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D型人格问卷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筛查的35例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Beck抑郁问卷评定抑郁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后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Beck抑郁问卷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并发焦虑、抑郁的情况及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型人格量表(DS-1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苏州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3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并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6.21%、53.45%,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8.33%、26.32%)。D型人格中,NA分量与焦虑、抑郁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较易并发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D型人格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差别。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抑郁自评量表(sos)、疲劳评定量表(VIA)对住院的10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生理指标。结果D型人格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高于非D型人格组(均P〈0.01);D型人格组抑郁得分、疲劳严重程度分值、疲劳结果分值高于非D型人格组(P〈0.05,P〈0.01)。结论D型人格和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在应激状态下,D型人格的老年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更为严重,应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收集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175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D型人格量表-14进行D型人格鉴定,并将其分为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应用非运动症状量表进行非运动症状评估,应用帕金森病调查问卷-3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质量与D型人格的关系。结果在175例参与者中,D型人格组62例(35.4%),该组低收入家庭、运动波动的患者比例较高,且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领域评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组(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型人格与PD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D型人格的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下降。因此,掌握PD患者的D型人格特征对于制定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D型人格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4月-2020年4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87例,采用D型人格量表评估是否具有D型人格,随访至2021年4月结束。进一步比较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最终入组263例患者,其中124例为男性,平均(49.4±7.1)岁。D型人格者62例。D型人格患者更容易出现NYHA分级II级以上的心功能,罹患慢性肾脏病(12.9% vs 4.5%,P=0.039),无业(32.3% vs 20.0%,P=0.043)及单身(35.5% vs 20.1%,P=0.019)的比例均更高。随访结束发现,D型人格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较无D型人格者的生存率明显变差(82% vs 87%,P=0.014),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D型人格是死亡的明显预测因子(风险比1.85,95%置信区间1.12-3.04,P=0.01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D型人格可以预测死亡率,护理工作中需注意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 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基于此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颈动脉易损斑块。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OR=1.136, 95%CI:1.052~1.226)、D型人格问卷总分(OR=1.170, 95%CI:1.043~1.312)、吸烟史(OR=3.058, 95%CI:1.054~8.875)、同型半胱氨酸(OR=1.400, 95%CI:1.179~1.664)、甘油三酯(OR=2.356, 95%CI:1.534~3.619)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的人格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了解人格在冠心病中的影响,为预防冠心病发生发展提供人格干预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网络数据库中冠心病人格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根据检索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冠心病的人格危险因素经历了从A型行为模式到D型人格的转变,D型人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D型人格是冠心病的新型人格危险因素,目前关于D型人格与冠心病关系间的作用机制尚需明确,可通过生物医学和心理社会2个途径着手进行研究,且需要探索针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预后,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D型人格与术后生存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和D型人格量表(DS14)及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对9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96例患者中,D型人格患者占28.1%,D型人格患者比非D型人格患者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上得分低(P<0.05),同时,年龄、临床分期及经济状况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 D型人格与官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官颈癌患者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0天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83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就诊即刻的临床情况、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判断预测30天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定义为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需重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再次住院。结果共33例患者(11.7%)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多因素分析发现3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龄(OR=1.39,95%CI1.13~1.82,P=0.006)、糖尿病史(OR=2.21,95%CI1.29~3.79,P=0.013)、就诊时心电图ST段压低(OR=2.49,95%CI1.26~3.98,P=0.004)、就诊12小时内心肌生化标志物阳性(OR=2.84,95%CI1.42~5.38,P=0.003)。结论年龄增加、糖尿病、就诊即刻心电图ST段压低和就诊12小时以内心肌特异性酶学改变(CK-MB或TNT)4项因素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30天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D型人格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国外多数研究表明D型人格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文化种族的中国冠心病患者情况是否与国外相同,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地探讨。 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6—01/12在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完成。 对象:抽取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曾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患者137例。共获得有效问卷132份,男90例,女42例。 方法: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将132例患者分为2组,D型人格组41例;非D型人格组91例。分别对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采用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D型人格组患者和非D型人格组患者一般情况、抑郁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①D型人格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中约占31.1%。②支架置入至少3个月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各项评估揭示:D型人格组有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和抽烟行为的人数比例多于非D型人格组,而进行适当适量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少于非D型人格组;D型人格组较非D型人格组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方面D型人格组在躯体、心理、社会和总分方面都较非D型人格组更差。 