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3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3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SAS、SDS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SAS≥40分87例(64.93%),SDS≥40分65例(48.51%),SAS、SDS均≥40分64例(42.76%)。患者家属SCL-90平均总分与患者住院的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相关。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较多存在心理问题,且与患者住院的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癌症患者家属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 均<0.01);女性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抑郁自评量表总分癌症患者家属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家属显著高于男性家属(P<0.05). 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女性家属更为显著;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把心理干预扩展到患者家属、特别是女性家属和整个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急诊部住院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为避免医疗事件的发生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40名急诊部住院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内、外科急诊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外科不同年龄、学历、性别急诊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和敌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内科(P<0.01);内科不同年龄、学历、性别及外科不同学历、性别的急诊患者家属焦虑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内科不同学历及外科不同年龄、性别的急诊患者家属敌对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诊部住院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对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对提高家属的应激能力和心身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于患者入院3 d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前再次对家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家属入组时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0.01),仅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家庭支持度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人院时配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出院时配偶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0.05),而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施以团体家属健康教育,观察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入组家属健康教育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健康教育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5),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门诊4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而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名女性性受害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女性性受害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性受害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家庭外支持维度评分均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内支持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接纳问卷的自我接纳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评价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自我接纳、消极应对能改善人际关系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36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测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患者家属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住院(戒断)次数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结论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朱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3):245-246,249
目的 探讨新兵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525名参加入伍训练的新兵于入伍训练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针对评定结果在训练期间由军医对新兵开展心理卫生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高的新兵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训练结束后再次对入组新兵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并将两次测评结果与中国新兵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兵训练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04%,症状自评量表除抑郁因子分与中国新兵常模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P<0.05或0.01);训练后新兵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71%,较训练前显著下降(χ2=43.02,P<0.01),其中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但躯体化、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P<0.05或0.01),而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新兵常模(P<0.01).结论 入伍新兵训练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部队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维护新兵的心理健康,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1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5个因子与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精神障碍性4个因子存在正相关(P0.05),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3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模,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躯体化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79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抽取5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除敌对因子分外,总均分和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家庭相关问题评分、社交及其他问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0.01);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较多的应激事件和心理问题,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6·7"纵火案中烧伤伤员12个月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8例"6·7"纵火案中被烧伤的伤员进行调查。结果 "6·7"纵火案中烧伤伤员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与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1或P0.05);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P0.01);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调查的18例烧伤伤员烧伤12个月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提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较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伤员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提供系统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等对本院已确诊的87例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职业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与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呈负相关( P<0.05);SCL-90部分因子得分与CSQ部分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P<0.05),但与总体的成熟型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无相关性;解决问题和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和SSRS总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给予职业病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关心,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应对方式及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心理干预6个月末再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但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问题尤为显著,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无辜受伤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无辜受伤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无辜受伤者36例住院患者设为研究组,32例在门诊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受伤后1周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及团体心理干预与辅导,每名伤者平均6次,每次时间≥30 min;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事件冲击量表、睡眠量表及90项症状清单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 结果 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中无辜受伤者事件冲击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及睡眠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90项症状清单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研究组事件冲击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及睡眠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0项症状清单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无辜受伤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与辅导,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首次就诊精神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精神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失眠;男性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P<0.05或0.01);人际关系敏感高分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36岁-45岁年龄段患者居多,且女性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或0.01);≤45岁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和强迫因子分显著高于>45岁的患者(P<0.05);26岁-35岁的患者饮食及睡眠因子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25岁的患者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或0.01).结论 首次就诊精神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应加强对中年群体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