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2.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提出糖耐量减低(IGT)这个概念。1985年WHO将FPG〈7.0mmol/L,2hPG≥7.8mmol/L且〈11.1mmol/L作为IGT的一种临床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IFG,即FPG≥6.1mmol/L且〈7.1mmol/L同时2hPG〈7.8mmol/L的概念。1999年WHO提出的IFG和IGT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与ADA相同,且提出IFG的另一意思是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状态。2003年ADA将IFG的FPG下调为5.6mmol/L。IFG与IGT都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糖尿病(DM)前期(prediabetes),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因此IGR包括IFG和IGT两种状态。我们复习相关文献,将IFG和IGT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单纯糖耐量损害(IGT,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和复合型糖调节受损(IFG+IGT,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调查和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和0.728。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在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人群中,与FPG〈5.6mmol/L亚组比较,FPG5.6~6.1mmol/L亚组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53%、54%、60%和126%。IFG下限切点下调前后,糖调节受损(IGR)各亚组组分的代谢特征不改变。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指标介于正常状况和糖尿病之间。科学定义为: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血糖正常者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FPG)≥6.1mmol/L,<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和糖耐量异常(IGT),即FPG<7.0mmol/L,2h PG≥7.8mmol/L,<11.1mmol/L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WHO1999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看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我国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对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2.4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15 564例经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将人群按空腹血糖(FPG)0.56 mmol/L间隔分组,BMI≥25 kg/m2、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随FPG逐渐上升,FPG 5.0~5.6 mmol/L组超重比率出现明显升高(P=0.001),FPG 5.6~6.1 mmol/L组其余各组分及代谢综合征比率均有明显升高(P<0.001).(2) 餐后2 h血糖<7.8 mmol/L时,FPG 5.6~6.1 mmol/L组与FPG<5.6 mmol/L组比较,BMI≥25 kg/m2、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升高25%,15%,46%;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3) 按照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及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及IFG合并IGT(IFG+IGT)组.IFG诊断切点下调至5.6 mmol/L后,糖调节受损各组仍具有FPG 6.1 mmol/L为切点时临床特点.IFG+IGT组代谢异常较单纯IFG及单纯IGT为重.单纯IFG与单纯IGT组比较IFG组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多,相对肥胖,总代谢综合征比率高;IGT组收缩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水平高,女性比例高.结论 (1)糖尿病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开始随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加,自FPG 5.6 mmol/L组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单组分比率均有显著升高.(2)以FPG≥5.6mmol/L为切点划分的新IFG人群表现为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NGT及单纯IGT人群.FPG可能对年轻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下调的合理性。方法根据OGTT结果对北京城区2589例年龄≥20岁、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692。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5.6~6.1mmol/L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胰岛素分泌下降,TG升高和HDL—C降低。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北京城区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8.
下调空腹血糖切点对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合理性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佛山市2512名20-94岁职工进行75gOGTT筛查研究显示,空腹血糖(FPG)5.51mmol/L是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FPG5.15mmol/L是预测糖耐量减低(IGT)的最佳切点。因此,降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是合理的、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在2型糖尿病前期阶段,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种,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但糖耐量受损并非意味着是一种小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其中IGT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231例糖耐量正常(NGT),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96例糖耐量受损(IGT)和45例IGT兼有IFG的病例研究显示,IFG(FPG≥6.1mmol/L)组的胰岛素分泌缺欠和胰岛素抵抗比IGT组更严重;IGT组中仅19%例出现IFG。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2003年11月ADA提出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mmol/L下调到5.6mmol/L。IFG与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差异;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也不同;两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差异。因此,基于IFG、IGT的病理生理学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水平血糖谱差异,以便指导干预时机的选择。方法对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血糖受损(IGT)、IFG+IGT及新诊断T2DM患者的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进行分析。