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核磁共振(MRI)及X线摄影诊断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经病理证实的单发70例NMLE,分析其钼靶X线摄影、MRI影像特点及两种检查对NMLE的诊断效能,MRI分析参数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24例良性,46例恶性,MRI及钼靶X线摄影鉴别NMLE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9.1%和41.3%;特异性分别为62.5%和95.8%。钼靶X线摄影判断乳腺癌的依据为钙化,结构扭曲紊乱,其他伴随征象。MRI判断依据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值、病变分布形态等。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NMLE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低,影像特点单一,比较容易漏诊,MRI敏感性高,是成为NMLE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1W序列联合钼靶X线摄影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 T_1W序列、钼靶X线摄影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MRI T_1W序列、钼靶X线摄影单项及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各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及各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75例患者中有32例为恶性,43例为良性;MRI T_1W序列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Kappa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较单项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T_1W序列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项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T_1W序列联合钼靶X线摄影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测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乳腺影像学检查和活检的患者资料。以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共有326例乳腺病变接受了活检,结果显示有74个乳腺癌和252个乳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94%、准确度为84%;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敏感性为49%、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3%、阴性预测值为88%、准确度为81%。共161个乳腺病变用两种方式检查,以确定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之间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75%显著高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44%(P0.05);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特异性91%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9%(P0.05)。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相比,50岁以下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高50%,50岁及以上的女性高27%(P0.05);致密型乳腺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高40%,非致密型乳腺女性高27%(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性高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且无论年龄组如何分布彩色多普勒超声都比乳腺钼靶X线摄影更敏感,但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50岁及以上的女性中更具特异性。无论乳腺密度如何,彩色多普勒超声更具敏感性而乳腺钼靶X线摄影更具特异性。本研究中检测出的乳腺癌中有20%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中未被发现,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  相似文献   

4.
42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特征,以提高乳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20例乳腺肿瘤与钼靶X线诊断结果对照.结果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79%、90.37%和94.05%,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预测值91.04%,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63%、4.21%.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Digital Radiography,DR)摄影联合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钼靶DR摄影和DCE-MRI检查,评价二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65例乳腺肿块患者共检出74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38例(44个病灶),恶性病变27例(30个病灶)。钼靶DR摄影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5.71%,准确度为81.08%,Kappa值为0.612;DCE-MR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24%,准确度为91.89%,Kappa值为0.834;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7.73%,准确度为97.30%,Kappa值为0.944。联合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钼靶DR摄影诊断(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乳腺小结节分别进行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以获得各项指标,综合分析,从而对乳腺小结节作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88.3%、93.2%。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8%、46.4%、78.3%。本组中超声对乳腺小结节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乳腺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小结节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8.6%、94.5%。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小结节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钼靶X线诊断的准确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单独的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小结节病灶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钼靶X线的准确率。两种检查方法联用,能够发挥优势,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60例,其中良性病灶26例,恶生病灶34例,本组患者入院均行DCE-MRI、传统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对比3种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性。结果:DCE-MRI诊断准确符合率优于传统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乳腺良恶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钼靶检查及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检查及超声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DCE-MRI可满意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对提高乳腺病变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乳腺外科就诊的95例患者的128个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检查及钼靶X线检查,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评价诊断效果。结果:在乳腺病变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为91.89%,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87.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34%和96.30%;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62.16%、特异性为82.42%、准确性为76.5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97%和84.27%。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高于乳腺钼靶X线检查,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病变时较钼靶X线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结果不同,分为恶性组(n=77)和良性组(n=119),探讨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在X线钼靶检查中,恶性组出现单纯微小钙化、结构紊乱征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在ABVS检查中,恶性组出现“汇聚征”征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ABVS联合X线钼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97.40%、78.99%、75.00%、97.92%及86.22%,其敏感度高于X线钼靶和ABVS单独检查(P<0.05),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钼靶检查(P<0.05)。ABVS联合X线钼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8~0.924)。结论:ABVS和X线钼靶检查均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有效手段,但二者联合能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特征.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案例与钼靶X线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利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阴性预测值率等指标提示高频钼靶X线摄影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结论:钼靶X线是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有效方法并揭示误诊因素及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鉴别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DWI联合DCE-MRI诊断乳腺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结果 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2例。