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肥胖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疾患。肥胖常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衡量。世界卫生组织界定BMI≥25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随着BMI增加,各种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增加,我国成人肥胖者约为6000万。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乳腺癌等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肥胖症是指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因素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国内提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肥胖不但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是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痛风、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参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褐色脂肪组织功能异常之外,饮食、运动、心理精神等环境因素与肥胖有着密切关系[2,3].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全球体重超标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体重指数(BMI)≥25kg/m。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中国定义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超过10亿。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4.
肥胖是由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聚集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疾患。肥胖常以体质指数(BMI)确定。WHO规定以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根据脂肪组织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5.
<正>肥胖症是由于营养物质过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态性肥胖是指体质指数(BMI)≥40 kg /m2或BMI≥35 kg/m2且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可严重减低病人生活质量,缩短病人实际寿命[1]。目前普遍认为,减肥手术是病态肥胖者控制体重和减轻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判定标准的差异及实际应用意义.方法:对入选441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体脂肪率,根据BMI、标准体重及体脂肪率三种不同肥胖判定方法分别计算男、女肥胖率.结果:根据BMI≥25 kg/m2、BMI≥28kg/m2、BMI≥30kg/m2判定肥胖,男性分别为197例、90例和25例,女性分别为67例、35例和17例;超出标准体重20%者,男性150例,女性78例;体脂肪率男性≥25%者128例,女性≥33%者75例.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和体脂肪率判定肥胖,男性、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分别与BMI≥25 kg/m2、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与亚太地区的体脂肪率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7.
蒋辰妍 《护理与康复》2014,13(2):195-196
<正>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遗传、高热量及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等因素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除外下丘脑、垂体炎性反应、肿瘤、创伤、Cushing综合征等疾病外引起的继发性肥胖[1]。单纯性重度肥胖症指体重指数(BMI)40kg/m2或BMI35kg/m2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胃食管反流等,"亚太地区外科治疗肥胖症指南"规定亚太地区重度肥胖症  相似文献   

8.
肥胖症是指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因素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国内提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肥胖不但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是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痛风、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肥胖不仅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可加重麻醉的风险。全面理解肥胖患者在病理生理、药理特点及其与不同吸入麻醉药的相互影响,能使麻醉医生更好得实施吸入麻醉。1肥胖及其对器官功能的影响1.1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或)分布异常的状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4.9kg/m2为正常;25-29.9kg/m2为超重;≥3 0  相似文献   

10.
冯雅琴 《护理研究》2006,20(22):2032-20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肥胖妇科病人手术及麻醉日益增多,由于肥胖所致的生理改变,术中易发生低氧血症,即所谓的肥胖病人肺通气不足综合征[1]。笔者对比观察了全身麻醉术中取头高倾斜卧位前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几项指标的变化,以研究头高倾斜卧位对肥胖妇科病人通气量的影响。1研究对象与方法1.1肥胖的判定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来确定肥胖。根据2000年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人体重分级建议:BMI18.6kg/m2~22.9kg/m2为正常体重,BMI23.0kg/m2~24.9kg/m2为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肥胖病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为糖尿病肥胖病人饮食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53例2型糖尿病病人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4.0kg/m2)107例和非肥胖组(BMI≤24.0kg/m2)46例,调查两组病人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取情况。[结果]肥胖组病人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于非肥胖组,同时主食、肉类及盐的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组,而蛋类、乳类及膳食纤维摄入量低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应为糖尿病肥胖病人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减少肉类、盐的摄入量,增加蛋类、乳类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加强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正在逐年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将超过7亿肥胖患者[1]。1997年WHO公布BMI:35.0~39.9为Ⅱ度肥胖(重度),BMI≥40.0为Ⅲ度肥胖(极严重);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洲成年人BMI≥30为重度肥胖[2]。肥胖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激素水平紊乱和机体炎症状态等[3]。也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如: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  相似文献   

14.
何一芳  叶小丽 《护理研究》2007,21(24):2182-2183
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全世界几乎所有人群和年龄组的肥胖症患病率都在不断上升.2003年4月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治疗指南》显示,我国体重超重者(BMI≥24 kg/m2)22.4%,肥胖者(BMI≥28 kg/m2)3.01%.肥胖本身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等内科疾病.为探讨肥胖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因素的关系,对机关干部的体检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一芳  叶小丽 《护理研究》2007,21(8):2182-2183
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全世界几乎所有人群和年龄组的肥胖症患病率都在不断上升。2003年4月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治疗指南》显示,我国体重超重者(BM≥24kg/m2)22.4%,肥胖者(BMI≥28kg/m^2)3.01%。肥胖本身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孟珠  高静静  范秀珍 《护理研究》2012,26(2):118-1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体重指数(BMI)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干预CHF病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其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178例CHF病人进行调查.[结果]CHF病人抑郁发生率为60.7%,超重和肥胖病人抑郁发生率较低;体重指数与抑郁得分呈三次方拟合曲线关系(F=3.52,P<0.05),当体重指数介于17.6 kg/m2~32.3 kg/m2时,CHF病人抑郁得分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当27.8 kg/m2<BMI≤35.9kg/m2 时病人抑郁得分<10分,无抑郁症状.[结论]CHF病人体重指数与抑郁关系密切,超重和肥胖病人抑郁程度较轻.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体重指数做好饮食与营养护理,减轻抑郁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减肥治疗对肥胖患者血糖、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肥胖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临床情况。本文选择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行减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糖代谢、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门诊就诊单纯性肥胖患者 (排出其它内分泌疾患 )12例,男 4例,女 8例,年龄 (23± 4.6)岁,体重指数 (BMI)(27.3± 3.2)kg/m2,肥胖诊断标准为 BMI≥ 25[BMI=体重 (kg)/身高 (m2)][1]。正常对照组 7例,年龄分布与肥胖组相似。 1.2 方法 根据患者身高,工作性质,按照每日所需热卡 2 100kJ制定食谱,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多饮水。最初每周复诊,指…  相似文献   

18.
杨青  陆强  刘晓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32-2134
[目的]探讨肥胖中青年男性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 T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1例20~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 I)分为肥胖组28例(BM I >28 kg/m2)、超重组25例(BM I=25~28 kg/m2)和对照组28例( BM I<25 kg/m2)三组。检测三组的血糖、血脂、尿酸(U A )、睾酮(T )、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人体基本参数。[结果]中青年男性肥胖组BMI、收缩压(S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超重组及对照组( P <0.05),与CIMT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低于超重组及对照组( P <0.05),与IMT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TG是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组中青年男性存在CIMT增厚。BMI及TG是CIMT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及社区综合干预策略。[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宣教措施,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MI)18.5kg/m2、BMI在18.5kg/m2~28.0kg/m2、儿童时呼吸道感染史、粉尘接触史、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史是影响病人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干预后BMI、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干预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气管切开术对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肥胖患者的最佳时机仍然存在争议。方法 :我们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术重症肥胖患者[BMI≥40kg/m2和(或)BMI≥35kg/m2]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包括:临床病例特点,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比率,脱离机械通气(MV),以及死亡率。结果 :一共纳入102名患者(42男60女),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