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rrl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病死率较高。目前,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对该病做出诊断,尤其无创性的MRI及MRA更易被患者接受,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以导丝碎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后DSA显示:栓塞段静脉窦均再通。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8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1例。随访10例,时间8~30个月,复发2例。结论 CVST通过机械碎栓及药物溶栓后可达到再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5例磁共振检查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22~40岁。病后3~19天行磁共振检查,主要观察水肿、静脉性便死或出血、静脉窦内异常信号,部分病人复查时可见再通。结果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皆有明确原因,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亚急性颅内压增高、抽搐、肢体瘫痪或昏迷。MRI常规SE序列T1、T2加权示窦内高信号,脑实质水肿或合并出血、硬死。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的PC法示静脉窦高血流信号丢失,2例分别于病后24、31天复查MRI,结果示再通。经降颅内压、抗凝、合并感染者予抗生素、激素治疗,5例均治愈。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且病情重,MRI/MRA可帮助确诊。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25例报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点、特别是影像学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已确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2例,女23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异常表现。结果 25例本病患者除2例男性外,余23例均有明确病因,如妊娠期、产褥期、口服避孕药等,临床表现以亚急性颅压高症状为主;部分头部CT可见条索征及空三征,MRI特征性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异常高信号,MRA示栓塞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多可找到明确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MRI/MRA可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5.
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CVT患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 妊娠及产褥期是CVT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征,近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等。少数病例CT可呈条索征或空三角征。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 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并确定病变部位,多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经微导管选择性静脉窦内溶栓、机械性碎栓治疗9例重症CVST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出院前8例患者脑脊液(CSF)压力正常,DSA检查显示7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1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部分代偿.术中和术后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8例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其中头痛消失7例,遗留轻度头痛1例.1例死亡. 结论 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经微导管选择性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CVST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积液检查结果.结果 (1)年龄多在20~40岁;(2)急性起病;(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表现有头痛(91%)、呕吐(60%)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埙;(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等;(5)脑积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稍高;(6)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头颅CT、MRI、MR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治疗首选方法,可小剂量静脉溶栓或经股静脉介入溶栓.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病人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多为中青年,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癎)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灶性脑梗死灶.应用脱水、抗凝、溶栓治疗,16例中8例基本痊愈,5例明显好转,3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癫(癎)等症状.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癎)发作的中青年人应高度怀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时CT、MRI、DSA及腰穿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给予降颅压、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影像学诊断为CVST的患者,行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6例癫发作, 4例颅内出血, 4例出现意识障碍,2例偏瘫,2例高热.头部CT、MRI、MRV、DSA为诊断提供依据.1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例进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后18例患者中14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2例患者0.5~2年,疗效稳定,无1例复发.结论 CVST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行MRI、MRV及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协同抗凝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且缺乏特异性,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本病已能获得早期诊断。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多为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扩容及对症处理,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我们在上述原则处理同时,加用尿激酶从颈内动脉局部给药溶栓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