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继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证实的继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 恶变发生在骨盆3例,股骨1例。X线平片表现为软骨帽不规则增厚、破坏或消失,钙化成堆,密度不均;基底部及骨干骨皮质溶骨性破坏,骨膜出现放射状骨针及Codman三角;软组织明显肿胀。CT表现为软骨帽钙化增多,骨质破坏;基底部及骨干皮质虫蚀样破坏;瘤内广泛的不规则钙化或环状化及骨化影,密度不均;放射状骨针及骨膜三角;软组织明显肿胀。结论 继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X线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可早期发现恶变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primary 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PSOC)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OC共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行CT平扫28例,MRI平扫12例。结果 X线平片主要见关节内多发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游离体、悬垂体影,多层螺旋CT平扫可更清晰显示关节和滑囊内较小的游离体、增厚的滑膜及关节腔积液。MRI可见未钙化的滑膜软骨瘤结节,并可清晰地显示软骨、滑膜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结论 X线平片和CT可以清楚显示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对于PSOC MilgramⅡ、Ⅲ期有重要诊断价值;而对于其Ⅰ期病例的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X线平片和CT难以显示,MRI则往往能够清楚显示,从而可望做出正确诊断。因而影像学在本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滑膜性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通过对11例滑膜性骨软骨瘤病患者的CR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9例CR片病变关节四周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聚集团块状、石榴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而CT显示细小游离体数目明显多于CR片,能见一些没有钙化的小体,还可见游离体的中心和周边密度的变化,有无骨化或钙化,滑膜的增厚和钙化;MRI可显示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关节及周围游离体包括软骨性游离体,T1WI和T2WI通常显示为低信号结节,T2WI上与滑膜内高信号的液体形成对比,小结节 T2WI可见其信号不均,钙化部分呈低信号.结论 受软骨结节的钙化或骨化程度的影响,X线平片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有一定限度,需要结合CT检查,MRI检查.手术病理的检查往往是提示滑膜有软骨化生改变作为确诊依据.X线诊断简单、方便、及时,而CT、MRI则能提供更多更完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24例均有CR平片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24例CR平片检查明确诊断者18例;18例CT检查明确诊断者17例;10例MRI检查明确诊断者8例.24例CR平片均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数目不一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CT和MRI显示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更清晰、数目更多,并显示增厚的滑膜、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该病,能发现X线平片及MRI不能发现的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R平片检查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可能为早期诊断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长骨和扁骨骨内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评估疾病位置、大小、边缘、内部骨化或钙化和肿瘤向外扩张情况。结果 X线发现分叶状溶骨性破坏伴有硬化缘8例,增粗骨小梁4例,基质骨化1例,大块状钙化1例。MRI显示髓内血管瘤呈软组织肿块样改变;CT显示分叶状溶骨性破坏,大部分增粗骨小梁,基质骨化和骨皮质改变。结论长骨和扁骨内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具有特异性,应该与软骨类和膨胀溶骨性破坏性肿瘤相鉴别,最终需要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25例,25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12例行MR检查。结果 X线平片主要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目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CT检查可发现隐蔽游离体、增厚的滑膜和关节腔内积液;MR能发现关节内未钙化软骨瘤结节,除可见关节游离体,还清晰显示软骨、滑膜,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情况和关节积液等表现。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滑膜骨软骨瘤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CT及MRI表现,探讨以上3种影像检查手段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1例经关节镜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13例,CT检查可明确诊断18例,X线平片、CT均能显示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与悬垂体。而MRI可对4个CT不能明确诊断的膝关节作出诊断。MRI可观察到X线、CT不能观察的软骨游离体、悬垂体及滑膜表面结节,并可测定滑膜厚度及关节囊腔扩张程度。结论:X线平片、CT可对本病出现钙化或骨化征象的游离体、悬垂体作出明确诊断,CT对微小钙化、骨化及其形态、部位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而MRI对未出现钙化或骨化游离体、悬垂体征象的早期病变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12例中,10例X线平片示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8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及硬化边,均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5例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7例MRI均清楚显示病灶边缘,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4例可见骨髓水肿,7例均做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征象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和MRI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研究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平片18例、CT20例、MRI 10例的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正确诊断X线15例,CT18例,MRI 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关节内的软骨游离体,X线平片和CT对钙化的软骨游离体显示清楚,游离体钙化呈松散、环形或壳状;MRI还能显示早期的软骨游离体;游离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不等;CT和MRI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均能诊断本病,以CT检出率最高,MRI为本病早期最佳诊断方法.将三种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滑膜骨软骨瘤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均摄X线平片,13例CT扫描,12例MRI扫描.结果 15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3例,横突2例.13例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9例病变边缘可见硬化,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0例病变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0例可见典型的液-液平面,3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改变.X线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及液-液平面.