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一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5例均经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中应注意保护好后组颅神经.  相似文献   

2.
李军  廖可立 《西部医学》2006,18(6):742-743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7例,2例因肿瘤与颅神经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而残留部分肿瘤,2例患者因肿瘤呈哑铃状生长,手术暴露困难而残留颅外部分肿瘤,颅外残留部分行伽玛刀治疗。1例A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术后6例症状改善,5例无变化或加重。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可通过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并获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孔区解剖位置深,结构关系复杂,是神经外科领域里最难的手术之一。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收治神经鞘瘤患2例,成功地切除肿瘤,痊愈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析其MRI表现。结果颈静脉孔扩大6例,局部可见大小不等肿块,MRI平扫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均可见伴有囊变和坏死,表现为瘤内混有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阴影。MRI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中心坏死部分不强化。可见"鼠尾"征3例。肿瘤内无明显流空血管信号。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的显微解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获得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相关的国人解剖学参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解剖观测30例国人尸头,对有关岩骨入路数据进行测量。结果 鼓环~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84±3.84)mm,鼓环~面神经距离为(2.71±0.81)mm,后半规管~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99±4.41)mm,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膝部距离为(7.71±1.47)mm,面神经垂直部~颈静脉球距离为(5.67±2.24)m  相似文献   

6.
冯雪莲 《湖南医学》2014,(4):824-82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2例行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术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1例,均保留重要神经功能,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护士熟悉并掌握手术全过程,熟练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患者14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CT和MRI判断肿瘤与扁桃体包膜距离关系及肿瘤主体位置考虑手术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肿瘤主体突入到口内者行经口内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瘤体主体突向外侧者经颈外径路,手术径路与肿瘤大小关系不大。经口内径路4例,颈外径路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顺利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颈部CT、MRI及DSA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手术径路取决于肿瘤与扁桃体包膜的距离及肿瘤主体位置,无论采取何种径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获得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相关的国人解剖学参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解剖观测30 侧国人尸头,对有关岩骨入路数据进行测量。结果:鼓环~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84±3.84)m m ,鼓环~面神经距离为(2.71±0.81)m m ,后半规管~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99±4.41)m m ,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膝部距离为(7.71±1.47)m m ,面神经垂直部~颈静脉球距离为(5.67±2.24)m m 。结论:术中如能注意相关解剖学参数,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18例哑铃形三叉神经鞘瘤小结如下。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2(18~63)岁。面部麻木13例,面部疼痛8例,听力减退10例,步态不稳5例,咬肌萎缩或无力5例,复视3例,面...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丹辉  杨应明 《医学综述》2009,15(20):3118-3120
神经鞘瘤绝大多数为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为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手术器械的应用,以及对椎管内神经鞘瘤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各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必将使手术的安全性更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更快。现对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经颈静脉孔(JF)入路切除JF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技术及其暴露范围。方法:用彩色乳胶灌注10例成人带颈头颅湿标本后,显微镜下逐层解剖,研究JF区的血管、神经和硬膜等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以枕下三角和横突为标志可以定位椎动脉水平段;以横突和肩胛提肌为标志可以确定椎动脉C2-C1段及保护后组颅神经、颈内静脉及颈内动脉。头外侧直肌可以定位JF后壁;磨除颈突可以暴露JF后壁;以髁导静脉为标志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暴露JF内侧壁;磨除乳突、岩骨鼓部,以鼓乳切迹为标志轮廓化面神经可以暴露JF外侧壁。结论: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能从内、外、后、下等方向充分暴露JF,同时椎动脉、面神经及听力功能也得到很好的保护,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JF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例,颈侧切开径路5例。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2-8年,均无复发。结论:该病应早期诊断,CT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3.
王东来 《重庆医学》2015,(19):2679-2681
2002年W H 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原来的神经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许旺氏细胞瘤及恶性神经鞘瘤统称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 MPNST),2013年WHO将MPNST归类入软组织肿瘤,并指出包括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和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ur ,MTT)2个特殊亚型。MPNST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1]。由于该疾病发生率低,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因此不被大多数医生所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该疾病分型及临床学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国内同行重新认识并规范该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寰椎及毗邻结构显微解剖学特征的观察,探讨远外侧入路到颈静脉孔区如何充分暴露病变同时保护椎动脉。方法:10例成人寰椎标本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手术显微镜对10例带颈成人头颅标本,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开颅,显露寰椎和椎动脉,观察二者的形态和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寰椎由前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后弓上面有椎动脉沟或骨管,内有椎动脉。本组2侧(10%)完全形成骨管,6侧(30%)部分形成骨管,12侧(60%)为浅沟;椎动脉沟沟内缘到达寰椎后弓中点的距离为7.39~17.25mm,差异较大,寰椎横突可于活体体表触及,是重要的手术解剖学标志。横突孔内恒定地走行椎动脉。结论:熟悉椎动脉沟或骨管的变异及其内侧到后弓中点的距离有助于椎动脉的保护,切除寰椎横突可增加颈静脉孔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石尧机  邓端燕 《华夏医学》2005,18(2):227-229
目的:探讨咽神经鞘瘤的诊治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经颈侧进路摘除肿瘤5例,经口腔摘除2例,经下颌径路摘除2例。结果:随访3~8年,复发2例,7例未复发。结论:手术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措施,经颅外进路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报告头颈部神经鞘瘤11例,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舌下神经;4例手术直视下,找到神经来源,术后出现的神经体征,多与肿瘤相邻的神经不相符,有的神经鞘瘤难以发现与神经的关系。关于复发的问题,曾遇1例,术前病理报告为低恶度脂肪瘤,颈廓清术后复发,两次术后送检均为神经鞘瘤,本文对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组织来源、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1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经验、显微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防治要点.方法:1996-06/2004-02共收治确诊的1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肿瘤中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1例全切除,次全切除4例,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0例,颈静脉球瘤3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出现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暴露颈静脉孔区,最小程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使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 ,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颈部的神经鞘瘤 ,一般发生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较多 ,发生于臂丛神经者罕见。若误诊或手术处理不当常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998~ 2 0 0 1年我院收治颈部臂丛神经鞘瘤2例 ,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5岁。因左下颈部缓慢增大的肿块半年余 ,近月阵发性左上肢抖动入院。检查 :左下颈部 ,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下 1/3胸锁骨头间扪及约 3cm× 3cm大小肿块 ,光滑 ,可推动 ,无触痛。术前MRI示C5神经鞘瘤。左胸锁乳突肌之锁骨头前 ,距锁骨上方 4cm处发现一 2 .8cm× 3.0cm大小肿瘤 …  相似文献   

20.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髓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3例腰段髓内神经鞘瘤,结合文献报告的34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髓内神经鞘瘤发病有多种学说,其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发病以脊髓神经损害为主,并发出血可加重神经损害,增加功能恢复困难,临床诊断首选MRI等影像检查,容易与髓内最常见的胶质瘤混淆,术前对本病作出准确定性诊断仍有难度。结论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减少神经不可逆损害,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