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类型休克一样,是一种以微循环血流障碍,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和体内主要器官损害的综合症。但是,在感染性休克时,微循环的淤滞和代谢酸中毒比其他休克严重。在血液动力学方面,除了通常的“低排高阻型或低动力型外,部分病例表现为“高排低阻型”或高动力型。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感染性休克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导致器官尤其是重要器官的灌注下降,供血不足,造成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细胞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其特征为迅速发生的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四肢无力,皮肤湿冷、苍白,脉细而快,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80mmHg)以下。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迅速判断,有效救治休克病人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总结临床34例休克病人救治经过,发现有效救治休克病人的程序为抢救-诊断-治疗。1资料34例休克病人均…  相似文献   

3.
<正>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不能满足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导致心源性休克的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休克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对缓解病情、降低  相似文献   

4.
尚立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46-1147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导致器官尤其是重要器官的灌注下降,供血不足,造成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细胞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其特征为迅速发生的表隋呆滞或烦躁不安,四肢无力,皮肤湿冷、苍白,脉细而快,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80mmHg)以下。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迅速判断,有效救治休克患者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总结临床24例休克患者救治经过,发现有效救治休克患者的程序为抢救-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导致器官尤其是重要器官的灌注下降,供血不足,造成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细胞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其特征为迅速发生的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四肢无力,皮肤湿冷、苍白,脉细而快,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80mmHg)以下。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迅速判断,有效救治休克病人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总结临床34例休克病人救治经过,发现有效救治休克病人的程序为抢救-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休克是一种综合征,由于急性的全身微循环障碍,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 心源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它包括了心脏和周围循环的改变。由于心肌严重损伤引起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周围循环衰竭,组织灌流量降低,进而形成广泛的细胞缺血缺氧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受损,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既有心脏排血功能障碍,又有周围循环衰竭,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抢救治疗方面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失血性休克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机体血液丢失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重要组织器官灌流和代谢障碍,最终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输注晶体或胶体液和血制品能够挽救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但是,至今为止满意的液体复苏方法还没有确立。本文主要针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进展、复苏监测指标和复苏终点标准做阐述,以期提高对失血性休克复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心脏排血能力急剧下降,或是心室充盈突然受阻,引起心搏量减少,血压下降,造成生命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以迅速发展的休克为其临床特征.目的 讨论心源性休克诊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集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尽快尽早诊断可引起休克的疾病并及时予以治疗,是防止发生休克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细菌及其毒素(内毒素和外毒素)或其它病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始动环节是微循环障碍,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良,组织器官缺氧及损害。临床表现上,开始有恶寒发热,继而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及花纹,四肢厥逆,肢端青紫,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脉搏细数,神志障碍,少尿和  相似文献   

10.
郭建荣  廖丽君 《浙江医学》2010,32(12):1872-1875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以全身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脓毒症(Sepsis)严重恶化的终末阶段,往往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死亡。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中期妊娠引产采用何种方法,时间短,合并症少,仍急需进一步研究。但在中期妊娠引产的合并症中,以感染中毒性休克较为多见,处理较为困难,偶一不当,往往导致患者死亡。兹提出一些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处理的问题,讨论如下:凡由感染引起微循环机能障碍者,称为感染性休克,是微循环血流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是组织灌注不良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体内主要器官脑、心、肾等损害的综合征。临床所见典型感染性休克的特征是寒战、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休克复苏治疗时的液体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74-1376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常常伴有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时,由于全身和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毛细血管的有效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灌注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低血容量。所有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循环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必要时应用适当的强心或升压药物成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线治疗,并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持续监测pHi对于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是ICU常见的死因之一,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诱因,也是MODS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在ICU住院患者中,感染性休克及MODS是延长ICU住院时间、增加开支的主要原因[1]。因此,积极防治感染性休克、早期监测组织的灌注、改善其结...  相似文献   

14.
<正>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特点为高心输出量及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相似文献   

15.
<正> 休克是一组急性循环机能不全的症状群,表现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导致生命器官血液灌流不足,以至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和广泛性损害。产生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血容量减低(低容量性休克);②心排量急骤减少(泵衰竭;心原性休克);③血管阻力和容量的改变(血管性休克),其中包括静脉容量扩大(感染性休克),或动脉阻力降低(如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组织胺反应、神经节阻断药、血管扩张药或安眠药过量引起)。以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均可导致微循环血流减  相似文献   

16.
1974~1988年我院共收治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58例,现就其病因,临床特征及主要死因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休克的诊断标准:按1982年全国急性“三衰”会议制定的休克试行标准,发病时以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疾病终末期呼吸、循环衰竭时的休克。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严重感染,组织破坏,毒素吸收,体液和电解质的损失……等综合因素所引起的循环衰竭,组织缺氧,器官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休克征象,如发冷发热、脉搏微速,血压下降,烦躁、出汗、尿少、白血球增加……等,称为中毒性休克。急腹症中以急性胃肠道穿孔性腹膜炎,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  相似文献   

18.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大量失血或失水使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如上消化道溃疡、内脏破裂伤、宫外孕术后并发症等。由于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后皮层中枢功能紊乱,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张力降低渗透压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电解质失衡,内分泌紊乱,组织缺氧。体内酸性产物堆积,最后导致心、脑、肾、肝、肾上腺等主要器官受到严重损害而引起死亡。休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综合性病理过程。在其代偿中,机体为克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的减少,而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循环衰竭,是ICU患者的首要死因。早期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容量复苏、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早期器官功能保护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儿茶酚胺药物对于升高血压和稳定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有重要作用。2008年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首选的一线血管升压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2-1999年收治的6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详细资料,并计算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坏死发表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依次为休克(42.2%)、急性肺损伤(34.4%)、多器官功能障碍(14.1%)、感染性胰腺坏死(10.9%)、败血症(9.2%)、胰瘘(6.3%)、假性囊肿(4.7%)和腹腔内出血(3.1%)。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败血症、感染性胰腺坏死、急性肺损伤、休克,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