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拟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p2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拟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 (Dys)和 (或 )肠上皮化生 (IM)的治疗效果 ,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 (p16 )以及癌基因蛋白 p2 1(p2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 方法 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 (或 )IM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给予善胃方 ;对照组 30例 ,给予猴头菌片 ,两组均用药 12周。结果  1)善胃方在总体疗效方面(90 .0 0 % )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5 6 .6 7% ) ,P <0 .0 5 ;2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3)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粘膜Dys、IM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4 )中药治疗组中 ,粘膜p16表达经治疗显著提高 ,P <0 .0 5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 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 ;5 )中药治疗组中 ,粘膜 p2 1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P <0 .0 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2 1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 结论 中药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粘膜Dys、IM改善 ,提高 p16的表达 ,降低 p2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癌前病变(PLGC)组织中P16抑癌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及胃炎消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标记技术检测胃炎消治疗组及维酶素对照组共35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后p16mRNA转录水平.结果:抑癌基因P16mRNA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逐渐递减.胃炎消能使抑癌基因P16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胃炎消对PLG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本方上调PLGC组织中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相关抑癌基因P16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16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已在大部分叶瘤中发现P16基因有点突变或缺失,CpG岛过度甲基化。它与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P16基因发生了点突变,缺失或者CpG岛过度甲基化,则会使细胞无限增殖,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本文就P16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袁超  沈洪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369-37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细胞凋亡是恶性肿瘤普遍的自发现象,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均与凋亡关系密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成功治疗肿瘤的基础和关键。细胞凋亡过程由众多基因共同调控。Bcl-2为一类抗凋亡基因,其通过抑制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发生。研究药物对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中药对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调节作用受到了众多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bcl-2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PLGC)的治疗作用及其对PLGC组织中bcl-2凋亡相关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40例PLGC患者分为治疗组(胃炎消治疗)25例和对照组(维酶素治疗)15例,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标记法作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病理疗效以中度异型增生为好,作用优于对照药(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表达下调(P"0.05)。结论:胃炎消对PLG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LGC组织中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向胃癌方向发展,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医治疗PLGC的临床报道并不多见,且尚缺乏疗效明确的药物。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防治PLGC的有效措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就中医药治疗PLGC的近况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近年来,董氏[1]称之为“虚痞”,认为其病位在胃,“痞”证为其主要特征。亦有学者把其归于“…  相似文献   

8.
略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通过临床与实践研究,认为脾虚(气阴两虚)和瘀热(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是本病病机之关键。在施治中提出脾胃虚弱光辨气虚阴虚,气滞血血瘀、湿热中阻须注重疏肝调气,清化畅中,同时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TEN、p16和CyclinD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TEN、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表达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至胃癌,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16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CyclinD1在不典型增生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在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和p16呈正相关(rs=0.585,P<0.01),和CyclinD1呈负相关(rs=-0.587,P<0.01),p16表达与CyclinD1呈负相关(rs=-0.522,P<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TEN、p16和Cy-clinD1等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TEN、p16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升高,提示PTEN、p16和CyclinD1可能是胃癌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0.
保胃防癌散治疗胃癌癌前病变2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胃粘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ATP)和非完全性结肠化生 ( IM)。如何及早予以诊治并控制其向胃癌方向发展 ,是目前临床中极为关注的课题。我们从 1 991年 3月~ 1 998年 5月 ,应用自拟保胃防癌散治疗本病 2 3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96例均为经胃镜检查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伴 IM或 ATP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6例及对照组 60例。治疗组中男性 1 82例 ,女性 54例 ;年龄 32~ 73岁 ,平均 51 .3岁 ;病程 3~ 2 8年 ,平均 1 2 .5年。对照组中男性 4 1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31~ 76岁 ,平…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研究(包括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非药物治疗)、中医药作用机制(包括临床与实验)等方面,综述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特点。方法以Wistar大鼠造成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从舌象肉眼观察、数码相机摄取舌像计算机客观化分析、舌面pH值检测、舌病理及舌苔脱落细胞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以淡紫舌为主,而造模组大鼠多呈紫暗舌或有瘀斑;舌像摄影计算机客观化分析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造模组舌面pH值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舌病理检查造模组有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及细胞空泡变性等改变。结论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了癌前病变瘀血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陆钰婷  刘华一  杨阔  杨柳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7-1632
正常人体的胃部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帮助维持着消化系统的功能,目前已知的胃部菌群的主要组成包括5大菌门及69个菌属。近年研究表明胃部菌群失衡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有效地修复胃部菌群的平衡对于防治癌变有着显著意义。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微生态学提倡的平衡与协调理念相合,且中药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以后,可以直接和胃肠道的菌群起双向调节作用。希望能够从中药调节胃部菌群平衡的新视角切入,为中药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大多起源于结直肠早癌及腺瘤等癌前病变,若在发展到浸润癌之前发现并予以切除,即可取得预防或根治效果。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EMR/ESD技术的不断成熟,从早期诊断到治疗及预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优点突出,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由于技术难度大,出血、穿孔等是常见并发症。EMR/ESD是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同时中药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何钦  徐斌  陶飞宝  叶旭星  金津津 《中草药》2015,46(12):1810-18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辅助性Ⅰ型T细胞(Th1)/辅助性Ⅱ型T细胞(Th2)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益胃化瘀散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替普瑞酮胶囊和叶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2(IL-4、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有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细胞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来干预调节免疫漂移,从而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当归、白芍、藤梨根、瓜蒌、茯苓等)对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把100只大鼠随机分成为A(空白)组、B(模型)组、C(中药大剂量)组、D(中药小剂量)组、E(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造模后A组正常喂养;B组予蒸馏水灌胃;C组按30 g/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混悬液灌胃;D组按20 g/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小剂量混悬液灌胃;E组将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测定胃组织PCNA及RegI的表达量。结果 (1)PCNA的表达量: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小剂量组与胃复春比较,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P<0.05)。(2)RegI的表达量: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与胃复春组比较,能明显降低RegI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PCNA及RegI的表达的影响,逆转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探讨其发展趋势及相关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运用文献计量学对集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效文献417篇,以期刊文献为主,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多;多数文献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化痰消瘀方对胃癌前病变的逆转效果及对患者胃液外泌体miR-133 a和miR-42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