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5例,Ⅱa型2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2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以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对7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其中对4例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颈后路直接c:椎弓根螺钉固定,对3例Ⅱ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C2椎弓根螺钉+C侧3块螺钉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牢固,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不稳定的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采取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牢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免除长期外固定的痛苦,是治疗Hangma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枢椎椎弓根骨折17例患者,按Levine-Edwards分型,其中Ⅱ型4例,Ⅱ;A型6例,Ⅲ型7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12例E级,5例D级;行颅骨牵引复位病情稳定后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美敦力枢法模产品)短节段置入材料固定C2,C3椎弓根.结果:术中无椎动脉损伤及脊髓损伤,术后摄片及CT检查显示1例两侧椎弓根骨折未复位,其余均复位良好;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常规治疗痊愈.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神经功能4例D级恢复至E级.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置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颈椎骨折脱位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后的疗效及生物相容性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91/2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1/2006),由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总结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及生物相容性特点.并选择2003-01/2008-0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上颈椎骨折脱位19例进行临床验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3例.颈椎损伤节段:C1 8例,C2 11例,病程3 h~10d.其中16例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Frankle分级,A级4例,B级3例,C级4例,D级2例,E级3例(合并神经根损伤伴有手、肩麻木),均行小关节植骨融合、侧块钛板内固定置入治疗;置入后撮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按Franlde分级法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纳入的21篇文章结果显示,采用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治疗不稳定性的上颈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中稳定上颈部最为符合生物力学方式的骨折-固定方法.临床验证结果显示,X射线片可见颈椎侧块间隙,后弓与椎板间隙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6个月X射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稳定,无折断松动等并发症.16例脊髓神经根损伤者中,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4例中,术后3例为B级,1例为C级;术前B级3例中,术后为C级2例,D级1例;术前C级4例中,术后D级3例,E级1例;术前D级2例中,术后均为E级;3例E级术后无变化,3例合并神经根损伤,术后短期内手、肩麻木消失.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术后2年随访,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结论: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固定保留了枕寰和C2-3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上颈椎的运动功能单位,钛板椎弓根螺钉崮定在颈椎后部的关节柱上,对过伸过屈损伤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及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8例.损伤部位:C1 6例,C2 2例,C3~4 3例,C4 3例,C5 4例,C5~6 5例,C6 3例,C6~7 2例.脱位程度:Ⅰ度脱位20例,Ⅱ度脱位5例,Ⅲ度脱位1例,Ⅳ度脱位2例.ASIA分级:A级 3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17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 X线、CT及 MRI检查并根据其结果行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术前和术后按ASIA神经功能评估方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8例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死亡.其中置入螺钉140枚,有128枚位置正确,1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ASIA分级:A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4例恢复至E级,E级17例仍为E级.[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寰枢段不稳时,后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术)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后路固定方法。然而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病例都适于行Magerl螺钉固定。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7/2007-06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选择21例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按Anderson和D’Alonzo分类,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重度脱位12例,均有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16例为E级,5例为D级方法:行颅骨牵引复位病情稳定后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1,C2椎弓根。主要观察指标: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植骨融合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最短8个月,X射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5个月内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脊髓功能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6例E级无变化。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后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可明显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对颈椎功能影响小,脊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邵增务  杜靖远  杨述华  郑启新  王洪  刘勇  廖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54-2455,F003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 Great-Wall Spinal System)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并用X线检查评估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术后及随访期同拍X片测定Cobb角(由术前平均7.8&;#176;到术后平均1.3&;#176;)、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17.2&;#176;到术后平均-3.2&;#176;)、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15.6&;#176;到术后平均3.9&;#176;)、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1~2级。3例C级和4例D级恢复到E级,2例B级和3例C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A级恢复到B级,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 方法 2010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我院对46例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进行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体位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以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 (12~24个月)。所有骨折椎体愈合,无后凸畸形。4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5例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 3例C级患者中有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C级,1例恢复到E级;2例D级患者中均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一种维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的有效方法,能够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便于护理人员的围术期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3 月,共收治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31 例,其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9 ~63 岁,平均38 岁;T 11 骨折1 例,T 12 骨折7 例,L1 骨折11 例,L2 骨折4 例,L3 骨折5 例,L4 骨折2 例,L5 骨折1 例;骨折椎体平均高度48%,术前后凸角平均28.8 °,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A 级5 例,B 级13 例,C 级7 例,D 级3 例,E 级3 例.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复位,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结果 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至平均96%,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6.2 °,29 例获得13 ~25 个月随访,平均16.5 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 级5 例,B 级5 例,C 级6 例,D 级4 例,E 级9 例,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为93.6 %,前凸角平均为5.3 °.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杨忠义  郭洪章  马信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354-1354,13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7例,C级15例,D级12例,E级22例。结果6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减压均较彻底,有脱位者均复位,后凸畸形纠正,内固定牢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10例,D级14例,E级3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短节段脊柱内固定,且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