P< 0.05), E2 及 E2/ T 较对照组为高, E2/ T 增高最为明显( P< 0.05),34 例女性患者 T 及 E2 较对照组为低,以 E2 降低更为明显( P< 0.001),而 E2/ T 无显著差异( P> 0.05), P R O 及 P R L 男女两组患者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塞存在性激素失衡,其中男性以 E2/ T 增高,女性以 E2 降低更为明显,表明适当地调节性激素水平会有利于老年脑梗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28例急性脑梗塞及60例非脑血管病的脑病疾病(对照组)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有68例升高(53.1%),对照组有5例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发现:血清AST活性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关系(P〈0.01);与病情,病程及梗塞体积有显著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对其相关机制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38例脑血管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血清及红细胞膜SA含量,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S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量及梗塞灶大小与血清TSA呈正相关(P〈0.05),与红细胞膜SA含量呈负相关(P〈0.01),恢复期患者的血清TSA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其红细胞膜SA含量极显著高于急性期患者(P〈0.01)。恢复期患者  相似文献   

16.
老年期与中青年抑郁症生活事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分析生活事件在老年期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并与中青年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组在病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似(P>0.05)。用DSM-Ш-R轴和Ⅳ和我国的LES评定,老年组病前生活事件比中青年组严重(P<0.01)。在生活事件类型中,老年组的家庭方面和躯体疾病两项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和P<0.05),中青年组的工作学习和个人方面两项高于老年组(P<0.01和P<0.05)。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患者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孤独症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制围产期调查表对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MR)和正常对照组各80例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有明显高的围产期危险因素出现率,其中尤以病毒性感染(χ2=16.68,P<0.01,OR=3.497)、难产或胎位异常(χ2=14.76,P<0.01,OR=4.676)等更为显著;而MR以较高的母孕年龄(t=2.89,P<0.05)、先兆流产(χ2=7.74,P<0.05)居多。结论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学说有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腔隙梗塞与大面积梗塞两亚组之间3种GMP表达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者,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急性期检测者为低(CD41、CD62PP<0.05,CD63P<0.01),但与对照组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活化水平上(P<0.05~0.01)。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g)水平,并对其中16例患者尿激酶溶栓后6h的血浆D-二聚体再次检测。结果:脑梗塞患者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AT-Ⅲ降低、Pg升高,溶栓前后结果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激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功扫描技术检测了162例CT显示为不同类型均脑梗塞。确定了诊断颈动脉病变的有价值的血流参数。结果表明大面积梗塞,分水岭梗塞,多发性梗塞的颅外颈动脉的高度狭窄和闭塞明显高于单发梗塞组(P<0.001,<0.01,<0.05),皮质区与皮质下梗塞的颈动脉高度狭窄闭塞亦不同(P<0.001)。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史者颈动脉高度狭窄和闭塞的发病率高(P<0.01,P<0.05),年龄和糖尿病史则对其影响不大。同时分析了心脏病患者的颈动脉血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