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预防中、小学生发生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1 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1 0月在茂名市分别随机抽取市区 5间学校共 1 733名学生 ,对其实施以安全教育为主的伤害干预措施 ,调查干预前一年及后一年伤害发生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安全教育后 ,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和多发性伤害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其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由 5 0 .95 %下降至 2 5 .33% ,下降幅度达5 0 2 8% ;多发性伤害者占总伤害人数的比例由 38.7%下降为 1 2 .1 %。学生因伤缺课由人均 2 .65d下降为 0 .63d ,费用∶效益 =1∶7.91。结论 安全教育能有效地减少中、小学生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降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在1998年开展伤害调查的原9所中小学校中实施干预措施,于实施干预措施后5个月和10个月重复进行伤害调查。观察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5个月,中学生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19%降至1.91%,下降了63.20%;小学生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3.63%降至0.74%,下降了79.56%,实施干预措施后10个月,小学生的月平均伤害发生率进一步下降至0.52%,下降了85.67%,结论 伤害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1998 年7 月对江门市区9 所中小学校3 988 名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可行。结果 干预措施推行半年,学生伤害发生率呈持续稳定下降,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4.24% 降至1.57% ,下降62.70% (P< 0.005)。结论 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区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发生状况,探讨预防和控制中小学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取干预前后对比与无干预对照的方式进行评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生源、师资水平接近的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一年内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无干预措施。1年后两组学校重复进行调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意外伤害的总发生率由12.7%降至10.2%,下降19.7%,多发性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由0.7%降至0.5%,下降了28.6%,干预组干预前后意外伤害发生率下降明显(χ2=10.2,P=0.001),小学生组干预效果好于中学生组。结论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且干预措施的实施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Lu G  Zhou C  Wu A  Zhou Y  Wu A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9-211
目的:探讨建立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措施和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取干预前后对比和无干预对照的方式进行评价。干预组为1998年开展伤害调查的原9所中小学校3896名学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同期进行伤害调查的4所无干预措施的小学651名学生。1年生2组均重复进行伤害调查,观察干预措施对伤害发生的影响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伤害发生率由50.55%降至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共8所学校的212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50.9%的学生骑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8.6%的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19.1%的学生曾经与人打架,8.5%的学生有自杀意念,27.3%的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男生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二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别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早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罗庄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程度及其特征,为制订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临沂市罗庄区抽取11349名中小学生,调查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伤害发生的种类、次数及受伤情况。[结果]发生10种共9864人次伤害,伤害发生率为41.6%,其中初中生为50.7%,高中生为43.4%,小学生为32.9%;男生为45.1%,女生为37.6%。前3位伤害为跌伤(1952人次)、碰伤(1255人次)、车辆伤(1067人次)。52.6%的伤害发生在校内。[结论]伤害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波  黄晓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08-2408,2413
目的:探讨降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和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照和无干预对照的方式进行评价.干预组为2004年开展伤害调查的两所中小学校的420名学生,采用交通安全知识、自救急救、生活常识等健康教育方式为主要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同期进行伤害调查的两所无干预措施中小学校的420名学生.结果:干预组的年伤害发生率由10.6%下降到6.4%,下降了39.6%.对照组年伤害发生率由10.696上升到11.5%,自然上涨8.5%.结论: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程度,发生原因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以期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1999 年5 月对茂名市的五所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做伤害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茂名市中小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1.17% , 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0.87% )、刀或锐器伤(24.12% )、碰伤(17.23% )、交通伤(14.10% )及烧烫伤(11.05% );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65.60% ,其次是高中生为50.86% ,小学生较低;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独生子女及学生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的高伤害率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建立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措施和对其效果的评价.方法 采取干预前后对比和无干预对照的方式进行评价.干预组为1999年开展伤害发生现况调查的原五所中小学中的1733名学生,实施以安全促进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各方面条件基本相似而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的两所中小学生的610名学生;一年后两个组重进行伤害调查,观察比较伤害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伤害总发生率为25.3%,比干预前与对照组的51.0%都低一半:多发性伤害率为3.1%,较对照组的15.9%低80.5%,而且重度伤害率与人均受伤次数都比对照组分别低40.0%与42.3%;干预组的人均缺课天数为2.5天,较干预前的5.2天与对照组的3.8天都明显低.结论 以安全促进为主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状况和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制定学生伤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雄市5所学校(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初中1所、普通初中1所和职业中学1所)的学生,按国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抽样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其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共调查871名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0.17%(437/87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55.4%(180/325),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47.1%(257/54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P〈0.0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8.2%(223/383),女生伤害发生率为43.9%(214/488),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伤害发生的危险行为因素前5位依次是在楼梯追打推搡(51.7%)、骑自行车违规(43.9%)、上下学不安全(27.4%)、步行违规(21.0%)、动手打架(19.3%)。结论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健康促进,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完善安全的设施是预防和控制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2005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洪镭  陆小军  刘辉 《职业与健康》2007,23(9):739-740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分析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调查南京市6个区县24所中、小学学生,对其伤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1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5.87%,其中小学生为25.63%,初中生为12.39%,高中生为10.78%;男女生伤害发生比例为1.93:1;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9.17%)、碰伤(12.60%)、硬物击伤(9.76%)、锐器伤(9.27%)。城区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63%,城郊结合部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30%,郊县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4.41%。结论南京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城郊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区和郊县学生,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意外伤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必须在学生中间加强意外伤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16542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宿州市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发生率为24.36%:前三位依次为动物咬伤(9.06%)、跌伤(8.37%)、刀或锐器刺伤(8.36%):以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57.08%).其次为初中生(43.12%)、小学生(15.11%);伤害发生与性别有关。结论: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应根据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城区二所小学意外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1998,1999,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1998年及2000年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意外伤害入院率 37.35%,人均缺果4.23天。结论: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筑业职业伤害的干预措施,为更好地进行职业伤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研究发现的建筑行业职业伤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对干预人群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全面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活动开展前后人群伤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0.69%和66.47%,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3.70%下降到干预后的20.25%。伤害发生率由6.83%下降到4.75%。结论干预措施对建筑业职业伤害控制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在伤害控制的进程中必须注重科学全面的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怀远县的15149名中上学生进行了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顺归分析。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39.0%,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51.7%),高中生次之(42.5%),小学生最低(28.9%);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010)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性别,父母化程序及职业,和谁生活在一起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生伤害现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13所小学6—14岁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海珠区小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50.26%,男生(52.39%)高于女生(47.77%);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3.32%)、打碰伤类(20.97%)、骨头卡喉(14.04%)、交通伤害(13.22%)及烧伤或烫伤(10.21%)。结论 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各类不同伤害受伤原因不同,伤害受其父母教育程度及职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制定及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1998年7月对江门市区9所中小学校3 988名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可行.结果干预措施推行半年,学生伤害发生率呈持续稳定下降,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4.24%降至1.57%,下降62.70%(P<0.005).结论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预防学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内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进行伤害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23名中小学生中,过去一年伤害的发生率为22.34%;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6.05%,高于女生的18.51%(x2=5.31,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伤害率分别为18.66%、30.59%、16.2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x2=5.94,P<0.05;x2=12.32,P<0.005)。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仍较高,学校及家长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最大限度预防中小学生伤害发生,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伤害的认知情况。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鄞州区5所中小学,对7~17岁62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6%的中小学生的听说过伤害,64.9%的学生认为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不是意外,小学生对伤害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差,90%以上的学生伤害防制知识来自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宣传和父母亲教育。结论:应加强中小学生和家长防制伤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技能培训,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