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结肠脂肪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调阅病历、结肠镜、腹部CT、结肠钡剂造影图像、结肠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切除标本病例切片等资料.对我院1995-2010年病理确诊的6例结肠脂肪瘤病例的临床、内镜下、影像学表现、病理图片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行结肠钡剂造影,见结肠充盈缺损,诊断结肠癌;1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息肉;6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均发现结肠黏膜下肿块;诊断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脂肪瘤1例.6例患者中,仅1例术前获确诊.误诊率83.3%(5/6).误诊原因主要有:该病发病少,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瘤体表面因炎症、糜烂等,失去内镜下典型表现而酷似结肠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结论:内镜检查时结肠脂肪瘤瘤体同一部位多次深挖活检应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可根据情况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行手术作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结肠脂肪瘤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脂肪瘤12例诊治分析凌跃新,黄德骧本文报道中山医院外科1967年2月至1993年11月收治12例结肠脂肪瘤。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其原因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外,主要是辅助检查的诊断率不高。本病治疗是行肠局部或部分切除术,有蒂的脂肪瘤可经纤维结肠镜切除...  相似文献   

3.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我院收治1例结肠肿块导致肠套叠患者,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脂肪瘤。复习文献后对关于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结肠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肠良性肿瘤中,脂肪瘤的发病仅次于息肉和腺瘤而居于第三位,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肠镜检外观与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等疾病难以鉴别,并常因内镜活检取材深度达不到而确诊较为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3例结肠脂肪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1年2月至1997年2月经手术及大肠镜下电切除瘤体标本病理证实结肠脂肪瘤3例,资料见表1。例1肠镜下电切除治疗,例2因瘤体较大镜下电切困难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例3因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切除升结肠浆膜下肿块。此3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结肠脂肪瘤。讨论 1.病理特征:结肠脂肪…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结肠脂肪瘤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飞  王义秋  王庄梅 《山东医药》2009,49(34):70-70
结肠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非上皮性良性结肠肿瘤,以往对本病认识不足,常造成诊疗困难。2001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结肠脂肪瘤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肠脂肪瘤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结直肠及小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特点、组织病理学及治疗情况。结果肠脂肪瘤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据结肠镜、超声内镜及病理,31例患者病理均证实为脂肪瘤,28例为结直肠脂肪瘤,5例患者进行了结肠镜下切除,其中2例行黏膜切除术(EMR),1例行黏膜剥离术(ESD),2例行尼龙绳结扎术。3例为小肠脂肪瘤,行剖腹手术确诊。结论肠脂肪瘤易误诊,小肠脂肪瘤可以造成肠梗阻及肠套叠,结肠镜及超声内镜在结直肠脂肪瘤有特征性表现,在诊断及鉴别方面作用明显,需与结肠癌、类癌、平滑肌瘤、气囊肿等鉴别,内镜下微创切除术(EMR、ESD)是治疗结直肠脂肪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结肠脂肪瘤临床不多见,通常无症状,但体积大者,可引起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套叠及肠梗阳,少数可触及包块,因缺乏特异性表现,常被误诊为结肠癌。如何提高论断率,选择合理的手段,一直是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我院近3年通过结肠镜检查或结肠CT检查发现的40例结肠脂肪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胃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脂肪瘤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误诊情况, 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方法: 2003-2008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胃脂肪瘤患者2例, 并检索1998-2008年底国内公开发表的胃脂肪瘤相关文献, 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国内近10年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脂肪瘤的患者64例. 胃脂肪瘤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前诊断首选CT和MRI,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预后较好.结论: 国内近10年在胃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 但是对于胃脂肪瘤的相关文献报道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是肠镜检查的少见并发症, 表现为全结肠散在分布的白色片状斑块, 呈"雪白征"。本文报道了1例在切除盲肠息肉过程中发生的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 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 内镜医师应充分辨别此病, 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是肠镜检查的少见并发症,表现为全结肠散在分布的白色片状斑块,呈“雪白征”。本文报道了1例在切除盲肠息肉过程中发生的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内镜医师应充分辨别此病,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武钢总医院病理科2007-2009年手术切除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2例,对2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关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病例均为女性,巨检境界较清楚,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弥漫的上皮样细胞构成,排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及心包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脂肪瘤的诊断特点。