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起氰化物中毒的快速检测及抢救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2月15日,我市某公司经理室发生了一起氰化物投毒案,共中毒四人。中毒者均在喝了一口茶水(约10ml)后,出现咽喉紧缩感,强度恐惧感,胸内抑闷感,剧烈头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现场调查及中毒症状,怀疑是氰化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急性氰化物中毒2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有关电镀业引起的急性氰化物中毒屡有报道[1,2 ],本文报告某电镀厂因违规配制酒石酸溶液发生的一起中毒 2人 (其中 1人死亡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1 事故经过   2 0 0 2年 7月 15日 13 :3 0左右 ,宁波市鄞州区某电镀厂镀锌车间在电镀槽侧位约 1 5m处配制酒石酸溶液 ,配药容器为直径 0 7m、高 0 5m的聚氯乙烯 (PVC)塑料桶 ,该桶于第一天配制过 40kg氰化钠溶液 ,桶内存留较多氰化钠残液。当配药工朱某向桶内加入 2 5kg酒石酸后 ,桶内即放出带刺激性气体 ,由于天气炎热及室内高温 ,气体迅速外逸 ,经车间降温用排风机吹风 ,将大…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氰化物中毒的救治体会——附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有机氰化物中毒的救治体会──附19例报告广东省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525011)张一峰本文总结了19例急性有机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资料,并就这类毒物急性中毒的救治问题进行了讨论。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6~46岁;其中丙烯腈中毒1...  相似文献   

4.
赵文玲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400-2400
氰化物气体毒性高,中毒后病情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及安全,多年来,氰化物中毒致死的病例屡有报道,我院于2009年9月15日9时收治了在工厂工作时因吸入距厂房100m处实验室内泄漏的气体致19例氰化氢气体中毒的病人,经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职业病防治院于2002年12月、2003年4月分别收治1例急性氰化物中毒患者,均为生产过程中防护不当造成。现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例急性氰化物中毒昏迷后被硫酸灼伤致瘢痕疙瘩患者.方法对急性氰化物中毒昏迷后被硫酸灼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该患者灼伤皮肤最终形成较大面积瘢痕疙瘩.结论该患者可能系敏感体质,硫酸灼伤对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氰化物中毒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6例急性氰化物中毒病例的发生及救治情况.方法 通过病例调查表的方法采集临床诊断观察的或尚未报道的中毒病例资料,应用相对数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36例急性中毒病例中,职业性中毒33例,以气道吸入为主要接触方式.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皮肤黏膜鲜红色改变等症状的患者病死率较高,为20.00%~53.85%.中毒后有关实验室检查很不完善,36例患者均未进行全血氰离子浓度的检测,7例死亡患者均未接受过解毒剂治疗.结论 急性氰化物中毒后临床潜伏期与接触方式及氰化物浓度有关,吸入高浓度者,发病快;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或皮肤黏膜颜色改变者临床病死率较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尚不完善,治疗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临床病死率仍高.  相似文献   

8.
氰化物的毒性极强,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氰化物的毒性基团为氰基,能阻止细胞呼吸而致急性中毒,常因难以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抢救氰化物中毒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氰化物是某些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生产工人不可避免会或多或少接触氰化物,消防人员、医护人员也会在火灾现场吸入由含氰化学物质因高温产生的氢氰酸蒸汽而昏迷死亡。氰化物何以对人体有如此剧毒,可以立即致人于死地?这还得从人的呼吸谈起。 人的呼吸分为相互联系的外呼吸与内呼吸两部分。外呼吸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呼吸,即经呼吸道的呼吸,空气中的氧在肺泡内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碳氧血红蛋白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的  相似文献   

