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片成瘾,又称为阿片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研究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的防复吸药物已成为阿片依赖研究领域的热点。胍丁胺是一种新发现的候选神经递质或调质,被认为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本文主要以我们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对外源性胍丁胺的抗阿片依赖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胍丁胺通过激活I1咪唑啉受体(I1R)对阿片预处理引起的μ阿片受体(MOR)下调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基础。方法:以CHO-μ和CHO-μ/IRAS(imidazoline receptor antisera-selected protein)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3H]diprenorphine结合实验方法,确定胍丁胺-I1R作用系统对MOR下调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分子基础。结果:在正常CHO-μ和CHO-μ/IRAS细胞中,DAMGO([D-Ala2,N-Me-Phe4,Gly5-ol]-enkephalin,1μmol·L-1)处理两细胞12h后均可出现MOR的下调,胍丁胺(1-100n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O-μ/IRAS细胞中MOR的下调,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在CHO-μ细胞中无此作用。胍丁胺这一作用能被I1R阻断剂依法克生(efaroxan,Efa)所阻断。DAMGO(1μmol·L-1)预处理两细胞30min后,MOR均发生内吞。胍丁胺(1nmol.L-1-1μmol·L-1)和DAMGO共同预处理两细胞30min,胍丁胺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CHO-μ/IRAS细胞中MOR的内吞,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对CHO-μ细胞中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的内吞无显著影响,且这一作用同样能被依法克生所阻断,提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对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内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胍丁胺-I1R作用系统抑制MOR下调的分子基础。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抑制阿片激动剂诱导的MOR的内吞,进而进一步抑制MOR下调。  相似文献   

3.
吸毒能造成上述如此严重危害的根本原因是难于控制的高复吸率,经脱毒治疗后半年复吸率高达95%以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理想的防复吸手段。药物依赖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在与机体发生长期相互作用后,能引起机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称此为代偿性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代偿性适应主要发生在阿片受体作用系统本身。  相似文献   

4.
胍丁胺抗大鼠身体依赖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胍丁胺抗大鼠身体依赖作用与阿片受体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实验采用大鼠身体依赖实验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两种方法进行。结果··:胍丁胺虽然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但对3H-纳洛酮与大鼠前脑阿片受体结合反应无抑制作用(无直接作用),亦不能影响当身体依赖发生时阿片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下降和受体数量下调等代偿性适应变化(无间接作用)。结论··:虽然胍丁胺能抑制阿片类药物身体依赖,但对阿片受体既无直接也无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患,病程长短不一,且易于复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咪唑啉1受体(I1-R)在中枢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表达量较高。近年来,该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就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中I1-R结构、功能及分布变化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作用于咪唑啉受体的降压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咪唑克生对吗啡镇痛、耐受和身体依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Su RB  Li J  Gao K  Pei G  Qin BY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21(11):1011-1015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对吗啡镇痛及吗啡所致耐受和躯体依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和55℃热板实验观察咪唑克生对基础痛阈及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小鼠热辐射甩尾实验和小鼠55℃热板实验观察咪唑克生对吗啡耐受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大鼠、小鼠身体依赖模型观察咪唑克生对吗啡所致身体依赖的影响.结果:咪唑克生(3-9mg/kg)能显著降低小鼠基础痛阈,抑制吗啡镇痛;加重吗啡所致耐受;诱发大、小鼠发生戒断综合征.结论:咪唑啉受体参与痛阈形成;咪唑克生能抑制吗啡镇痛,加重吗啡所致耐受;并诱发吗啡依赖性动物发生戒断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用稳定转染咪唑啉1型受体(I1R)的细胞(CHO-I1),对I1R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首次直接证实I1R的信号转导途径与活化PC-PLC继而产生DAG,其后引起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酶促级联反应过程有关。采用共同稳定表达μ阿片受体(MOR)和I1R的CHO细胞表达系统(CHO-μ/I1细胞),对I1R在受体后水平抑制吗啡依赖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首次提供了胍丁胺通过作用于I1R而抑制吗啡依赖的直接实验证据,其分子机制可能主要是胍丁胺激活I1R抑制吗啡慢性处理时cAMP通路和Ca2+信号通路代偿性适应而抑制吗啡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咪唑啉1型受体(imidazoline1receptor,I1R)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受体,咪唑啉受体抗体选择性蛋白(imidazolinereceptorantiseraselectedprotein,IRAS)是人工克隆的I1R候选蛋白。该文从I1R和IRAS的特征、分布、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阐述,同时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RNA干扰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双链RNA经Dicer酶降解成21 23nt的小干扰RNA,并以其为模板,特定位点、特定间隔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mRNA。随着RNA干扰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RNAi已用在药物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药物开发上,能够解决临床前药物开发的一些瓶颈问题,如药靶鉴定,优化药靶,从而节省时间和资金,并提高成功率,加速药物的临床研究。同时RNA在药物研究的其他领域都也显示了卓越的作用,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是否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抑制EGFR基因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 (1)建立检测EGFR数量的方法,测定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株EGFR的表达.(2)观察dsRNA-EGFR/Lipofectamine 2000对EGFR表达的抑制作用.(3)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ELISA法观察抑制EGFR表达后,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株存在EGFR高表达.转染dsRNA-EGFR后可将MDA-MB231、MDA-MB-453S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提高约4倍.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dsRNA-EGFR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增加了17.48%,进入S期的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减少了19.20%.转染dsRNA-EGFR后可将ZR-75-30、ZR-75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提高约7倍.结论 (1)乳腺癌细胞株存在EGFR高表达.(2)dsRNA-EGFR可序列特异性下调乳腺癌细胞EGFR基因水平,显著降低EGFR蛋白表达.(3)dsRNA-EGFR通过抑制EGFR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生和细胞迁移,降低配体EGF的含量,将更多的细胞阻滞在G0-G1期,增加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从而为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阿片依赖是慢性复发性脑病,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及躯体依赖,本研究进一步分别采用反映精神依赖不同侧面的多种动物模型评价了胍丁胺抗吗啡精神依赖及防复吸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机制。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敏化、辨别给药(DD)、自身给药(SA)模型上,从药物的奖赏、  相似文献   