方法:对2009年至2019年,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心脏脂肪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心脏脂肪瘤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8±15.1)岁,心脏脂肪瘤12例,其中发生于右心房6例,左心室4例,右心室2例,心包脂肪瘤2例。11例为中高回声,2例为等回声,中等偏低回声1例;边界多较清。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肿物检出较敏感,可以做出初步良恶性诊断,结合肿物发生部位及声像图表现,可以提示脂肪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支气管内脂肪瘤临床特征.方法 复习国内发表的有病理证据的支气管内脂肪瘤的病例,结合近期北京医院收治的2例支气管内脂肪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53±11)岁,其中37例瘤体位于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闷、发热、咯血等.30例胸部CT可见脂肪或软组织密度气道内肿物影,仅9例经气管镜活检诊断.32例患者最终选择外科手术治疗,7例行气管镜介入治疗.结论 胸部CT和气管镜介入检查均为诊断支气管内脂肪瘤的有效手段,支气管内脂肪瘤首选经气管镜进行气管、支气管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结肠黏膜下肿瘤内镜套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40例结肠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肿瘤直径≤19 mm)行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并作出初步诊断,之后采取结肠镜下套扎技术进行治疗,且术后回收病变组织,定期复查,随访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套扎术的疗效.结果:40例患者黏膜下肿瘤均完整清除,6例采用单纯结肠镜下套扎技术,34例采用结肠镜下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34例回收的组织病理显示:12例为脂肪瘤,12例为类癌,8例为间质瘤,2例为平滑肌瘤.结论:内镜下套扎技术对于结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够对病灶进行有效清除,对于结肠肿瘤的早期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肠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  陈锦先  崔喆  王争  王平治 《胃肠病学》2004,9(3):158-160
背景: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目的:分析肠道脂肪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7例肠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除1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6例肠道脂肪瘤患者均以腹痛和(或)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行结肠镜等辅助检查者中。仅1例明确诊断。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4例为黏膜下脂肪瘤,2例为肌壁间脂肪瘤。1例经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者因无症状而定期随访。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肠道脂肪瘤的术前诊断,可根据肿瘤大小、有蒂或无蒂选择行经内镜电切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结肠巨大脂肪瘤(≥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巨大结肠脂肪瘤患者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长径5.5~9.0 cm,平均6.0 cm。ESD操作耗时25~80 min,平均41 min。术中极少量出血均通过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2例术中发生小穿孔,均成功缝合。患者术后无腹痛、发热,亦无迟发性出血或迟发性穿孔;住院时间3~5 d,平均3 d;随访8~36个月,无一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可见,ESD治疗结肠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避免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为少见病,多见于肾脏,发生在肝脏者罕见且成分复杂,术前诊断困难,因此,误诊率较高.作者通过1例较典型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完整病例的介绍及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脂肪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肺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1例经病理确诊支气管脂肪瘤病例并对国内54例肺脂肪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咯痰2个月,发热3周”于2010年8月24日入院,当地医院考虑“肺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转入我院.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下叶开口处肿物,后转入胸外科手术治疗,确诊为支气管脂肪瘤.到目前为止,国内能检索到的确诊为肺脂肪瘤的病例共54例.54例患者包括男性4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1.7±11.6)岁,支气管内脂肪瘤44例,肺内脂肪瘤10例,48例患者存在症状,主要症状无特异性,包括咳嗽、咯痰、发热、气促、咯血.50例患者存在异常影像表现,肺不张26例,渗出或实变13例,肿块18例,CT扫描下肿块呈低密度灶,CT值范围在-83~-122 Hu之间.23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仅有6例(26.1%)得到正确诊断.34例患者描述手术方式,其中3例进行内镜下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肺脂肪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胸部CT发现脂肪密度肿块,需考虑脂肪瘤;硬质支气管镜镜下切除为支气管腔内脂肪瘤首选的治疗方式,肺内脂肪瘤或支气管脂肪瘤已发生肺实质的不可逆损害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脏及心包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所有心脏及心包脂肪瘤病例11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9.7±12.2)岁。发生于心内膜下层1例,心肌层8例,心包膜下层2例。肿物巨检均为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组织病理学均为普通型脂肪瘤,其中8例进一步诊断为肌内脂肪瘤。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到8例,均无复发、健在。结论:心脏及心包脂肪瘤多为普通型脂肪瘤,部分为肌内脂肪瘤。精确地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肿物切除后患者症状可明显缓解并且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开窗术"治疗胃肠道脂肪瘤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治的7例胃肠道脂肪瘤中男5例,女2例,年龄为48~65岁,平均年龄56.8岁。所有病人至少具有上腹痛、腹胀、便秘、腹泻中的一种症状而就诊。内镜检查显示:所有7例病变均为黏膜丘状隆起,黏膜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肿块质地柔软,用活检钳探触可见随即出现的局部凹陷。超声内镜检查示:肿块都是高回音团块,质地均匀、边界清楚,位于黏膜下层,没有延续至固有肌层。诊断为胃肠道黏膜下良性病变,提示黏膜下脂肪瘤。其中胃1例,结肠6例。瘤体直径最大为2.0cm,最小为0.5cm,一般为0.5~1.0cm。根据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肠道平坦型脂肪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