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短时急诊血液透析以及需维持血液透析但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常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1、2],目前大部分医师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有效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已得到公认[2].虽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穿刺置管方法以及导管的护理仍然值得改进,我院对10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占透析患者总数6.4%,31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占患者总数4.5%,须拔针,充分压迫止血。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时可以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解决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疗法的血管通路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通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开机透析,为抢救患者宝贵的时间,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2002年3月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置入双腔导管建立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简便、快捷的血液通路.方法 对103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1例置管失败(成功率99%);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格比人造血管便宜.透析效果好,是目前临床紧急透析最常用的,是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主要适用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内瘘成熟前、食物和药物中毒等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但在内瘘成熟前或长期透析患者的瘘管血流量不足时,以及在急性肾衰、中毒抢救等其他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需要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最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是经皮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应该专管专用,透析期间不要用导管输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长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27例接受右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导管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指标进行总结。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平均透析血流量为(230.14±64.05)mL/min,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3.6±7.3)个月,感染和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7.5%和11.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是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理想选择,但仍然要重视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之一,因其体表标志相对明显、容易穿刺、操作简单、血流量充足、活动不受限制以及留置时间长且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广泛使用。对于因自体内瘘未成熟、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等急需透析病人,采用单针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自2000~2005年,我们对35例急需透析的病人,采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股静脉置管组45例,颈内静脉置管组35例。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和并发症等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Kt/v值均显著大于股静脉置管组。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栓塞、感染、穿刺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是更为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更长,导管使用次数更多,透析血流量更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已广泛应用于血透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透析阶段。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对76例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给予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透长期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美芹  陆美华 《河北医学》2004,10(11):1046-1046
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是近年开展的建立血管通路的一种方法,但感染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我科曾对17例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并发感染进行及时治疗及护理,感染得到控制,导管得以继续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液净化是现代。肾脏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尤为重要。自Seldinger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中心静脉置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并成为目前血液透析常用的三大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分为临时性导管及带Cuff的半永久性导管。中心静脉可以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其中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2.
何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78-2880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方法 通过1 358 例次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观察两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都是有效的血液净化通路,各具特点和优缺点,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是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透析的血管通路:①急诊血液透析,如急性肺水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毒物中毒需紧急采取透析治疗的.②临时性血液净化治疗如急性肾衰、血液灌流等.③动静脉内瘘未成熟而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或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④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带涤纶套的深静脉导管.我透析室自2002年以来为132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通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榆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81-2382
目的:探索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提高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69例75次血液透析患者均采用美国kendall公司生产的永久性导管仰卧位静脉穿刺置管。结果: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血流量充足,透析效果满意,穿刺成功率达94.7%,并且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的优点。结论: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血液透析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一种较好选择,特别适合高龄、糖尿病等血管条件差和心功能不全及预期寿命有限患者。  相似文献   

15.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在血管条件差、内瘘建立困难或多次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肢体血管耗竭的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结果:对30例患实施了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术。所有患置管过程顺利,3例患在置管后抽吸不畅。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行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自身血管耗竭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具有置管迅速、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和内瘘相比,有着同样的透析充分性,但感染和血栓形成是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血液透析中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暂时通道。颈内静脉管腔粗大 ,位置固定 ,行走较直 ,由于置管过程安全 ,成功率高。且置管皮肤部位易保持清洁 ,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导管可留置数周之久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科自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7月有 2 6例均行颈内静脉置管透析治疗护理。无 1例发生并发症 ,这与悉练的护理措施密不可分。现将 2 6例留置导管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6例 ,男 1 5例、女 1 1例、年龄 1 7~ 58岁 ,急性肾功能衰竭 9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未建立内瘘者 1 7例 ,其…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是目前急诊透析中常用的手段,主要部位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目前学者们大多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路,认为股静脉置管易合并感染,且置管保留时间短。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11月间共采用股静脉留置导管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145例次,现就其留置导管时间及并发症,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对血液透析(血透)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8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对他们加强心理、导管出1:2处、封管的护理及出现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及时处理,观察导管使用≤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因动、静脉内瘘成熟90天后拔管,21例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做动、静脉内瘘继续使用,导管均使用6个月已上(2例患者9个月内因并发症拔管,1例导管内感染,1例导管堵管溶栓失败,占置管者4.16%;导管应用9.个月以上19例,占置管者39.6%)。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的护理,能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目前血管通路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及直接动脉穿刺。临床护理中常会遇到患者因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单一动脉穿刺血管较细等导致血流量不足的情况,为此,我科另选动脉穿刺,通过补液管连接的方法,再建立一条血透通路进行补给。通过对30例患者透析120例次临床应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殊体位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侧卧位,半卧位状态下做好体位摆放,正确定位颈内静脉,掌握穿刺技巧.结果 25例特殊体位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特殊体位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血液透析等的理想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