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尖波均出现者5例。癫癎样波形仅出现在中央和(或)颞区者43例,除见于中央、颞区外亦散在性出现于其他脑区者9例,其中双额区明显者1例,一侧枕区明显者1例。有2例在清醒描记时出现典型中央颞区棘波,过度换气时出现广泛性双侧同步性3~4 Hz棘慢波综合。结论:大多数BECT患儿有典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其它脑电图异常,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癫痫的特点。方法:对68例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患儿发作间歇期都有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即在中央—颞区出现高波幅棘波。治疗后,年龄超过15岁后癫痫发作几乎全部停止。结论:本症的诊断,脑电图是根本依据,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报告 王某,女,7岁,因头疼6小时、意识不清伴抽搐4小时于2003年3月28日21时30分入院。据患儿父亲称:患儿误服鼠药后(剂量不详)于3月28日15时30分出现头疼、头晕、站立不稳,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洗胃”等处理后,于17时30分出现意识不清、抽搐, 相似文献
5.
郑加平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15(5):300-301,305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spikes,BECTS)又称良性外侧裂性癫痫(benign rolandic epilepsy,BRE),是儿童良性癫痫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约占儿童癫痫的13%~25%。 相似文献
6.
王薇薇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3):168-170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为特发性部分性发作,诊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颅内无结构性病变。近年很多学者对“良性”提出疑问,过去认为颅内有病变就不能诊断为BECT。近年发现有典型的BECT临床及EEG的患儿颅内有结构性异常。其出现率不明,原因有二:①很多作者将有颅内病变者排除在良性癫痫之外;②直至今日遗传因素的唯一证据为同胞兄弟特殊的EEG,但文献中未对EEG作过充分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院脑电图室2009年1月~2011年3月记录了226例存在中央-颞区棘波的脑电图,现分析如下(图1、图案)。一、临床和脑电图资料在我院就诊的患儿,男120例,女106例,年龄范围1~14周岁。因无热惊厥、发烧后抽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是一项特殊的脑电生理学检测技术 ,在癫、脑炎等方面的诊断、治疗、随访中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对 30例因药物中毒引起癫发作的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30例因药物中毒引起的癫发作者 ,年龄 7~ 6 2岁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患者药物中毒后不同程度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给予脱水、解痉、促醒等对症治疗后 ,患者意识逐渐恢复 ,约 10天左右间断性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 ,偶有个别患者咬烂舌头 ,发作时间 2~ 10min不等。发作过后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探讨BEC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45例BECT患儿作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给予抗癫痫药治疗前,对照组儿童在健康体检时,均抽取5 ml静脉血置于一次性使用生化采血管,采用BH5300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全血微量元素浓度,分析比较两组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锌含量为(6.80±1.93)mmol/L,低于对照组的(8.60±1.07)mmol/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实验组血清铁含量为(4.20±1.32)mmol/L,低于对照组的(7.40±1.26) mmol/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实验组血清铜含量为(15.80±2.10)mmol/L,与对照组(16.20±2.4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T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铁、锌减少,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BEC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棘波提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脑电棘波检测方法。首先,选择三角形为结构元素,采用数学形态学中的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分别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癫痫样瞬态信号;然后对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消除统计偏倚现象,得到背景脑电信号;最后将处理结果和原始脑电信号做差,提取出脑电信号中的棘波。通过仿真信号的对比分析和临床癫痫脑电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双向棘波的提取,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背景脑电的抑制能力更强,提取出的信号特征成分更完整。 相似文献
11.
王薇薇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17(1):41-43
1958年Nayrac和Beaussart首先报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又称罗兰多(Rolando)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Rolandic spikes)或良性罗兰多癫痫(benign Rolandic epilepsy)或外侧裂发作(Sylvian seizure),患病率为1:1000。1989年ILAE公布诊断标准:临床方面为短暂、单次、部分性发作,以一侧面部运动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永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2):172-176
对小波神经网络及其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脑电信号压缩表达和痫样脑电棘波识别的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小波网络在大量压缩数据的同时,能够较好的恢复原有信号。另外,在脑电信号的时频谱等高线图上,得到了易于自动识别的棘波和棘慢复合波特征说明此方法在电生理信号处理和时频分析方面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和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139例BECT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2~12岁134例,占总数的96%,13~14岁5例,占总数的4%。只在睡眠中发作122例,清醒和睡眠均发作者15例,仅在白天觉醒时发作者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3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SGS)42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1例,或兼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类型合计22例,无法分类6例。剥夺睡眠后V-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5年后有69例临床完全不发作。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尖)波。睡眠期EEG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EEG。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的价值。方法:使用MB8000型8道AEEG仪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监测的36例BECT患儿的A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REEG)与AEEG样波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6.15,P<0.001。发作间歇期AEEG睡眠期样波与清醒期样波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84,P<0.05。发作期一侧中央-颞区有样放电(尖、棘波)者26例(72.2%),双侧中央-颞区有样放电者10例(27.8%)。结论: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部分性癫,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和EEG放电,AEEG睡眠期发作对BECT诊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7-12月脑电图(EEG)表现为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放电的85例(期间共计2302例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进行分析.研究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棘波的出现频次、出现的时间、棘波的波形、棘波或棘慢波的波幅、棘波放电的侧别在临床癫(痫)及非癫(痫)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5(25/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频次大于10;所有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均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其中23(23/30)例癫(痫)患者同时有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12(12/55)例非癫(痫)患者合并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26(26/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6(6/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28(28/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35(35/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20(20/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13(13/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额导联棘波的出现频次、波幅、波形及侧别的恒定与否在癫(痫)和非癫(痫)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可以出现在癫(痫)及非癫(痫)患者.如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的频次少,棘慢波的波幅小于100 μV,左右导不恒定或位于双侧额导,仅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则提示该患者可能是癫(痫)或非癫(痫)性疾病,非癫(痫)的可能性大.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尤其是在清醒期或NREM Ⅰ-Ⅱ期出现,更多见于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癫痫EEG棘波的方法,采用改进的伪Wigner分布对脑电信号进行时频变换,这种时频分布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交叉项,而且可以快速实现,在时频平面上,以每个时间点上的中心频率划分背景脑电和癫痫样瞬态特征,通过一个镜像滤波器提取瞬态分量,最后,利用瞬态分量的能量局部极值检测棘波,临床应用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从背景脑电中提取癫痫样瞬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之一,该病与年龄及睡眠密切相关,发病高峰为5~10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部分患儿病程中可转变为变异型。对于该病是否需要抗癫痫药治疗,哪些病人需要治疗、疗程等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目前有关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的价值.方法:使用MB 8000型8道AEEG仪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监测的36例BECT患儿的A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REEG)与AEEG(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6.15,P<0.001.发作间歇期AEEG睡眠期(癎)样波与清醒期(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84,P<0.05.发作期一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尖、棘波)者26例(72.2 %),双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者10例(27.8 %).结论: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部分性癫(癎),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癎),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和EEG放电,AEEG睡眠期发作对BECT诊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