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不仅影响脑内供血,还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 我们对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眼部症状在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的初步筛选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89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5—78岁,平均53岁。其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8例合并左侧胚胎大脑后动脉6例;右侧颈动脉狭窄35例合并右侧胚胎大脑后动脉5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例。狭窄80~85%占47%;狭窄85%以上占53%;高血压31例;糖尿病1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行保守治疗1例,行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术2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结论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低,易误诊,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合理应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TCD诊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循环障碍的实用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6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14例存在侧枝循环,其中10例以前交通动脉为主,4例后交通动脉参与,且有7例眼动脉同时参与,2例未见侧枝循环。侧枝循环良好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MCAVm)为50.3±6.2cm/s;侧枝循环较差的患者,患侧MCAVm为43±6.8cm/s。随访发现,侧枝循环良好者,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侧枝循环较差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TCD可准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判断侧枝循环的建立情况,对脑循环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52例连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SA发现52例患者18例出现颈内动脉闭塞,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8例,6例双侧重度狭窄.52例患者中出现前交通动脉代偿18例,后交通动脉代偿8例,前后交通动脉同时代偿12例,14例患者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代偿组与后交通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12.42和15.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代偿.NIHSS评分与血管代偿及阻塞位置显著有关.DSA对侧支循环的判定在治疗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睡眠障碍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40例(病例组),纳入80例颈内动脉未出现狭窄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的认知功能、睡眠情况进行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视空间结构与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功能、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命名、时间及地点定向功能及MoC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定向能力、语言、记忆、回忆、计算能力及MMSE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及催眠药物、PSQ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ICASO)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梗死类型及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87例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SO性脑梗死患者,MRI和TCD检查分析影像学梗死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的脑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MRI所见脑梗死类型共分为区域梗死(30例,34.48%)、皮质下梗死(27例,31.03%)、边缘带梗死(18例,20.69%)和弥散小梗死(12例,13.79%),不同脑梗死类型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56,P=0.028);脑梗死类型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275,P=0.010),重度狭窄以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多见(均11/36,30.56%),完全闭塞则以区域梗死常见(17/34,50.00%)。脑血流动力学观察显示,不同脑梗死类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健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均P=0.000),其中以区域梗死最低,次之为边缘带梗死。结论 ICASO以区域梗死多见,且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存在于各种脑梗死类型中。提示应综合考虑脑梗死类型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选择恰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ICASO)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梗死类型及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87例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SO性脑梗死患者,MRI和TCD检查分析影像学梗死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的脑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MRI所见脑梗死类型共分为区域梗死(30例,34.48%)、皮质下梗死(27例,31.03%)、边缘带梗死(18例,20.69%)和弥散小梗死(12例,13.79%),不同脑梗死类型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56,P=0.028);脑梗死类型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275,P=O.010),重度狭窄以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多见(均11/36,30.56%),完全闭塞则以区域梗死常见(17/34,50.00%)。脑血流动力学观察显示,不同脑梗死类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健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均P=0.000),其中以区域梗死最低,次之为边缘带梗死。结论ICASO以区域梗死多见,且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存在于各种脑梗死类型中。提示应综合考虑脑梗死类型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选择恰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脑血管造影后,对7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另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置入自膨式支架,其中4例行球囊预扩张或后扩张术。结果 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由83.6%±11.4%下降至12.4%±4.8%。3例患者保护伞装置回收有黄色斑片状物质。1例患者术中出现短暂全脑缺血的表现,1例发生了有症状的心率及血压下降.2例出现无症状的自行缓解的支架侧颈内动脉痉挛。随访6个月未发生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和卒中事件.超声检查未发现支架部位明显再狭窄和支架形态改变。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方法安全可行,有一定的疗效,但须进行长期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AD  Giannoukas  N  Labropoulos  FCT  Smith  GS  Venables  JD  Beard  武婕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55-560
