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相关对策,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提供高质量的再生医疗器械。方法采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无菌储藏以及无菌输送等各方式对医疗器械进行感染的控制,对2011年4月-2013年8月1 000套再生医疗器械包的收集和应用进行感染控制。结果实施再生医疗器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后,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等与实施再生医疗器械全过程质量监管前相比,实施后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消毒后的器械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再生医疗器械进行全程监管之前的满意度90.00%,合格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能够改善和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利用价值,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使用的700套再生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未施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只施行常规管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已施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比较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后再生医疗器械的管理情况以及医务人员对器械消毒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以及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器械消毒满意度分别为83.33%和100.00%,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以及灭菌合格率,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对器械消毒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有效的规范化流程管理。方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流程管理制度,包括器械的准入、接收、清点、清洗、包装、灭菌、发放、追溯的管理。结果解决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外来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管理前的16.07%下降到管理后的3.00%,灭菌包检测不合格率由管理前的10.00%下降到2.00%,p<0.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流程管理,保证了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确保了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 开展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掌握医疗器械清洗现状.方法 采用试纸法隐血试验对萧山区8所区级医院、9所民营医院、38所乡镇卫生院的1217件消毒灭菌后待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现场检测.结果 萧山区医疗器械清洗的不合格率由2006年的27.55%下降到2007年的10.89%,其中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控制水平单位依次为区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手术室的医疗器械清洗优于妇产科;探针位列单件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之首;机器加酶清洗质量优于手工清洗.结论 萧山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明显提高,但全区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仍有待提高,尤以乡镇卫生院问题比较严重,应注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消除影响凶素,加强清洗效果监测,从而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卫生部行业标准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规范,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对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将所有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结合我科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接收、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等环节实施管理,1年后评价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6.9%下降至2.8%,植入物不合格率从6.3%下降至2.7%。结论应参照国家标准和立足工作实际,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全程有效的质量管理,保障骨科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法(DMAIC)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器械中的应用效果,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按照六西格玛法实施,即按照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器械实现流程的优化,对流程优化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数据采用统计分类变量资料统计。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器械后,实施标准化流程,加强每个环节管理,提升了器械清洗质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包装及灭菌管理质量等;实施前器械公司人员培训管理与临床满意度分别为62.50%、81.25%,实施后均为100.00%。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器械使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整体上提高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安全隐患,控制和预防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总被引:53,自引:18,他引:53  
目的探讨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器械质量,实施12个月后工作质量与实施前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供应室实施医疗器械集中管理,为临床医护质量及患者安危提供有效的质量监控。方法 对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处理,规范器械清洗和包装程序;建立器械包档案管理,利用图片管理专科器械。结果 通过实施医疗器械集中管理,改变以往对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分散在临床各科室去污处理的无序管理状况,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结论 供应室实施医疗器械集中管理,提高了医院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包装区的工作流程,提高灭菌包的合格率,确保灭菌物品质量。方法针对影响灭菌包质量的因素,自行设计检查包装标准操作程序(SOP),使用"检查包装SOP"管理前每天随机抽取待灭菌包10包,使用后每天随机抽取待灭菌包10包,各30天,对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随机抽查待灭菌包合格率,由使用"检查包装SOP"管理前的96.3%(289/300),提高至管理后的99.3%(298/300)。结论使用"检查包装SOP",从细节上优化了检查包装区工作的流程,降低了器械二次污染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待灭菌包合格率,确保器械最终的灭菌质量,待灭菌包缺陷率明显下降,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确保器械安全使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方法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发放,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8年5月-2009年7月集中处置手术室器械包27 500余个,施行相应手术13 500余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器械装配符合要求。结论将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全程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使用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心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质量控制.方法 将医院各科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由中心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检查配包-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一体化管理.结果 保证质量要求,及时保障供应,节能降耗,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品资源的浪费和避免重复投资;为医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结论 通过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 ,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1年多的使用与管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实施管理措施,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的标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实用、经济、安全的方法用于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对同样的器械进行规范的流程清洗后,分别使用白纱布法(A组)、白通条法(B组)以及EndoCheckTM蛋白检测试剂法(C组),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并比较3种方法的成本与操作性。结果 A组阳性率为5.00%,B组阳性率为3.17%,C组阳性率为13.33%,C组灵敏度最高,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腔类器械的日常清洗效果检测可以使用白纱布法或白通条法进行,同时应该定期使用蛋白检测试剂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化腔镜器械灭菌流程对灭菌效果和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腔镜手术器械,分别采取常规器械灭菌流程及优化的器械灭菌流程,比较两组的器械检测合格率、医生使用满意度、患者术后感染率、下床时间及患者总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肉眼检测合格率为99.37%,细菌学合格率为95.60%,使用器械的平均满意评分为(96.43±2.12),总满意度为89.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6%,术后下床时间(2.89±0.43)d,总住院时间(6.43±2.7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化腔镜器械灭菌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灭菌效果和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全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进行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依据护理部每月质量控制检查和科室每周质量控制小组检查以及护士长随机质量抽查记录,分别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12个月的管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技能与安全知识掌握、待灭菌物品(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质量)、服务科室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复用器械集中处理和供应工作质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消毒供应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确认再生器械有效清洗的质量控制。方法:采取确立洗涤的基础质量控制、确认有效的清洗控制、清洗效果评估、有效评价再生器械清洁度的过程及终末方法效果评价。结果:发现目前暂无器械清洗后的标准及评价方法的规范出台,只有认真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才能逐步提高。结论:加强再生器械有效清洗的质量控制,可促进清洗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加强新型医院船消毒供应物品的质量控制,将消毒、清洗设备的相关数据和操作、使用人员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对整个消毒灭菌过程的信息追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及质量。方法:基于Oracle数据库,利用PowerBuilder9.0软件开发工具和C++编程语言,研发了消毒包标签管理系统,采用亮白PET标签打印纸(规格:53 mm×35 mm),标签上显示消毒包名称、操作者姓名、消毒时间、锅次等信息,实现了对消毒物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计算机管理。结果:2013年共消毒360锅次,手术器械包和敷料包共720件,标签纸经高温消毒后字迹清晰,合格率为100%,未发生过期包、发错包等现象,有效杜绝了医疗隐患。结论:通过系统记录,可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和信息追溯,统一打印标签贴,使消毒供应包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起到较好的消毒包管理作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灭菌设备使用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对4种医院常用消毒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过质量控制强化了设备的正确使用。结论:科学使用消毒灭菌设备、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目的 探索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器械清洗过程中易造成的清洗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措施。结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应设置有效的清洗程序,并注重清洗效果的确认。结论 只有采用有效地清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成功,并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规范压力蒸汽火菌物品卸载环节质量管理。方法对灭菌效果的分析判断和物品放行标准、物品卸载时间、器械包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操作人员及环境物品准备、灭菌信息的记载存档五个环节进行细化和标准化。由护士长和专职质控护士不定期抽查。结果卸载环节器械包质量控制流程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了卸载操作的随意性。结论建立全面的压力蒸汽灭菌卸载环节质量控制方案有利于规范卸载人员的行为,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