以流出型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36.4%、86.8%、61.5%、70.2%、68.3%。以ADC值≤1.205×10-3mm2/s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DW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2.7%、81.6%、69.6%、83.8%、78.3%。DWI联合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95.5%、79.0%、72.4%、96.8%、85.0%。DCE-MRI+DWI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DCE-MRI(P<0.05)。结论 DCE-MRI与DWI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一定作用,二者联合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DCE-MRI、DWI和二者联合诊断(并联)对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有53个恶性病灶,以及30个良性病灶。 DCE-MRI诊断出64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53.3%,准确度79.5%。 DWI诊断出61个恶性病灶,22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63.3%,准确度83.1%。二者联合诊断出55个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0.6%,特异度76.7%,准确度85.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略有降低,而准确度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特异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乳腺MRI BI-RADS 4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1月至2019 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89个MRI BI-RADS 4类乳腺病灶,其中良性71个,恶性118个。所有患者在病理检查前均接受了DCEMRI扫描和血生化检查。计算DCE-MRI参数图并提取病灶的相应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选择后,通过对所选特征按其系数加权求和来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评分的组合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红素水平是乳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其构建的临床模型在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58~0.87)。经过特征筛选,11个影像组学特征参与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其在测试集的AUC为0.80(0.68~0.92)。将其与临床模型进一步结合,AUC提高到0.88(0.79~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用于鉴别诊断乳腺磁共振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点,探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检测术后切除肿瘤组织VEGF、Her-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灶MRI特点的关系。结果乳腺癌MRI特点为边缘多呈毛刺或不规则状、边界模糊,形态多不规则或分叶状,部分病灶出现坏死,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大多癌灶T1W1呈略低信号,抑脂T2W1呈不均匀性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后信号明显均匀或斑驳样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VEGF阳性表达率80%,Her-2阳性表达率76.67%;VEGF与乳腺癌MRI边缘毛刺(r=0.451,P=0.013)和早期边缘强化(r=0.843,P=0.001)呈显著正相关;Her-2与乳腺癌MRI病灶内部信号环形强化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34)。结论乳腺癌DCEMRI影像表现与VEGF、Her-2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MRI评估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8年8月本院90例(90个病灶)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64例、恶性组26例。取得手术病理结果之前接收规范DCE-MRI、DWI检查,根据软件得出DCE-MRI定量参数,如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重建ADC直方图,获取平均ADC值(ADCmean)、最小ADC值(ADCmin)、最大ADC值(ADCmax)、ADC差值及直方图的偏度、峰度。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腺体Ktrans、Kep值显著高(P<0.05),Ve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Ktrans、Kep鉴别恶性、良性乳腺病变的敏感度均>80%,Kep的特异度高达93.7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腺体ADCmean、ADCmin、ADCmax均显著低,ADC差值显著高(P<0.05),直方图的偏度、峰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ADCmean诊断鉴别恶性、良性乳腺病变敏感度、特异度最高,为80.77%和92.19%,其次为ADC差值的敏感度较高和ADCmin的特异度较高。结论DCE-MRI和ADC直方图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骐  刘瑞  杨明慧  周辉 《新疆医学》2013,(11):15-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9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型平台型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后处理在飞利浦工作站上使用软件.扫描序列包括轴面DWI、T1WI,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及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三维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于乳腺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层面绘制TIC曲线,并对时间-信号曲线Ⅱ型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时间-信号曲线为Ⅱ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共39例病例中,左乳21例、右乳18例.良性病变21例(54%),其中乳腺腺病3例、乳腺纤维腺瘤18例.恶性病变18例(46%),其中原位癌1、例髓样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良性乳腺病变中Ⅱ型曲线最多见于乳腺纤维腺瘤,恶性病变最多见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42.86%、阳性预测值为55.56%、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经磁共振增强扫描后均可表现为Ⅱ型曲线,对此类病变进行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病变形态学、BI-RADS-MRI分级及增强扫描后成像参数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3.0 T磁共振成像图像。评估两组病灶的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并作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和边缘、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动态增强包括病灶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及相对ADC(relative ADC,r ADC)值。结果: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形状及边缘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灶周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的强化方式及TIC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DWI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042±0.019)×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12±0.017)×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558±0.022)×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06±0.018)×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病灶侧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对侧正常组织间的AD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相对ADC(r ADC)值分别为(0.865±0.014)、(0.580±0.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的MRI的形态学征象有一定重叠,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的病灶情况,并比较MSCT与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价值差异。结果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共检出病灶228枚,其中恶性病灶182枚(79.82%),良性病灶46枚(20.18%)。MSCT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70枚(93.41%),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36枚(78.26%),共诊断准确206枚(90.35%);Gd-EOB-DTPA DCE-MRI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80枚(98.90%),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40枚(86.96%),共诊断准确220枚(96.49%)。2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低于Gd-EOB-DTPA DCE-MRI(P<0.05)。结论MSCT和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Gd-EOB-DTPA DCE-MRI诊断病灶性质的准确率更高,于临床诊治有利。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DCE-MRI鉴别诊断(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enhanced MRI,DCE-MRI)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9例,对DCE-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病灶形态学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早期强化率。结果 30例乳腺癌中,形态不规则、有毛刺、边界模糊毛糙26例,强化方式多为不均匀或环形强化,TIC曲线多为III型和Ⅱ型。乳腺纤维腺瘤19例中,形态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光整,17例。强化方式多为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TIC多为I型和IV型。乳腺癌和纤维腺瘤在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及TIC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依据病灶的形态特征、强化方式、早期增强率及TIC类型可以很好地鉴别乳腺癌和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