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 :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 :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 (33/36) ,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 ;康复组 (36例 )术后感染2例 ,再断裂1例 ,自然恢复组 (26例 )术后感染4例 ,再断裂5例。结论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33/36),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康复组(36例)术后感染2例,再断裂1例,自然恢复组(26例)术后感染4例,再断裂5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跟腱断裂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轻微损伤后跟腱断裂的患者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真实病因尚不明确。虽早在1888年就有法国学者提出采用手术修复跟腱,但由于跟腱本身存在病理改变,术后可能再次断裂。本研究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同时讨论暴力和轻微损伤所致的完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和康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跟腱术后二次断裂患者13例,采用LARS人工韧带加强修复,并辅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平均随访28(12~48)个月。按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未发生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8~10周恢复日常生活,术后3~4个月回归伤前职业。【结论】应用LARS治疗跟腱术后二次断裂临床效果满意。LARS可提供永久性纤维支架,加强断裂跟腱的强度及韧性,患者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7个月~7年的随访,跟腱无再次断裂。根据Amer/Lindholm跟腱修复疗效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是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病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行微创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同时加强围术期康复护理。[结果]23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行微创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的康复护理有利于病人早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倒V-Y跟腱成形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A组),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B组),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疗效评定:A组,优8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3.3%;B组,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两组疗效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均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2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跟腱断裂均愈合,随访期间未见跟腱断裂再发。术后62例随访时间9-36月,根据Arner Lindholm的评分标准,优5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疗效满意、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治疗及护理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加强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尝试对跟腱断裂术后病人早期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探讨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跟腱断裂术后病人18例,手术后4周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共8周。康复后对ARNER-LINDHOLM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ARN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94.4%。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8.25~26.90,P〈0.05)。无感染和再断裂病例。结论跟腱断裂术后4周行等速康复训练是安全和有效的,为跟腱断裂后早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的损伤机制、误漏诊原因、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原因。方法: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缝合技术对开放性断裂、急性闭合性断裂及陈旧性断裂进行修复。随访时间平均1_4年。采用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结果:优10例,良5例,差2例。术后1例刀口感染,2例跟腱再断裂。结论:熟悉跟腱解剖与功能,了解受伤机制,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急诊手术,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腱皮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2~3年、平均28个月的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术后磁共振(MRI)示,所有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瘢痕小。结论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60例行跟腱修复手术的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跟腱修复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快速康复计划建立护理路径并结合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口渴评分及患肢肿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口渴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肢肿胀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和肌肉萎缩发生率分别为3.33%(1/3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目标化管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围术期护理中有明显优势,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早期离床活动,降低术后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目标化管理有利于护士精准执行,能够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跟腱手术后再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跟腱术后再断裂13例原因,对其再次手术,采用端端缝合或腓肠肌腱瓣翻转缝合加强,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其中优10例,良2例,差1例.结论 跟腱再断裂的原因包括解剖、手术技术、康复不当等多种因素.细致的手术,严格的康复训练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跖肌腱移植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跟腱完全断裂患者35例,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均行自体跖肌腱移植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组配合功能训练、超短波、矫形器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康复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94.4%与35.7%、71.4%,P〈0.01,0.05)。结论:自体跖肌腱移植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跟腱断裂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跟腱断裂在运动外伤中较多见,常见于体操、技巧、球类、田径等跳跑项目.病人多为青壮年,跟腱断裂常常为完全断裂.由于年青人对运动能力的要求高,多采用手术综合治疗,术后康复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则产生踝关节的活动受限、伤口感染、再断裂,或者术后早期过分牵拉造成跟腱过长后蹬踏无力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跟腱断裂患者98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率9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3%。结论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但要注意消除医源性因素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