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中记载"思伤脾",本文在对"思伤脾"理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思亦伤心",并从中医基础理论、心脾二者的生理病理联系和经络联系方面阐述,同时指出现代胃肠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说明了"思亦伤心".认为"思伤心"的观点很早就出现在中医理论记载中,历代医家也对此理论多有运用,而现代科学发现也不断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结合临床运用讨论"思伤心"理论的意义,冀以抛砖引玉,为之一说.  相似文献   

2.
钟凤娇 《国医论坛》2006,21(1):14-15
"经水出诸肾"是<傅青主女科>中的一句名言,是傅氏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3.
浅析《傅青主女科》调经重在补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08,14(9):19-20
<傅青主女科>是将月经病的范围、内容、种类论述最详细的一本妇科专著,其"经水出诸肾"的理论,显现了调经重肾补肾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4.
"气虚发热"病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富  卞华 《国医论坛》2007,22(3):16-18
"气虚发热"是中医学的一大理论难题,学术界对其病机见仁见智,本文仅从"气分阴阳"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浅论"气虚发热"的病机.  相似文献   

5.
"瘀血生风"假说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临床诊治内风证的新经验、新事实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遵循中医固有的特色理论,提出"瘀血生风"假说.并对假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假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做了论述,提出对假说的检验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金成  史晓燕 《光明中医》2009,24(5):931-932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法现有两种观点,一是凉血止血法;一是活血化瘀法.前者理论基础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属正治之法.后者理论基础是"离经之血便是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从出血角度看,属反治之法.对于近乎相反的两种治法,中医工作者备感困惑,无所适从.笔者现从理论层面作一探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与系统功能及物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哲学的气论,并使之系统化.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通过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医的"气"应归到系统论中的"功能"范畴内,以有利于对"气"本质的研究和现代中医系统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性可分"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当今科学技术的融人使中药药性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章从中药的物质可分性和功能可分性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药药性可分"的观点,旨在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拓展其发展空间,更好地指导中医药实践.  相似文献   

9.
浅谈“经水出诸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水出诸肾[1]"是<傅青主女科>中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是傅氏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10.
<正> 艺勇同志在1982年12期《辽宁中医杂志》发表题为"评'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的文章,以"题文不符"、"前后矛盾"、"引文失真"为名,对我们在该刊同年7期发表的综述性文章加以否定.在重新温习了有关气虚发热理论的观点以后,我们对"艺文"发表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名波  沈鹰 《天津中医药》2008,25(4):309-310
金元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其中,在痹症方面的观点真可谓"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尤以朱丹溪对痹症的观点最为突出,其对后世关于痹症的辨证、治疗、预后及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晓平 《光明中医》2013,28(9):1951-1952
理解火神派扶阳理论重要观点"阳主阴从"有助于理解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理论、藏府理论,历代医家均注重阳气"阳主阴从"在目前更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王冰所论"龙火"的观点,解释李杲"阴火"理论,指出"内伤热中证"为一种疫证,甘温除大热实质上是一种截断病势的方法,补中益气汤并非补剂,是为主动治疗大热之证而设之方.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探讨艾灸治未病的渊源入手,论述了"灸法自然,阳生阴长"观点指导下的"督脉伏灸"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及艾的功能的论述,强调"督脉伏灸"法能更好地振奋人体的阳气,为督脉伏灸法治未病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素问》"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论述与脏腑理论相悖,各种解释都无法取得突破.现从语史学、文字学角度出发,考证"取决"一词的出现的时间,发现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不符,提示问题出在"取决"二字上.通过字形对比认为"决"乃"液"之误.此一观点,与经义、语法、医理、临床诸方面均契合.  相似文献   

16.
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古代文献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进行辨析,认为"纯阳之体"的观点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提出小儿为"至柔之体",并从柔弱、柔顺,娇柔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对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中有许多观点,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作者认为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辨证论治是藏象学说的具体表现,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虽然目前辨证论治体系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多方法,但其中万"辨"不离其宗的是藏象学说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8.
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与传承为线索,探讨了中医养生康复理念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方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渊源及其与当代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其形成找寻思想脉络根源。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包括"精气神"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人与自然互参理念,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受到先秦时期儒家"中和"、"修德"思想,道家"精气神"学说、"道法自然"思想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同时,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对病因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当代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养生康复理论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当代哲学思想的受承、吸收、融合与体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养生原则、康复理念,从而奠定了中医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康复思想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医学临床优势的体现.而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研究问题,近年来众多医家通过临床实践有着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是极不一致,难于统一的.依据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临床特点,正式提出了定位、定性、定量的辨证方法.该辨证方法符合中医学理论,运用于临床方便、灵活、易于掌握,且能全面、真实、客观地体现某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某一病程时段的证型特点,为确立"证型标准"、临床治疗患者和中医药新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林艳 《河北中医》2012,34(11):1605-1607
王翘楚为全国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教授从医60余年,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研究"昼开夜合"的花生叶治疗失眠症和有关药学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提出了"五脏皆有不寐"学说,并立从肝论治失眠症,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上的新理论、新观点,同时创建了中医睡眠疾病新学科,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