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早泄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收集原发性早泄患者60例为研究组,正常男性4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检测血清的叶酸和性激素水平。所有参与试验者均填写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并计算分数。比较IELT、性激素、CIPE分数及叶酸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叶酸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性激素、IELT及CIPE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叶酸水平、IELT和CIPE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叶酸水平与IELT、CIPE分数呈明显正相关(r=0.227,P<0.05;r=0.319,P<0.01)。结论:叶酸水平下降与早泄存在密切关系,可能通过影响5羟色胺和一氧化氮(NO)的代谢而引起早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性激素水平、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例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3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并计算得出体重指数(BMI)。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孕酮、催乳素、雌二醇、卵泡雌激素以及睾酮水平,并分析血清性激素结果与B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孕酮、催乳素、卵泡雌激素和体重指数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超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稍高于非超重患者,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重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患者,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研究组其他血清性激素水平与BMI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血清中睾酮、雌二醇水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同时BMI高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睾酮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与血清性激素之间存在的作用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47例男性EH患者及45例女性绝经后EH患者和相应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LH、FSH、E2、P、T)水平,并进行高血压分期对照分析.结果:男、女EH患者血清E2、P、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H、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男性EH组FSH水平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Ⅰ、Ⅱ、Ⅲ期EH患者性激素水平经F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EH组E2水平和女性EH组P水平与FSH、LH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EH患者血清E2、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2、P与FSH、LH之间无相关关系,Ⅰ、Ⅱ、Ⅲ期之间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一个高血压的危险因子,可作为EH病部分病因的推测和提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等靶器官功能损伤的风险.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其中研究组(BMI≥25 kg/m2)57例,对照组(18.5 kg/m2≤BMI<25kg/m2)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BMI与靶器官损伤相关指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指数、冠心病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研究组患者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038);收缩压显著增加(P=0.000);糖尿病家族史显著增加(P=0.000);总胆固醇显著增加(P=0.012);三酰甘油显著增加(P=0.000);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03);HOMA-IR水平显著升高(P=0.000);HOMA-β水平显著降低(P=0.000);IMT水平显著升高(P=0.000);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00);冠心病指数显著升高(P=0.001);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P=0.00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MI与IMT、动脉硬化指数、冠心病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相关,r值分别为0.234、0.257、0.294和0.211(均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BMI水平与心血管和肾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男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影响性激素水平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就诊的男性OSAHS患者85例(OSAHS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快速动眼睡眠(REM)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所占比(REM%)、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及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_2)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同时搜集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男性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BMI、REM%、AHI、LSaO_2、MSaO_2及ESS与性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T与E_2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消除BMI可能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后,OSAHS组TT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E_2在2组之间的差异不复存在(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与E_2呈显著负相关(β=-0.37,P<0.01);MSaO_2与TT(β=0.31,P=0.02)及E_2(β=0.9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与TT及E_2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OSAHS男性患者TT及E_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E_2的降低可能与肥胖有关,而TT的降低可能是OSAHS本身,或者OSAHS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导致的。E_2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E_2与TT浓度也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以及脑卒中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VB_(12))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20例脑卒中患者(94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叶酸,VB_(12)、血脂、血糖等。结果脑卒中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血糖及血脂水平无差异;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Hcy水平无差异;血清叶酸及VB_(12)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33,P0.05;r=-0.27,P0.05)。结论高血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的血清叶酸,VB_(12)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肝胆湿热型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肝胆湿热型早泄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龙胆泻肝汤和盐酸曲唑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曲唑酮片治疗;连续服用30 d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射精潜伏期(IELT)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ELT分别为(0.68±0.16)、(0.67±0.18)min,治疗30 d后分别为(3.75±1.35)、(2.80±0.83)min,2组患者IEL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6例患者治愈8例(22.2%),显效11例(30.6%),有效9例(25.0%),无效8例(22.2%),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36例患者治愈4例(11.1%),显效5例(13.9%),有效9例(25.0%),无效18例(50.0%),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62,P=0.009)。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盐酸曲唑酮可延长患者IEL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100例POF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应用坤泰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坤泰胶囊+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疗程8周。应用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POF的改善状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轻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中度患者比例和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穴位埋线联合坤泰胶囊治疗POF,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并促进其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坤泰胶囊。  相似文献   

9.
