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有下肢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多系开放骨折后长期感染,骨不连多次植骨内固定手术失败骨髓炎大块死骨切除所致。外科采用自行设计的加压外固定犤1犦,对合并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在治疗骨不连的同时重建伤肢长度31例,不仅可满足患者矫正美容缺陷的强烈愿望,亦能最大限度恢复伤肢的功能犤2犦。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6~28岁;其中胫骨19例,股骨12例。下肢短缩原因,创伤性骨不连27例,骨髓炎后遗症3例,骨肿瘤切除术后骨不连1例;短缩长度3~14cm。1.2康复护理要点(1…  相似文献   

2.
骨不连多为骨折后固定不良、继发骨感染、骨缺损或局部软组织条件差等引起 ,其中感染性骨不连最常见 ,也较难处理。近年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感染性骨不连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对骨骼局部血供损伤小 ,能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伤肢关节的康复[1] 。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愈感染性骨不连 8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 6例 ,女 2例 ,2 5~ 6 2岁 ,平均 31岁。胫腓骨骨折 5例 ,股骨骨折 3例 ,病程 8~ 18个月 ,平均13 4个月。全部病例均接受了 1~ 5次手术治疗 (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皮质骨灭菌后回植治疗股骨缺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开放性骨折并大段骨缺损4例,经过骨折固定 体外游离骨折片灭菌后回植,其中1例骨缺损较大给予腓骨游离移植。3例行内固定,术后第2天行功能训练,1例行外固定,术后12周行功能训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2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患者伤肢无明显短缩,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3例膝关节活动正常,1例出现膝关节粘连、屈伸活动受限。结论: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大段的污染体外游离皮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大段骨缺损后,患者的伤肢无明显短缩,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四肢管状骨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内固定术后难治性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结果 17例骨不连均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3.0~21.0个月,平均5.2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性骨缺损的12例同期或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愈合时间4.0~11.0个月,平均52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32 d/cm.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了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骨痂延长术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痂延长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94例,患者均因内固定、植骨等手术失败。其中59例采用旷置假关节,骨节段转移;35例采用外露骨切除,骨节段转移。[结果]骨不连接均获治愈,肢体短缩同时基本纠正。[结论]骨痂延长术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肢体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矫正肢体长度不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修复各种骨缺损与骨不连[1]。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从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0年2月~2007年2月共为14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外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0年2月~2007年2月对14例下肢短缩患者行胫骨延长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7~32岁,平均23.5岁。采用Ilizarov延长术9例、Wasserstein5例。全部病例于术后7~10天开始延长,以1~1.5mm/天的速度开始牵伸延长。2个月后停止延长。手术方法以胫骨结节稍下定为截…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体皮质骨灭菌后回植治疗股骨缺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开放性骨折并大段骨缺损4例,经过骨折固定+体外游离骨折片灭菌后回植,其中1例骨缺损较大给予腓骨游离移植.3例行内固定,术后第2天行功能训练,1例行外固定,术后12周行功能训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2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患者伤肢无明显短缩,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3例膝关节活动正常,1例出现膝关节粘连、屈伸活动受限.结论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大段的污染体外游离皮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大段骨缺损后,患者的伤肢无明显短缩,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下肢短缩畸形是先天性骨与关节发育畸形或后天外伤引起骨折畸形愈合或骨缺损等所致,其治疗关键在于恢复下肢的负重力线并尽可能进行肢体的延长,从而达到恢复下肢的外观和负重行走的功能.以往下肢短缩畸形的治疗均采用切开整复加植骨内固定的方法创伤大出血多功能恢复慢.Ilizarov技术的特点是微创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我院于2006年首次对1例下肢短缩畸形的患者进行了Ilizarov骨外固定器的矫正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分析II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用骨感染病灶清除、II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和骨延长术治疗13例长骨感染、缺损的股骨、胫骨和腓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股骨和胫骨慢性骨髓炎8例(伴股骨病理性骨折1例),感染性骨不连4例;腓骨慢性骨髓炎1例。结果13例患者感染均得到一期治愈,窦道愈合,骨搬移结合处正常愈合。其中2例出院后自行搬移过程中出现钉道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例经清创后感染复发截肢),1例在骨愈合后发生再骨折,经髓内钉固定后骨折愈合。13例患者骨搬移长度5~13cm,平均7.5cm;13例患者中有11例骨搬移后双下肢等长,2例患侧下肢较健侧下肢短缩。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结论IIizarov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是治疗长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办法,手术可祛除感染,治愈窦道,恢复肢体长度,从而解决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胫骨逐渐延长术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德林 《中国康复》1990,5(4):145-147
儿麻后遗症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短缩畸形。下肢短缩引起跛行,短缩多者患侧出现马蹄足或以健肢屈膝来代偿。下肢延长术是治疗一侧下肢缩短的积极方法。近年来国内生产的多功能延长器,是延长短缩下肢的较理想的器械。我们自1989年4月以来,采用多功能延长器逐渐延长短缩之下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4月至10月,我们共收治儿麻后遗症54例,其中有一侧下肢短缩畸形的33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