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8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年龄≤40岁)组(37例)和老年(年龄≥51岁)组(47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 青年组男性、明确诱因、冠心病家族史、大量饮酒史、大量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100.0% (37/37)比80.9%(38/47),40.5%(15/37)比14.9%(7/47)、18.9%(7/37)比6.4%(3/47)、56.8%(21/37)比23.4%(11/47)、67.6%(25/37)比55.3%(26/47),P< 0.01或<0.05],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7.8% (14/37)比61.7%(29/47)、16.2%(6/37)比27.7%(13/47),P<0.01或<0.05].青年组典型胸痛率高于老年组[83.8%(31/37)比72.3%(34/47),P<0.05],但既往心绞痛、多部位梗死率低于老年组[13.5%(5/37)比31.9%(15/47)、13.5%(5/37)比25.5%(12/47),P<0.01或<0.05].CAG结果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48.6%(17/35)比26.7%(12/45),P<0.05],侧支循环形成者比例低于老年组[11.4%(4/35)比24.4%(11/45),P<0.05].结论 男性、过度疲劳等明确诱因、大量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多表现为突发典型胸痛,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侧支循环少,梗死范围局限.培养青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青年AM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表现极其特点。方法:对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32例AMI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AMI患者的年龄均小于40岁,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并发症相对较少,住院病死率控制效果好,超声心动图表现无心腔大小变化,且心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AMI的年轻患者其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并不明显,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温乃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05-1105
目的 探讨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接诊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中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性别比例、基本资料等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95.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女性较少、含诱发因素的例数较多、合并并发症较少、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较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烟(100例)、酗酒(107例)、运动量不足(80例)、休息不足(95例)、肥胖(82例)显著大于对照组吸烟(50例)、酗酒(40例)、运动量不足(30例)、休息不足(30例)、肥胖(25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运动不足、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但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较好,临床上应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或疼痛部位不典型,亦可出现脑循环障碍、类似急腹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性心动过缓等表现,且再发性心肌梗死及多器官衰竭的较多见。在重视其诊断治疗的同时,亦应做好二级预防工作。本文结合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介绍诊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初发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2例,老年组8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AMI以男性、吸烟、高脂血症、肥胖为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简单,有明确诱发因素者多于老年组。这类患者多无先兆症状、胸痛症状典型、严重并发症少。结论青年AMI有其不同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青年人及老年人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分为青年组及老年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危险因素、症状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吸烟、饮酒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以单支病变或造影正常为多见。而老年人以多支病变为主,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预后差。结论针对不同年龄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观察组(32例,26~40岁)、对照组(33例,60~80岁),分析其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的发病至入院时间、心梗部位、是否吸烟、年龄、合并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D-二聚体、C反应蛋白、脑钠肽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需掌握不同人群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便能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有效治疗,更重要的是加强青年人的健康教育,强调合理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对防范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从而降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也是身体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数量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中.由于心功能受损及出现梗死后心绞痛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易发生复发性心脏事件和心因性死亡.对AMI患者进行非药物二级预防康复益处较多.国外临床试验证实,康复后总体病死率和心血管原因的病死率下降,并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随后的冠脉事件发生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同期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中老年人心梗以下壁为多见,复发性心梗尤多.总之,对老年患者我们不能局限于症状的诊断和处理,尤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高危患者应做进一步动态观察分析,早期行筛选检查,了解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做精确分析,及时查明病因,避免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0.
康荣臻 《医疗设备信息》2011,(11):116-117,1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青年(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并发症少,住院病死率低;超声心动图无心腔大小改变、心功能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卢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5-337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结果]68例病例中,无痛型患者有53例,占77.9%,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气促、端坐呼吸、突然出现的头晕和晕厥;异位疼痛型患者有15例,占22.1%,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肩背放射痛、左上肢放射疼痛等。通过临床积极治疗,治愈35例,好转24例,死亡9例。有效率达86.8%。[结论]熟悉各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注意检查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168例行急诊PTCA的AMI患者术中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心电监护、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结果急诊PTCA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术后血管出血等并发症比择期手术高,病人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有焦虑、恐惧心理。结论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心电监护、预防出血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决定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5例早期AMI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规定12导心电图中病理性Q波导联数≥4者为大面积梗死,≤3者为小面积梗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大面积AMI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AMI组(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AMI患者早期的心源性死亡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预测AMI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陶旭  王蓬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2-1373
[目的]分析总结52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特点和急救过程,旨在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心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出车接诊抢救的306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组)和自行入院的217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分析比较。[结果]抢救组与对照组得到抢救治疗时间分别为(38.32±12.01)min、(62±13.21)min。并发症分别为27.5%、66.8%,死亡率为15.3%、36.4%。平均住院日分别(18±9)d、(3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实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保证绿色通道完善、院内院外的急救网络对接,是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对心电图等位性Q波、缺血性J波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诊断AMI,对3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对心肌酶学心肌生化标记物的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而尖12例,出现小q波1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5例,等位性Q波5例,缺血性J波3例。结论 AMI早期不典型症状特点为胸外异位性疼痛,应予重视,心电图动态观察出现等位性Q波、缺血性J波也是不典型AMI的重要指标,防止误诊漏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影响心肌梗塞急性期(Acute Myoca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了216例AMI病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a=0.05)结果显示饮酒,使用硝酸甘油,胃肠症状,心衰,休克,心律失常,并发症等与AMI预后呈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0.1)结果显示,心衰,性别,胃肠症状,心梗定位,高血压,年龄,心绞痛史,AMI并发症等均为AMI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心衰,AMI并发症,胃肠症状,年龄是影响AM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保护性因素;同时揭示高龄AMI病人伴心绞痛史者注意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6-4317,4319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75例,分为A组:既往糖尿病史+急性高血糖组,B组:急性高血糖组,C组:无急性高血糖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的各项指标和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血糖值和心肌酶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Killip分级构成比与A、B两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肌酶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院内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心肌酶、Killip分级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发生不良事件及死亡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时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丙二醛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血浆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0例,以及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人群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浆常规生化指标、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MI、HDL-C、ApoA-1、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hs-CRP、MD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到急性心肌梗死组呈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MD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MDA水平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与MDA水平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这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抗炎、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没有诊断糖尿病的AMI病人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方法我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AMI患者201例,无糖尿病,血糖<11.1mmol/L,入院后第1天早晨测HbA1C,每天测空腹血糖(FBS)直至出院,出院时做标准的口服葡萄糖(75g)耐量试验(OGTT),3个月后复查HbA1C、FBS、和OGTT。结果入院时平均血糖浓度(6.6±1.4)mmol/L,出院时糖负荷平均2小时血糖浓度(PBS)为(9.1±2.9)mmol/L,35%(65/184)病人为糖耐量减低(IGT),3个月后平均PBS为(9.0±3.0)mmol/L,40%(63/158)病人为IGT。3个月后查出的糖耐量异常(含IGT和DM)的独立预测因素是入院时的HbA1C和出院时的FBS。结论AMI后早期检测FBS,PBS,HbA1C能早期发现病人糖耐量异常,从而早期进行干预,改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