结论:D型人格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比非D型人格患者差,人格因素影响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6期)、Web of Science、CNKI和CBM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IHPC与单纯静脉全身化疗(IC)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6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HPC组在临床有效率[OR=4.02,95%CI(2.85,5.68),P〈0.00001]、临床受益率[OR=3.41,95%CI(2.13,5.45),P〈0.00001]、复发转移率[OR=0.29,95%CI(0.20,0.42),P〈0.0001]和总生存率[OR=3.30,95%CI(1.82,5.99),P〈0.0001]方面均明显优于I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在骨髓抑制、血红蛋白减少和恶心呕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受益率和总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一激素受体阳性Luminal A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探讨其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经免疫组化方法能明确判定为单一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Luminal A亚型乳腺癌的患者94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7.0个月(6~77个月),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3例(13.8%),包括局部复发1例(1.1%),远处转移11例(11.7%),及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例(1.1%)。总的无病生存率为77.2%,9例患者死亡(9.6%),总生存率为80.1%。Kaple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脉管瘤栓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淋巴结状况、脉管瘤栓和临床分期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是总生存时间(OR=0.167,95%CI:0.031-0.900,P0.05)及无病生存时间(OR=0.069,95%CI:0.007-0.697,P0.0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脉管瘤栓是单一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Luminal A亚型乳腺癌局部复发和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维普(VIP)及万方文献数据库的LS与OS治疗直肠脱垂疗效比较的研究文献,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900例直肠脱垂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LS组482例,OS组418例。与OS相比,LS手术时间延长(WMD=53.42,95%CI:45.3461.49,Z=12.97,P<0.05)、患者住院时间缩短(WMD=-2.42,95%CI:-3.0761.49,Z=12.97,P<0.05)、患者住院时间缩短(WMD=-2.42,95%CI:-3.07-1.78,Z=7.37,P<0.05)、便秘发生率明显改善(OR=0.55,95%CI:0.30-1.78,Z=7.37,P<0.05)、便秘发生率明显改善(OR=0.55,95%CI:0.300.99,Z=2.01,P<0.05),而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方面,两种术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550.99,Z=2.01,P<0.05),而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方面,两种术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551.98,Z=0.14,P>0.05;OR=0.86,95%CI:0.511.98,Z=0.14,P>0.05;OR=0.86,95%CI:0.511.45,Z=0.56,P>0.05;OR=0.48,95%CI:0.201.45,Z=0.56,P>0.05;OR=0.48,95%CI:0.201.14,Z=1.66,P>0.05)。结论 LS治疗直肠脱垂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均优于O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5 年和10 年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方法 选择178 例30~74 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NAFL 患者和178 例年龄、性别匹配、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似的对照人群,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动脉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习惯、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和NAFL 等信息,计算并比较两组间5 年和10 年Framingham 冠心病风险评分,采用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使NAFL 患者10 年Framingham 冠心病风险级别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AFL 患者5 年Framingham 冠心病风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3.69±0.28) % vs (3.23±0.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9,P>0.05);10 年冠心病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0.69) % vs (4.97±0.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93,P<0.05).使NAFL 患者冠心病风险级别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OR:11.09,95% CI:3.03~37.38,P<0.05)、吸烟(OR:13.84,95% CI:2.92~63.47,P<0.05)、总胆固醇>200 mg/dl(OR:7.18,95% CI:2.35~22.15,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0 mg/dl(OR:3.68,95% CI:1.46~10.73,P<0.05).结论 NAFL 患者10 年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吸烟和胆固醇水平异常是冠心病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00例,无并发症的患者1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各项血脂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岁(OR=2.92,95%CI:1.31~6.51)、病程10年(OR=3.33,95%CI:1.79~6.16)、舒张压90mmHg(OR=2.23,95%CI:1.06~4.69)、低密度脂蛋白3.64 mmol/L(OR=2.85,95%CI:1.16~7.03)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和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亚砷酸(arsenictrioxide,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初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枪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12期)、CNKI、WanFang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ATO治疗AP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榆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追溯纳人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讧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5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渺示:ATO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卡H比,往CR率[OR=0.85,95%CI(O.54,1.35),P=0.50J、达CR时侧lOR=一8.14,95%CI(一16.42,O.13).P:0.05]、复发牢[OR=0.14,95%CI(O.02,1.21),P=O.07]、早期死产率lOR=0.82,95%CI(0.32,2.06),P=0.67j和5年总生存率[OR:1.19,95%CI(0.54,2.60),P=0.66]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TO在离h细胞综合征[OR:0.32.95%CI(0.18,O.58),P=0.0001]和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OR=0.05,95%CI(O.02,O.14),P〈O.00001]方面,低于ATRA组。结论ATO在CR率、达CR时间、复发牢、早期死亡率和5年总生存牢方叫,均勺ATRA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但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在临床上使用ATO时应结合患者情况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清硝基酪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免疫试剂盒测定109例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T2DM组)、1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T2DM-CHD组)和103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硝基酪氨酸浓度。结果(1)T2DM-CHD组血清硝基酪氨酸浓度为(78.17±10.68)nmol/L,高于T2DM组[(70.50±9.13)nmol/L]及对照组[(63.23±11.55)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硝基酪氨酸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相关(r=0.361,P=0.009;r=0.206,P=0.001;r=0.347,P=0.026;r=0.46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硝基酪氨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94,95%CI:1.053-1.137;P〈0.01)。结论硝基酪氨酸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青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为中青年早期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中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59岁)80例作为观察组,以按1:2比例随机抽取的相匹配的中青年非冠心病住院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对中青年患者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显示吸烟史、BMI、冠心病家族史、TC、TG、HDL-C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吸烟史(OR值为1.7431,95 %CI:089~3.125) 、TC(OR值为11.342,95 %CI:3.012~40.467)、冠心病家族史(OR值为6.577,95%CI:2.761~27.569)是使中青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P〈0.05).[结论]中青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清高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中青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