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肩峰下封闭治疗组(对照组)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实验组),经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和UCLA评分法,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3.3个月,实验组平均随访21.8个月.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平均(2.6±1.8)分,实验组两组平均(1.1±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CLA评分,对照组平均(29±2.3)分,实验组两组平均(3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将肩峰下进行有效的减压,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中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有效的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插剥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肩髎、肩前、肩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M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5.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4星期后CM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是一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志清  丁勤能  谢财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3-1684
目的:观察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频电疗加磁热治疗,日1次,10d为1个疗程,试验组同时施以关节松动术以及医疗体操,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个疗程后,试验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缓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朱江龙  苏波  王大伟 《中医正骨》2012,24(5):60+63-60,63
目的:观察评价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健骨注射液治疗的49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经4~12个月随访,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评价,优26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达91.84%.结论: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肩周八穴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封闭治疗。3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有效,但电针肩周八穴法疗效优于曲安奈德封闭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肩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采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肩关节功能、VAS评分、UCLA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3个月后等级疗效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UCLA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可明显改善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南少林功法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胛骨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及小针刀治疗配合南少林功法训练;对照组采用手法及小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病例进行评估,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肩肱节律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南少林功法训练对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肩胛骨运动功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9):1237-1238
目的:分析葛根汤对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7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35例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熏洗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31/35)高于对照组(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熏洗能有效降低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表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用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愈7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结论: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症状改善。方法:将2012~2016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改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后的VAS评分及UCLA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每次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钝痛的症状,提高肌肉力量与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34~68岁,中位数53岁;左肩20例,右肩2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根据Neer分期,Ⅱ期28例、Ⅲ期18例;均在门诊接受3~6个月非手术疗法治疗,症状无缓解。病程1~8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观察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2.18±10.17)min,术中出血量(110.23±11.29)m L,住院时间(5.41±1.50)d。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量表评分由术前(48.59±4.08)分升高至(88.54±5.28)分。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个月,优24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术后3个月,优26例、良19例、可1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创伤较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峰下间隙臭氧注射合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均予以患肩肩峰下间隙注射7~8 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氧混合气体,每肩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结合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予以6个月随访,根据UCLA评分标准,治疗前患者平均得分18.9分,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得分30.8分,其中有6例评分达到优,11例达到良,3例达到可,优良率85%。结论:臭氧注射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患肩局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应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UCL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腕踝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27例,除给予以上治疗外,加用腕踝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疼痛评价(视觉类比评分法)来评定其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冶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疼痛评价(视觉类比评分法)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评定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NeerⅠ期、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适量涂于患处,3~4次/d。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穴位取患侧肩贞、肩髎、肩髃、臂臑,每日1次。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62.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UCLA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可以显著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NeerⅠ期、Ⅱ期引发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结合被动功能锻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芒针透刺结合被动功能锻炼治疗该病共计30例。结果:痊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67%。结论:芒针透刺后被动活动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仅康复治疗),共治疗28 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于肩峰下滑囊区注入参麦注射液1~2mL,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 58例全部获得随访,最长随访12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UCLA标准;优31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导入元胡止痛膏治疗工型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单纯中药外用组采用元胡止痛膏外敷,超声波导入组采用超声导入止痛凝胶,中药超声导入组采用超声导入元胡止痛膏.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