结果IFG+IGT组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显著高于NGT、IFG、IGT组(P〈0.05)。新诊断T2DM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NGT、IFG、IGT、IFG+IGT组(P均〈0.05)。新诊断T2DM组餐后及日内血糖漂移与IFG+IGT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血糖水平升高,血糖漂移程度增加;(2)IFG+IGT阶段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空腹血糖受损者(IFG)8年间进展情况。方法于2002年5~6月对我区离退休老干部中IFG行口服75g葡萄糖试验(OGTT),选取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I-IFG)62例,依据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FPG)为5.6~6.09mmol/L的受损者分为新增IFG组(A组),空腹血糖为6.1~6.99mmol/L的受损者分为原IFG组(B组),定期随访8年。结果基线时2组IFG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时,A组进展为糖尿病(DM)的比率为20.59%,B组IFG进展为DM的比率为46.43%,是A组的2.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FG逆转为糖耐量正常(NGT)、仍保持I-IFG以及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者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IFG进展为DM的比率是32.25%,逆转为NGT的比率是14.52%,仍维持在I-IFG或IFG/IGT状态的比率是53.23%。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率明显上升,但新增IFG进展为DM的风险明显低于原IF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指尖血糖(CBG)联合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法(CDRS)在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初筛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7~8月以"糖尿病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技术与切点研究(SENSIBLE研究)"江苏分中心的3798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空腹指尖血糖(FCBG)及糖负荷后2 h指尖血糖(2h-CBG)。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诊断T2DM或糖尿病前期,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BG单独或联合CDRS≥25分时的切点和筛查效能。结果(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CBG筛查T2DM的最优切点为6.7 mmol/L,与CDRS≥25分联合则为6.2 mmol/L。FCBG、CDRS≥25分、FCBG+CDRS≥25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48%(91.20%)、91.17%(27.56%)、78.96%(78.22%)。(2)FCBG筛查IFG的最优切点为6.0 mmol/L,与CDRS≥25分联合则为6.1 mmol/L。FCBG、CDRS≥25分、FCBG+CDRS≥25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31%(68.94%)、89.93%(27.53%)、75.18%(74.11%)。与CDRS≥25分相比,FCBG+CDRS≥25分筛查T2DM和IF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32.3%和27.1%。(3)2 h-CBG筛查IGT的最优切点为8.2 mmol/L,与CDRS≥25分联合则为8.5 mmol/L。2 h-CBG、CDRS≥25分、2 h-CBG+CDRS≥25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66%(76.04%)、84.85%(28.58%)、80.67%(77.87%)。与CDRS≥25分相比,2 h-CBG+CDRS≥25分筛查IGT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43.6%。结论CBG和CDRS均为有效的T2DM和糖尿病前期初筛工具,两者联合能进一步提高初筛效能。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淄博地区5区3县30~75岁人群的糖尿病(DM)患病率;当筛查空腹血糖≥5.6 mmol/L时,采用口服75克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定诊断.结果 淄博地区30~75岁人群DM患病率为7.75%,糖耐量减低(IGT)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7.97%,单纯IFG患病率12.39%,随年龄增加,DM及DM前期患病率明显增加.认为淄博地区DM患病率与1996年全国DM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有明显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未来DM患病率还可能有较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OGTT结果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血糖6.1~6.9mmol/L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简称空腹血糖受损(IFG)。IFG与IGT都是正常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IFG为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的轻度异常。WHO建议所有的IFG应当进行OGTT试验.因为根据2hPG标准,一部分IFG病人已经存在糖尿病。现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IFG患者134例,进行OGTT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的定义中,血糖代谢异常都是其重要特征。这些定义对于空腹血糖(FBG)正常值的切点(cutpoint)都采用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提出的6、1mmol/L(110mg/L)标准,中国糖尿病学会也于1999年10月采用了这一标准。随着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进展,ADA糖尿病诊断与分类专家委员会于2003年底再次对糖尿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建议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FBG切点值从6、1mmol/L降为5.6mmol/L(100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不同糖调节受损者冠脉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者210例,分为正常血糖组(NGT) 4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 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T)92例(其中IGT1组44例2 h 血糖<10 mmol/L;IGT2组48例2h血糖≥10mmol/L),IFG+IGT组40例.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脂联素、C反应蛋白,并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IGT、IFG+IGT组冠心病患病率及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IFG及NGT(P<0.05);脂联素在IGT、IFG+IGT两组中显著低于IFG、NGT组(P<0.05),C反应蛋白在IGT、IFG+IGT两组显著升高(P<0.05);IGT2组较IGT1组Gensini显著升高、脂联素显著下降(P<0.05);Gensini与脂联素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HOMA-IR正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和HOMA-IR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低脂联素血症可更敏感地预测IGR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尤其在IGT组中,如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