郝咏刚  陈天风 《北京医学》2005,27(4):208-2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血清瘦素浓度.结果①女性肥胖者(BMI≥25)在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血清瘦素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②两组中女性血清瘦素水平均比男性增高(P=0.000);③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0),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负相关(P=0.000),与FINS(P=0.000)和FBG(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女性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BMI、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前列通瘀汤对早期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50例早期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通瘀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NIH-CPSI评分及IIEF-5评分,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前列腺液中WBC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升高(P0.01),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中WBC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IIEF-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及PR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E2、FSH及LH水平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通瘀汤可显著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并调节其性激素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睾酮(serum testosterone,T)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前列腺穿刺结果及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索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出2008年8月—2012年3月间行前列腺13针穿刺并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患者共56例。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出体重指数、血清睾酮与体重指数的比值(T/BMI)。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两组,再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Gleason≤7组和Gleason≥7组)。分析T、BMI及T/BMI与前列腺穿刺结果、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的年龄与血清睾酮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62,P=0.232)。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两组间,前列腺癌组的血清睾酮水平较低而体重指数较高(P<0.05),两组间T/BM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26例前列腺癌患者按Gleason评分分组,Gleason≥7组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较低(P<0.05),两组间的体重指数与T/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BMI和T/BMI可与血清PSA水平、影像学检查、直肠指诊等检查结果结合起来,为诊断前列腺癌、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无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遗传学特征。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无精症、少精症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无精症组(n=310)、少精症组(n=91)及健康对照组(n=110)。随后均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同时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三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Y染色体AZF完整与缺失、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正常无精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结果:无精症组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少精症组与健康对照组,T水平显著低于少精症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无精症组与少精症组Y染色体AZF微缺失发生率(6.45%和4.4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无精症组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19.03%)显著高于少精症组(4.40%)和健康对照组(0.91%)(字~2=11.382、21.783,P0.05);Y染色体AZF完整与缺失无精症患者性激素如FSH、LH及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正常无精症患者性激素如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染色体核型异常无精症患者(P0.05),T水平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异常无精症患者(P0.05)。结论:无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这种异常状态与染色体核型关系密切,而与Y染色体AZF是否完整无关。对少弱精患者联合检测血清性激素、Y染色体AZF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并评价其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5年就诊的40例PCOS患者(PCOS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并对两组有差异的指标与PED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BMI、糖代谢、脂代谢及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低于24 kg/m2的患者PEDF水平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BMI≥24 kg/m2的患者HOMA指数及PED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PEDF与hs-CRP(r=0.68,P0.05)、HOMA指数(r=0.32,P0.05)、BMI(r=0.29,P0.05)、腰臀比(r=0.31,P0.05)、舒张压(r=0.24,P0.05)、总胆固醇(r=0.33,P0.05)、甘油三酯(r=0.39,P0.05)及LDL-C(r=0.44,P0.05)正相关,而与HDL成负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PCOS患者中血清PEDF水平高于正常,特别是超重的PCOS患者血清PEDF显著升高,且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脂代谢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NGF、Hcy水平,并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对患者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定,分析患者NGF、Hcy水平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婚姻、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教育程度及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GF血清浓度为(34.14±7.66)pg/m L,低于对照组(41.06±7.25)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12);研究组Hcy血清浓度为(19.59±4.28)μmol/L,高于对照组(12.69±5.36)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01);患者NGF血清浓度和PANSS总分、阴性分均呈负相关(r=-0.469、-0.406,P=0.021、0.049),Hcy血清浓度与PANSS阴性分呈正相关(r=0.473,P=0.002)。结论:NGF不足和Hcy水平过高可能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并均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和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虚损型早泄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早泄从心论治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希冀能为早泄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辨治思路及用药指导。方法:本研究将以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5)及中医症状积分表的评分作为评估指标。105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早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治疗组(G1)、对照组I(G2)、对照组II(G3)。G1组采用加味归脾汤进行治疗;G2组采用归脾丸进行治疗;G3组采用西药盐酸曲唑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射精潜伏期(IELT),且所有患者将依据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5)及中医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并记录G1、G2及G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G1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2及G3组(P0.05);3组均可延长患者的IELT以及提高CIPE-5评分,但G1组的作用效果明显要优于G2及G3组;G1及G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G1组的作用效果较G2组更加明显(P0.05),而G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变化不大(P0.05);G1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要低于G2及G3组(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不仅能够显著延长早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IELT),提高CIPE-5评分,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还可明显改善早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性福"指数;早泄从心论治思路科学、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选择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男性1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组不同血尿酸水平患者一般指标、糖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雌二醇、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尿酸水平159~251μmoL/L组比较,血尿酸水平385~688μmoL/L组FINS、PINS水平升高,总睾酮、SHB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其他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年龄、BMI、各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存在睾酮、E2、SHBG等性激素分泌紊乱,且低血浆SHBG水平与高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血清pro-BNP水平与血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pro-BNP与TG、LDL-C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0;r=0.428,P=0.000),而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r=-0.454,P=0.000),与血清TC无相关性(r=0.043,P=0.713)。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pro-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血脂TG、LDL-C水平均与血清pro-BNP正相关,表明血脂水平与血清pro-BNP水平升高的V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大,对这类患者应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温针灸法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80例,依据康复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功能训练组(对照组,n=40)和温针灸法配合功能训练组(研究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营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1级、2级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1级、2级、3级、4级、5级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1级、2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22/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AMC、TSF、Hb、PA、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AMC、TSF、Hb、PA、ALB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MI、AMC、TSF、Hb、PA、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法配合功能训练较单独功能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RA患者42例(研究组)和非活动期RA患者6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成分差异,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RA患者血脂代谢指标与hsCRP及ES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物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1),总胆固醇(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三酰甘油(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SR、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HDL-C与hsCRP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574,P=0.000;r=-0.585,P=0.000);TC/HDL-C与hs-CRP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425,P=0.001;r=0.382,P=0.020)。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特点以HDL-C降低为主,并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积极控制RA疾病活动,对预防RA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亚临床炎症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炎症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敏感的方法检测血清超敏感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 ,采用ELISA法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IL) 6水平 ,比较 6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及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病例组 )之间炎症标志水平的差异 ,分析炎症标志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为 0 .18~ 4 .14mg/L ,中位数为 0 .6 2mg/L ;病例组为 0 .18~2 2 .0 0mg/L ,中位数为 1.17mg/L ,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中 ,hsCRP水平与收缩压 (SBP)、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空腹胰岛素 (F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等临床指标均呈等级相关性 (P<0 .0 5 ) ,以hsCRP作为应变量 ,以相关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BMI、SBP进入方程。高血压病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TNF α、IL 6均与BMI相关 (r值分别为 0 .2 2 0、0 .2 2 9,P <0 .0 5 ) ,IL 6与SBP显著相关 (r =0 .2 34,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亚临床炎症状态 ,SBP增高及肥胖是可能的促进炎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