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英  符琰  余春华 《四川医学》2013,(10):1484-1486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长期带管患者中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价值。方法将因临床需要PICC置管并长期带管治疗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每隔30d采用5mg万古霉素和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连续封管6d,其他时间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和CRBSI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77.1±33.8)d,与对照组的(68.2±28.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1,P=0.187)。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28/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为1/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6,P=0.232)。结论采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不能提高PICC留置时间和降低CRBSI的发生率,由于高浓度抗生素封管有潜在产生耐药菌的风险和增加患者医药费支出,不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11年10月起实施集束化护理,对CRBSI发病率进行前瞻性调查。将200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取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做到最大化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导管和最佳的穿刺部位;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按照指南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6月观察组病人CRBSI发生率为2.5‰;2012年1~9月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为7.24‰(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居家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有PICC带管出院史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和PICC维护管理记录,统计CRI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间歇期并发CRI的影响因素,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患者临床资料,间歇期并发CRI23例(9.58%),并发局部感染19例(7.91%),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9例(3.75%),其中同时发生局部感染和CRBSI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T2DM)、置管时间、发热、平均PICC维护间隔时间、PICC规范维护情况是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8.026,95%CI:3.446~21.574)、合并T2DM(OR=4.873,95%CI:2.554~14.711)、置管时间(OR=3.375,95%CI:1.439~5.911)、维护间隔时间(OR=0.325,95%CI:0.112~0.674)、PICC规范维护(OR=0.502,95%CI:0.387~0.895)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居家患者并发CRI风险较高,高龄、合并T2DM、置管时间长、维护间隔时间长和PICC维护不规范是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CR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行PICC的患儿采取专人负责制、严格保正导管的无菌使用、加强置管环境管理及导管护理等措施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结果:62例置管患儿中无1例因感染而导致拔管。结论:专人负责制、导管的无菌使用、置管环境的管理,穿刺部位的严格消毒、固定及抗生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可有效预防血液净化患儿PICC导管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病人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以延长置管时间。方法:对90例应用PICC的老年肿瘤病人进行观察,对11例应用PICC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静脉炎5例,针头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结论:加强置管前病人的评估,充分考虑老年肿瘤患者特殊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或减少老年肿瘤病人应用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静脉置管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院出院26155例患者,总住院日266643日,其中静脉插管人数11007例,插管总日数119952日,分为PICC置入及深静脉置管( CVC)两组,对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外科、内科以置入CVC为主,使用率、感染率明显比置入PICC组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科以置入PICC为主,感染率比CVC置入感染率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全院PIC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1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感染率为0.28%,其中PICC大外科系统的CRBSI感染率为1.57%,为全院最高,PICC总感染率放疗科最低,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院CV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01%, CRBSI感染率为0.09%;放疗科的CRBSI感染率为0.48%,为全院最高,CVC总感染率以放疗科最高,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感染病例感染细菌以敏感菌为主,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静脉置管使用应根据患者需求情况,选择不同方式,静脉导管置入后感染率与操作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为降低感染率,可建立中心置管小操作室,培养专人进行置管,有利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减少感染率,更有利于规范预防感染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零感染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将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分PICC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UVC组(脐静脉置管),对CRBS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BSI发生率为6.1/1000导管日,其中PICC组为5.3/1000导管日,UVC组为11.8/1000导管日。检出病原菌35株(真菌22株、G^-菌8株、G^+菌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7株(48.57%),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5株(14.29%),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株(8.57%)。真菌对两性霉素、氟康唑等敏感性高;G^-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普遍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本院NICUCRBS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对氟康唑敏感性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 CVC)是指各种静脉导管插入后,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标本的采集等。CVC种类包括: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肺动脉导管、隧道式导管、皮下埋置式泵体(Port-A)。对CVC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和疾稿的转归,置管相关感染是CV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是疾病和过量医疗花费的一个重要原因,CVC的管道相关血液感染的相关风险比外周静脉置管高2~855倍。  相似文献   

10.
王万玲  卢美玲  罗倩 《重庆医学》2015,(30):4247-4251
目的:综合评价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资源,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 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3092例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或异位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护士长对PICC置管后维护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曲小丽  于晓昀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72-172,17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走行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由于PICC置管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一般来说,PICC置管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进行操作,而在置管后的维护方面,大都靠临床护士进行。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PICC导管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实施、不断规范安全置管管理制度,控制PICC导管的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的整个流程,真正达到了安全使用PICC导管的目的.因此医院病人留置PICC导管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是目前医学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PICC导管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实施、不断规范安全置管管理制度,控制PICC导管的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的整个流程,真正达到了安全使用PICC导管的目的.因此医院病人留置PICC导管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是目前医学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影响PICC导管留置时间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娟 《中外医疗》2009,28(35):56-56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为了更好地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延长PICC管的留置时间,对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45例PICC置管病人导管留置时间长短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夏珍华  詹眷娜 《海南医学》2009,20(3):135-13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贝朗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人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结果137例病人,置管成功131例,失败6例,成功率为95.5%,置管成功后,行化疗,置管留置时间5—180d,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使用贝朗PICC导管,价格低廉,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简单易操作,安全。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能否降低CRBS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5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A组),对预防CRBSI实施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包被导管、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导管术时无菌屏障最大化、使用洗必泰乙醇溶液皮肤消毒、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严格执行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要求、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常规冲管。观察CRBSI发生率,与2012年3—12月49例中心静脉患者(B组,常规处置,无监测)的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CRBSI发生率0.6‰,明显低于B组的发生率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2013年我院开展的预防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可进一步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护理方法等,监督医生,护士严格按要求完成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及护理,提高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与否分为送管通畅组和送管困难组,观察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结果 61例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其中发生导管异位8例,导管异位率为13.11%,34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其中发生导管异位20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3,P〈0.01)。结论置管前认真评估,置管中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林丽仙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02-4903
目的探讨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79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379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置入困难7例,穿刺部位渗血5例,导管堵塞5例,静脉血栓4例,静脉炎13例。结论PICC导管使用寿命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置管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静脉,掌握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规范化维护,以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