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加压素应用于感染性休克可以改善组织灌注,稳定血流动力学.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感染性休克状态下,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的相对性缺乏与血管对血管加压素的敏感性增强.目前研究主张小剂量血管加压素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感染性休克,由于缺乏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血管加压素仍是感染性休克的二线升压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有31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存活率为77.5%.患者发生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有:高龄(≥60岁)、多种合并症(≥2种)、慢性疾病史、有创检查和治疗、器官衰竭个数多(>2个)、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低蛋白血症(P<0.05).与患者的性别、血培养、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手术治疗等无关(P>0.05),其中年龄、多种合并症、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高危险因素.结论:密切注意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可提高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降低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休克是高死亡率疾病。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组织灌注。本文综述了精氨酸加压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机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是高死亡率疾病。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组织灌注。本文综述了精氨酸加压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机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组织灌流及氧合情况,我们对西宁地区25例感染性休克患采用了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排量测定技术,将其整个病程中的氧动力学指标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全部患氧(DO2)及氧耗(VO2)均有不同程度增加,VO2对DO2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成活组患DO2达到0.7L·min^-1·m^-2以上时,VO2的增加趋于缓慢,但未出现明显平台趋势,而死亡组呈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中弹性蛋白肽(E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感染性休克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集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样,同时采集同期住院的36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和18名正常人的血样,采用ELISA技术测量血浆弹性蛋白肽的浓度。结果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休克期间血浆EP水平明显增高,而非感染性休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休克好转后血浆EP水平较休克期间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间血浆EP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EP可能参与了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被认为是一种“控制性休克”(Controlled Shock)。成年人体外循环时血浆中“应激激素”(Stress Hormones),包括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催乳素、生长激素、ACTH、皮质醇含量均增加。作者观察9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血浆中血管加压素含量的变化。此9例小儿(男5;女4),年龄平均7.4±1.1岁,体重平均25.5±3.9公斤。8例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用东莨菪硷和吗啡,吸入氟烷诱导,年龄  相似文献   

8.
9.
自1974年6月至1989年6月我科共收治胆道感染性疾患1335例,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260例(19.47%)。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及年龄:260例中,男104例,女156例。年龄10~71岁,平均45.3岁。其中6O岁以上者47例,死亡19例(病死率40.4%)。60岁以下者213例,死亡40例(病死率1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55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两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及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是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可用于ICU胃肠道穿孔术后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乳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乳酸水平.应用放免法测定41例患者入ICU后第1、2、3天后仍存活的33例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用…测定乳酸水平.在结果存活的33例患者中30例(91%)FT3血清水平下降,28例(85%)血乳酸水平升高,在疾病最初的24h更加明显.死亡组各项指标比存活组变化显著.8例死亡患者血清FT4下降明显.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乳酸水平与疫病的严重程度呈负关;血清FT4的下降程度、乳酸水平增高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一致,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就其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基础疾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临床转归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入组的96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6.8%(45/96),其次为腹腔感染[32.4%(31/96)]。96例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者21例(21.9%)共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78.3%(18/23),革兰阳性球菌为21.7%(5/23)。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年龄、糖尿病、住院时间、ALB、CRP和PCT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4、P < 0.001,χ2 = 16.146,P < 0.001,χ2 = 30.007、P < 0.001,χ2 = 26.984、P < 0.001,χ2 = 88.821、P < 0.001,χ2 = 96.028、P < 0.00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39.6%,显著高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070,P < 0.001)。 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原微生物、感染部位、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相关;ALB、CRP和PCT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心血管疾病(CVD)是尿毒症患者的首位死亡病因.在经过年龄、性别、种族、糖尿病分层后。尿毒症患者CVD病死率仍比普通人群高10—30倍。研究显示血管钙化尤其是中膜钙化是导致尿毒症患者CVD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引起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尿毒症血管钙化是细胞介导的主动过程。因此,本研究从组织病理学入手。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病理变化及其与相应的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血管钙化可能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雄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推出之后,极大地规范了临床治疗。根据指南的推荐又提出了捆绑治疗的策略。在已经发表的研究中发现,捆绑治疗推动了指南的应用,降低了病死率。但临床医生对捆绑治疗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药,又称为抗利尿激素,用于治疗血管舒张性休克时,可有效提升血压、增加尿量和减少儿茶酚胺用量.现就AVP在血管舒张性休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对其在改善血液动力学、器官灌注、疾病转归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强效升压药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g,随机均分为五组:生理盐水组(NS组)、去甲肾上腺组(NE组)、多巴胺组(DA组)、精氨酸加压素组(AVP组)及多巴酚丁胺联合精氨酸加压素组(DOB+AVP组)。股静脉注射内毒素15mg/kg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ml·kg-1·h-1进行容量复苏,同时分别输注等容NS、NE1μg·kg-1·min-1、DA10μg·kg-1·min-1、AVP0.04U·kg-1·min-1和DOB10μg·kg-1·min-1联合AVP0.04U·kg-1·min-1。调整实验组升压药剂量使MAP维持在90mmHg左右,4h后取肠组织测定TNF-α、IL-6、IL-10水平;显微镜下观察肠组织及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 DOB+AVP组和NE组肠组织中TNF-α、IL-6含量低于NS组、DA组和AVP组(P<0.05)。IL-10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B+AVP组肠组织和线粒体损伤程度轻于其它四组。结论 DOB联合AVP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减轻肠组织炎症反应、缓解肠组织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术后谵妄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急诊手术的创伤性休克病人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9~68岁。术前、术后12 h及术后第1、2、3天随访病人,用意识模糊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记录病人血乳酸、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值,检测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生术后谵妄23例,发生率为46%。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病人年龄大、高乳酸血症、高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术中失血量大均是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高乳酸血症、高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术中大量失血为创伤性休克病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结石的相关临床易感因素,并且分析各种结石成分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结石成分分析分为草酸钙结石组、感染性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将各临床因素与感染性结石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又称作中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和细菌性休克等。目前认为以感染性休克命名较为合适。感染性休克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等感染引起,外科临床上以细菌感染型最为常见。本文着重讨论外科常见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类型和特点。临床类型根据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表现,可将感染性休克分为暖休克和冷休克两种类型。暖休克(高排低阻型)多系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上述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直接作用于周围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