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老年脂肪肝血脂检测与胆石症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了解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体检科进行体检,且经超声波检查证实为脂肪肝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血清脂类水平、胆囊结石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140例,占25.55%,非脂肪肝者408例,占74.45%。脂肪肝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浓度较非脂肪肝组显著升高(P〈0.01);脂肪肝组胆结石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老年脂肪肝血清脂类水平偏高。可能由于血清脂类的变化影响体内胆固醇及胆汁酸等代谢而与胆石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病人转氨酶升高与血脂含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长祥 《临床医学》2003,23(9):10-11
目的 :探讨脂肪肝病人转氨酶升高与空腹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脂肪肝伴转氨酶升高病人的体重指数 (BMI)和空腹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含量进行分析 ,并与脂肪肝转氨酶正常组和非脂肪肝组进行比较。结果 :脂肪肝病人的BMI和空腹Tc、TG含量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 ,差异呈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脂肪肝转氨酶升高组与脂肪肝转氨酶正常组比较 ,BMI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TG含量差异呈非常显著性 (P <0 0 1) ,Tc含量差异呈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脂肪肝病人的转氨酶升高与其TG、Tc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252例老年人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醇(TG)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脂肪肝的有无以及程度,探讨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血脂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 B超技术的推广应用 ,脂肪肝阳性检出率显逐年上升趋势。1 999年我们对 1 49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纺织系统人员进行了脂肪肝调查 ,其中经 B型超声波检查仪检查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的共 2 4 4名。现测定他们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分析其相关性。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从 1 49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中共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 2 4 4名 ,男 1 68,女 76名 ,2 3~ 72岁 ,平均 42岁。对照组 2 4 4名 ,均为健康体检人员 ,男 1 42 ,女 1 0 2名 ,2 5~ 70岁 ,平均 41岁 ,排除肝脏、心、脑、肺…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B超技术的推广应用 ,脂肪肝阳性检出率显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我们对149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纺织系统人员进行了脂肪肝调查,其中经B型超声波检查仪检查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的共244名.现测定他们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分析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通脉降脂胶囊(TongmaiJiangzhicapsule,TMJZ)对脂肪肝动物模型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分别给予TMJZ0.15,0.075g/(kg·d)灌胃,连续3周。测定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肝组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等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TMJZ高、低剂量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脏指数、肝组织丙二醛、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组织SOD和谷胱甘肽活力显著增强。病理见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改变,TMJZ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TMJZ可明显降血脂,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厦门地区脂肪肝患者血脂、转氨酶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了解厦门地区脂肪肝患者血脂、转氨酶的检测结果,为厦门地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美国BECKMAN-L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转氨酶(ALT、AST)采用速率法,血脂(TG、TC)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脂肪肝患者239例,用多普勒彩超专人检查肝脏,脂肪肝的诊断按影像学标准确诊.结果 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239例中,高血脂216(90.4%),高TG 115人(48.1%);高TC 14人(5.9%);TG、TC都增高者87人(36.4%);血脂正常者23人(9.6%).脂肪肝患者239例中,转氨酶升高219例(90.4%),ALT升高126例(52.7%),AST升高93例(38.9%).结论 厦门地区脂肪肝患者绝大多数血脂、转氨酶的检测结果升高,血脂以高TG、转氨酶以高ALT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声像图及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脂肪肝形态、大小、实质回声、声衰减程度及后缘轮廓清晰度等声像图,并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照.结果呈轻度脂肪肝图像74例(占60.6%)、中度42例(占34.4%)、重度6例(占5%).重度脂肪肝血甘油三酯大于2.8 mmol/L.结论脂肪肝的分型除声像图特征外,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在欧美以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10%~30%,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之所在。肝组织活检是目前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手段,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然而,该检查手段实施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而并不具备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本组106例复杂性肾结石121次手术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121次手术中单通道取石89例,双通道29例,三通道3例,一期取石90例,二期取石11例,5例残留结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石取净率为92.6%,平均手术时间为91min,出血100—900ml,5例输血200~4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微创、安全、高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慈溪市观海卫镇农民脂肪肝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7 089名农民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脂肪肝患病情况,将脂肪肝患者一般情况作为相关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海卫镇农民的脂肪肝患病率为5.6%,性别、体质指数、体育锻炼、糖尿病、高血压病、饮酒等因素与脂肪肝相关。