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庆新  吴金华 《疾病监测》2007,22(2):104-106
目的 了解舟山群岛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86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G和IgM抗体,追踪观察孕妇的出生结局;对44例畸形胎儿和对照组(188名正常新生儿)检测脐血中IgM.结果 舟山地区孕妇感染弓形虫149人,平均阳性率2.62%,其中既往感染121例(81.21%),新近感染28例(18.19%).感染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14例(9.39%)、死胎死产4例(2.68%)及胎儿畸形12例(8.05%).未感染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47例(0.85%)、死胎死产42例(0.76%)及胎儿畸形32例(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自然流产12.11、死胎死产3.61、胎儿畸形15.07.先天畸形儿IgM阳性率为27.27%,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妇感染弓形虫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但只要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前监测及健康教育,由孕妇感染弓形虫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妊娠与自然受孕妊娠围生期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ART受孕妊娠孕妇(研究组)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并与同期自然受孕(对照组)66例比较.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较高[(32.0±3.2)岁],分娩孕周较小[(37.6±4.1)周],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8.2±3.1)岁、(38.7±4.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早产率(18.06%)、双胎率(3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6%、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95.83%,对照组剖宫产率63.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923.66±680.52)g]显著低于对照组[(3 385.45±529.45)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T受孕一些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风险大,加强ART受孕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产儿科密切合作和新生儿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妊娠期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53例,均实施宫颈及血清解脲支原体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将153例孕妇分为A组(解脲支原体感染,n=55)、B组(解脲支原体携带,n=43)、C组(解脲支原体阴性,n=55)。所有孕妇均跟踪随访到分娩结束,观察其分娩结局。结果 A组剖宫产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妊娠期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 2018 年12 月佛山地区育龄妇女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HPVB19 )感染情况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佛山地区9 846 例育龄妇 女进行血清HPVB19 IgM 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 846 例育龄妇女中,血清HPVB19 IgM 的阳性率为7.35%,2016~2018 年的血清IgM 阳性率分别为9.59%,5.24% 和6.76%,三年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χ2=48.61,P<0.01)。通过对2016~2018 年各个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二和第三季度血清HPVB19 IgM 的阳 性率显著高于第一和第四季度,不同季节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1);在不同年龄段之间育龄 期妇女HPVB19 IgM 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28)。结论 佛山地区育龄妇女HPVB19 的感染率较高, 孕前检测应着重HPVB19 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张璐  姚岚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68-270
【目的】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产检的2020例孕妇,检测HPV-B19 IgM水平,并分析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2020例孕妇HPV-B19感染率为2.23%;不同年龄、胎数以及产次的孕妇HPV-B19感染率比较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12周的孕妇HPV-B19感染率为3.54%,显著高于13~28周和>28周的孕妇(P<0.05);存在HPV-B19感染的孕妇胎儿水肿、胎儿畸形、死胎以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1.11%、13.89%、8.33%和8.33%,显著高于未感染孕妇(P<0.05)。【结论】HPV-B19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孕期感染病毒,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临床需积极给予孕期女性进行HPV-B19监测,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对母亲有UU感染的住院新生儿痰进行UU检测。结果 508例流产患者UU感染率为47.24%,214例正常妊娠孕妇UU感染率为24.7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母婴传播率为32.04%,UU感染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早产、肺炎、肺透明膜症。结论南宁地区妇女UU感染与流产密切相关,孕期UU感染可导致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育龄妇女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及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11月在重庆市某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免费孕前检查的2 009例育龄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OX、RV、CMV感染相关抗体,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TOX、RV和CM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史的关系。结果 2 009例研究对象中88例有死胎、死产史,占4.4%;249例有自然流产史,占12.4%。TOX和CMV的总累计感染率分别为2.2%、15.1%,总新发感染率分别为1.0%、0.4%,RV-IgG总阳性率为13.6%;不同年龄组间TOX、RV、CM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X、RV和CMV感染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2.9、3.4、7.8;RV和CMV感染是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4、2.5。结论重庆地区育龄妇女TOX、RV、CMV感染率偏高,是导致死胎、死产和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应加强该地区育龄妇女尤其是20~30岁育龄妇女孕前TOX、RV、CMV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城北地区妊娠35~37周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产科门诊自愿接受检查的8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孕35~37周取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BS,并对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城北地区妊娠晚期孕妇GBS总感染率为10.4%,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感染率为18.2%,非GDM孕妇感染率为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与GBS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城北地区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率居于正常水平。GDM孕妇感染率高于非GDM孕妇。分娩时对GBS感染孕妇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可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时间段再妊娠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在本院定期孕检和(或)分娩的240例剖宫产孕妇,根据剖宫产后再孕间隔时间段分为A组(剖宫产后2年内再孕,n=112)、B组(剖宫产后2~3年再孕,n=128).比较两组妊娠期一般情况、分娩时母婴的结局.[结果]A组流产率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缺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妊娠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剔除流产者后,A组、B组母婴结局观察例数分别为86例、120例;A组胎盘异常率、子宫切口破裂率、产后感染率、产后24h出血量均高于B组,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B组,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剖宫产率、新生儿死亡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不同时间段再妊娠对母婴具有重要影响:再妊娠间隔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降低流产率及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特点、疗效及对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比回顾性分析5l例妊娠期尖锐湿疣(观察组)和104例非妊娠期尖锐湿疣(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疣体分布、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9例(56.9%)疣体直径≥0.5 cm,18例(35.3%)疣体个数≥10个,16例(31.4%)疣体分布部位≥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原体感染方面,阴道伴革兰阴性双球菌观察组高于时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伴霉菌感染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次治愈率终止妊娠显著高于继续妊娠者(P<0.05),本组研究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足月分娩新生儿妊娠结局良好.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特点是数目多、疣体大及分布广,终止妊娠可显著提高尖锐湿疣的一次治愈率.尖锐湿疣对胎儿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