10.
某电镀厂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该市一起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经过,中毒者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该次中毒共有3人出现症状,其中1名为急性中毒,2名中毒反应,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急性氰化物中毒昏迷后被硫酸灼伤致瘢痕疙瘩患者。方法对急性氰化物中毒昏迷后被硫酸灼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该患者灼伤皮肤最终形成较大面积瘢痕疙瘩。结论该患者可能系敏感体质,硫酸灼伤对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起急性氰化物中毒死亡事故的教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12月12日下午,本县某电镀厂发生一起镀金回收工章XX因急性氰化物中毒死亡事故,现将事故经过及教训报告如下:l一般情况某电镀厂是一私营小企业,共有职汪9名,其中生产工人6名,产品多以精密仪器的接插件为主。主要工艺流程是金属件电镀。由于产品质量要求高,总有部分质次品报废。为回收利用已镀在质次品上的金膜,通常用15~20g/L氰化物溶液浸泡剥离金膜,再在溶液中加入盐酸和锌,经沉淀后回收。在投入浓盐酸过程中有大量氰化氢气体逸出。2中毒经过中毒死亡者章xX,男,38岁,有10年回收金的技术和经验,在外有多处承包回收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起因清理废弃青梅腌制池导致的中毒死亡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方法2005年5月,福建某地村民清理已废弃达6 a的6座青梅腌制池(池内尚有部分青梅),当村民进入3号池清理时,随即昏迷,施救过程中,共有22人中毒,6人因抢救无效死亡,有关部门连续3 d对青梅腌制池现场的水和空气进行监测,并对腌制池中的废水和沉积物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结果事故发生6 h后,青梅腌制池内空气中氰化氢浓度高达156 mg/m3.事故发生的第2天,青梅腌制池环境空气中含有氰化氢、氰化甲烷(乙腈)、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其中3个池环境空气中氰化氢浓度均达到或超过《大气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1.9mg/m3).氰化甲烷显著超出《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限值(3 mg/m3).6个腌制池内水的pH值为5.5~7.0,氰化物浓度为0.019~0.652 mg/L.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事故发生的第2天3号池监测结果超标.采用漂白粉和石灰处理底泥和废水,氰化物得到有效净化.结论中毒主要原因是青梅核仁中含有氰甙,被分解后释放出氰化物,加上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的协同作用,导致入池村民死亡.  相似文献   

14.
氰化物中枢神经毒性与钙稳态失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化物 (cyanide ,CN)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 ,钙稳态失调是目前研究CN对CNS毒作用机制的一个较深入的领域。本文综述了CN中毒的中枢神经毒性与钙稳态失调的关系 ,以及钙稳态失调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一些表现 ,对进一步研究CN中毒机制 ,提高CN中毒防治水平和指导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神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某县4名村民在已废弃矿洞内利用氰化钠稀释液洗矿淘金,在洗矿过程中,因抽水泵出现故障,3人戴装有活性碳的防毒口罩下到洞中检查,因短时间吸收大量氰化物气体而发生中毒,其中2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引起人们对氰化物污染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视,我们将在山东省郓城县境内发生一起氰化物泄漏事故、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周围人群急性中毒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样点选择及样品采集严格按要求进行,采集污染中心区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及其它环境物质样品共183个。氰化物测定均采用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对急性中毒病人做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7.
对2016年12月发生的一起儿童误食含氰化物口香糖致氰化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对2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损害为主,经过综合抢救治疗均治愈出院。氰化物中毒起病急,病情凶险,加强早期正确识别和积极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引起人们对氰化物污染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视,我们将在山东省郓城县境内发生的一起氰化物泄漏事故,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周围人群急性中毒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样点选择及样品采集严格按要求进行,采集污染中心区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及其它环境物质样品共183个。氰化物测定均采用异烟酸-吡哇酮分光光度法。对急性中毒病人做个案调查。调查方法及结果1992年8月11日下午4时许,某单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其他具有抗氰作用的药物能否在某些情况下替代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起到抗氰急救作用。方法SD大鼠非致死剂量氰化钾腹腔注射中毒,分成中毒对照组和4个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注射4-二甲氨基苯酚、羟钴胺、二羟丙酮、硫代硫酸钠进行急救,观察动物中毒症状,并取血测血氰离子浓度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结果动物惊厥停止时间4-二甲氨基苯酚治疗组明显要短于其他治疗组,表明其抗氰作用起效快;4-二甲氨基苯酚组和羟钴胺组对中毒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和中毒对照组,表明两者均有助于氰化钾中毒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的恢复。结论在非致死剂量氰化物中毒时,羟钴胺的抗氰效价与4-二甲氨基苯酚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氰化物慢性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30例氰化物作业工人进行3年观察,收集相应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尿硫氰酸盐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慢性咽炎发病率以及嗅觉异常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全车间劳动卫生安全制度,加强个人防护和经常性健康监护是预防氰化物慢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