结论观海卫镇农民脂肪肝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肾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PNUL)后患者肾造瘘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PNUL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拔出造瘘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拔出造瘘管时间分别为(7.98±1.68),(5.12±1.66)d,均少于对照组的(10.23±2.54),(7.54±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4,2.537;P〈0.05)。研究组无瘘管堵塞和感染患者;瘘管脱落发生率研究组为1.09%,对照组为11.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5,P〈0.01);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8.91%,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49,P〈0.01)。结论针对肾结石PNUL术后患者。肾造瘘管采取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及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1例术前IVU、B超及CT均提示肾盂癌,另6例IVU及B超均未发现肾盂癌,其中2例经术前CT检查发现肾盂内肿瘤性占位;2例PCNL术后因出血行CT检查发现肾盂肿物;1例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后病理证实为肾盂癌;1例由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7例均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因肾盂癌在皮肤切口处种植,后转移至全身多处,6个月后死亡。余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肾盂癌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较困难,应联合影像学、病理活检等对其筛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当作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后,应放弃对结石的治疗,尽快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脂肪肝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超重、肥胖、高血压、慢性饮酒、吸烟、饮酒所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置入双 J 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58例双 J 管留置时间3~8个月,术后复查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结石自行排出后拔除双 J 管14例;留置双 J 管至分娩后1个月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26例、行体外震波碎石术18例。58例均顺利足月分娩,新生儿均健康,无因肾绞痛而发生流产、早产等不良事件。结论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微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微穿刺PCNL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1年3月~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微穿刺PCNL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62例。在X线引导下穿刺患肾中盏,也可根据需要穿刺其他肾盏。扩张后置入14.0~18.0F套鞘。采用8.9F输尿管硬镜,直视下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粉碎,一次或分次清除结石。必要时术后辅助ESWL。结果该组中,66.1%(41/62)的病例可通过一次手术基本上将结石清除。27.4%(17/62)的病例接受了2次取石术。平均手术(172±44)min。25.8%(16/62)的病例术后或2次手术之间接受了ESWL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石清除率为82.0%。主要合并症包括:术中大出血4例(6.5%),伤口尿漏4例(6.5%),液气胸3例(4.8%)。结论采用微穿刺PCNL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操作熟练、技术改进以及辅助ESWL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清除结石效率,减少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apSAKI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辽健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103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28)和无并发症组(n=75),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病例组术前及对照组血清LncRNA TapSAKI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血清LncRNA TapSAKI与TNF-α、IL-6、IL-1β、MCP-1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TapSAK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肾结石患者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病率为27.18%(23/103)。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血清LncRNA TapSAKI及TNF-α、IL-6、IL-1β、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肾结石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与TNF-α、IL-6、IL-1β、MCP-1均呈正相关性(r=0.537、0.622、0.596、0.60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TapSAK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835,临界值为1.9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7、0.82。结论血清LncRNA TapSAKI表达上调是肾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可作为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黏液腺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肾结石并肾盂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并对本病组织发生、临床特点等进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结石并肾盂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结石病史长,反复合并感染者应警惕合并肾盂癌。CT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率。影像学检查显示肾脏囊性包块,囊壁不光滑,囊壁部分钙化,囊内液体密度不均,应考虑黏液腺癌可能。尿液中或肾内发现黏液提示肾盂黏液腺癌。肾盂黏液腺癌确诊依赖病理检查。肾盂黏液腺癌应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没有证据表明术后化疗或放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其预后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1 1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体检研究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脂肪肝患者血清血脂与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度1100例脂肪肝检出者血脂,转氨酶分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多见三酰甘油(TG)升高;20~29岁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者[AST和(或)ALT升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脂肪肝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应提倡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