目的由于卒中风险随着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认为颈内动脉(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卒中风险很高。在现有的随机试验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探讨,因此其处理尚存在争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处理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支持进行干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风险或没有益处而反对进行干预。在ICA接近闭塞的有症状患者中进行一项比较外科治疗与最佳内科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似乎非常困难,因为这类研究需要大量的患者。尽管如此,基于目前的证据,似乎很难拒绝手术治疗。结论:由于目前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仍存在着争议,因此需要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证实其在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中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卒中风险。基于目前的证据,大多数医疗中心选择手术治疗,但它相对干内科治疗的特粱尚右待证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CT血管造影扫描。观察64层螺旋CT脑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观察血管造影后患者的劲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明显长于健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能同时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部血流灌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诊断为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同时行TCD检查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病例共22例。根据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组,同时根据磁共振和CT病变侧脑梗死范围大小将病例分为4级。分析侧支循环出现率以及侧支循环与MCA平均血流速度、脑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检测到侧支循环开放,16例(73%)前交通动脉开放,16例(73%)后交通动脉开放,13例(59%)眼动脉开放。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5例,偏下限组7例,减低组9例,明显减低组1例。病变侧脑梗死范围1级3例,2级7例,3级6例,4级6例。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47.4±11.7)cm/s]明显高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8±5.0)cm/s,Z=—2.559,P=0.010]。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梗死范围级别(2.4±1.0)明显低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0.5,Z=—2.598,P=0.022)。结论 TCD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病因、诊断及血管内治疗。方法对12例经DSA确诊和血管内治疗的外伤性颈 内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 及时溶栓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TCD研究58例ICA严重狭窄和闭塞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血流改变,并结合脑缺血沙土鼠模型讨论。研究表明ICA闭塞直接影响颅内血流,特别是MCA,眼动脉、Willis环等侧枝循环功能状况在脑梗塞的发生和神经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以Willis环为主。因此,TCD对及时诊断颈动脉疾病,了解其颅内血流的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了解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类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连续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收入神经内科、经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的病人30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4例,重度狭窄16例。脑梗死24例,TIA6例。所有病人入院24小时内完成CT灌注扫描。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重度狭窄或闭塞)及临床表现分组对脑血流灌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种灌注类型:Ⅰ型,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广泛低灌注(21例);Ⅱ型,仅病灶同侧局部边缘带低灌注(6例);Ⅲ型,灌注正常(3例)。无论颈内动脉有无闭塞,3种灌注类型均存在。脑梗死组患者脑血流灌注主要表现为Ⅰ型,而TIA组主要表现为Ⅱ型或Ⅲ型。结论颈动脉病变脑灌注类型与临床症状有关,而与颈内动脉有无闭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ICA SO)后颅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 S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ICA SO患者75例,全部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其中1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或核磁血管造影(M RA)进一步确诊。双侧病变7例,单侧病变68例,共有病变血管82条(狭窄42条,闭塞30条)。全部行TCD检查。结果(1)狭窄或闭塞侧大脑中动脉(M 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PV)及脉动指数(P I)明显低于对侧;(2)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的患者健侧大脑前动脉(ACA)的峰值流速明显快于ACoA未开放的患者,P I值低于后者;(3)眼动脉之前的ICA SO,患侧虹吸段血流与对侧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流速低搏动改变;眼动脉之后的ICA SO,患侧虹吸段与对侧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流速高阻力改变,发出眼动脉之前和之后的ICA SO二者虹吸段收缩期流速无明显差异,但前者P I值明显低于后者;(4)颈外-颈内动脉(ECA-ICA)侧支开放的患者患侧与健侧滑车上动脉(S tr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但P I值明显低于健侧;(5)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占50.67%(38/75),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占52.00%(39/75),颈外-颈内动脉侧支(ECA-ICA)开放占75.44%(43/57)。结论增强对ICA SO时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认识能提高对ICA S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失语15d入院。患者为左利手,既往无特殊病史。非发作期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MRI:双侧脑室旁、放射冠区、半卵园中心、额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额顶枕有软化灶,脑萎缩。颈部血管超声示,左侧椎动脉内径2.9 mm,最大血流速度71.5 cm/s;右侧椎动脉内径2.7 mm。  相似文献   

18.
108例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 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 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 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 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 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 ①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 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②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 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 (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③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 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 结果 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 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 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 (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 vs 62.2%,P =0.011,优势比 (odds 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 vs 38.3%, P =0.007,OR =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 vs 13.1%,P =0.009, OR =3.786)。 结论 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的患者有更丰 富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更完整Willis环,Willis环在侧支循环代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疑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3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CD结果(主要针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等血管),并与MRA及DSA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查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TCD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7.2%,假阴性率为17.1%,特异性为82.8%,敏感性为82.9%;与MRA检查相比,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CD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