15.
周靖  陈军芳 《北方药学》2012,9(1):46-4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咪唑啉I2受体的高选择性激动剂BU224 对戊四氮(PTZ)诱导小鼠癫痫发作的协同作用研究.方法:成年C57B6L 小鼠40 只分为四组,第一组10 只,对照组10 只,第二组10 只,对照组10 只,两组分别腹腔注射BU224(18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小鼠分别置入树脂玻璃箱观察30Min 后,第一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PTZ(25mg/Kg);第二组和对照组注射PTZ(30mg/Kg)诱导其癫痫发作,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结果:咪唑啉I2受体激动剂BU224 注射组小鼠呈明显的阵发性肌痉挛,而对照小鼠无明显反应.再分别经过高低两浓度PTZ诱导癫痫,发现药物处理组用较低浓度PTZ 即可诱发癫痫发作,对照组却没有诱发癫痫发作;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用较高浓度PTZ 诱发癫痫后,给药组发作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且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I2受体激动剂BU224 有一定的至痫作用,或与戊四氮具有协同诱导癫痫的作用,其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阿片受体拮抗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观察早期治疗患者的颅内压(ICP)、脑水肿、GCS评分,同时比较伤后6个月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ICP增高幅度和脑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死亡率、重残率及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受到多种细胞内外因素的严格调控。β-arrestin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浆信号负调节蛋白和支架蛋白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阿片受体内吞中起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阿片受体存在受体磷酸化依赖和不依赖的两种受体内吞机制。β-arrestin2为受体磷酸化依赖的内吞所必需,而β-arrestin1主要参与磷酸化非依赖的阿片受体内吞过程。近期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作为一类重要的脚手架蛋白,不仅可以通过其不同的亚型对阿片受体的内吞进行精确调控,还可以与特定的基因启动子结合,通过招募乙酰化酶增加局部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上调基因转录,从而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将阿片受体信号从细胞膜直接传递至细胞核。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方面研究的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9.
Fei LN  Wang QZ  Xu RA 《药学学报》2012,47(5):573-579
RNA干扰(RNAi)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但单一的RNAi治疗只针对单个基因,因而最终无法治愈多基因变异引起的肿瘤。为了克服RNAi单基因治疗的不足,研究人员提出了RNA组合干扰(combinatorial RNA interference,coRNAi)的治疗策略。coRNAi通过联合应用针对单个或多个靶基因的RNAi诱发物以及其他RNA或蛋白沉默因子实现沉默靶基因、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本文重点介绍了coRNAi的主要联合方式以及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自1970年起在临床上被用作镇痛剂和麻醉剂,近年因被发现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氯胺酮引起的成瘾、致幻等精神类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主要由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介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阿片受体在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中也有重要作用。该综述基于近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阿片受体在氯胺酮麻醉、镇痛、抗抑郁、抗成瘾和成瘾等药理效应中的机制,为揭示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解决氯胺酮的临床副作用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