结论 CT和MRI对ABC诊断较X线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和高场强MRI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和MRI的影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正确诊断41例,误诊4例,漏诊5例,准确率为82%,MRI补充诊断出5例,CT+MRI共正确诊断46例,误诊1例,漏诊3例,准确率达92%;CT误诊的4例中3例为隐形癌,MRI补充诊断中误诊1例也为隐形癌。结论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高,是目前诊断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方法,MRI诊断也有其补充意义,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窦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6例鼻窦肉瘤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影像诊断价值。结果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30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6例位于上颌窦。通过CT对病变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27例(75.00%),通过MRI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35例(97.22%),两种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χ2=7.43,P〈0.05)。结论 CT可以较好地显示鼻窦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鼻窦部位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症状、体征及X线特点,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9例。男7例,女2例。归纳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X线及CT检查特点。结果:全部9例患者均有患侧髋关节持续疼痛夜间加重的特点,及由此所致的跛行和患侧大腿肌肉萎缩的体征。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2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9例X线平片仅5例发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9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瘤巢;1例MRI也观察到类似瘤巢的改变。4例同位素检查均表现为病变区核素浓聚现象。结论:疼痛是骨样骨瘤的主要症状,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发现瘤巢的最佳方法。误诊原因是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差异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经脑脊液常规检查确诊的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以41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为基础,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方面的影像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CT影像诊断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者3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有4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者5例,阳性检测率为78.0%。在MRI检查后,41例患者中正确诊断出病毒性脑炎者38例,1例误诊,2例漏诊,阳性检测率为92.7%。结论 CT和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均有典型的影像判断特征,并且能提供病灶位置、形态等特征参数,但MRI扫描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和漏诊率更低、阳性检测率更高,诊断符合率明显要高于CT扫描,因此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CT和MRI表现、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单发19例(发生于胃12例,小肠4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多发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系膜和空肠)。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晰,向腔外、腔内或跨壁生长的肿物,长径约2-10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多有坏死、囊变,可见Torri-celli-Bernoulli征;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物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漏诊2例,均位于充盈不佳的胃体部。误诊3例,2例误诊为囊腺癌;1例误诊为直肠癌。结论胃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多变,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掌握其CT和MRI的表现,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与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其中25例行CT检查,15例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CT检查法的误诊率为24.00%(6/24),显著高于MRI的0(P〈0.05);CT检查发现,中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及混合密度血肿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4例、6例与9例,其中共有5例等密度血肿患者CT增强显示不清;MRI检查15例患者均能正确诊断。结论:按照科学精准的CT与MRI检查步骤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检查,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两者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MRI的误诊率更低,对于中等密度血肿患者,宜采用MRI检查,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全部均做B超检查,其中9例做了CT扫描,4例做了钡灌肠,2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4例患者病理证实12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9例,网膜穿刺活检3例;单凭影像学检查,病理证实前有10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本组误诊率为71.4%。结论: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正常诊断须多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行CT检查,进一步MRI检查6例;MRI检查14例,5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FLAIR序列为低信号,灶周无水肿,5例Gd-DTPA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随访无变化。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但MR具有多参数及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并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旺  刘小禾 《四川医学》2010,31(1):101-102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评价它们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2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0cm,平均0.77cm,其周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22例X线平片仅17例显示瘤巢,19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2%(17/22)和100%(19/19),6例MRI检查者仅4例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诊断骨样骨瘤最准确的方法,单凭X线或MRI的表现可能因未显示瘤巢误诊、漏诊,需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