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8例,Ⅲ~Ⅳ级5例,未破裂动脉瘤1例。单纯栓塞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双微导管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导管无法到位终止手术1例。结果 8例完全栓塞,4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病例。GOS示恢复良好11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2例。13例随访6~40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对于大多数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瘤颈 /瘤体比为 0 5~ 1∶1,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16例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动脉瘤 ,12例完全栓塞 ,4例大部 (>95 % )栓塞。有 7例随访 6个月~ 1年 ,有 1例出现动脉瘤复发。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结论 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 ,可避免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均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椎基底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单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11例,弹簧圈+Nenroform支架治疗9例,JOSTENT冠脉覆膜支架治疗1例.结果 21例行栓塞治疗患者预后良好19例,重残1例,死亡1例(心衰),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 应用弹簧圈、支架和覆膜支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瘤可以通过血管内治疗取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后循环动脉瘤14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小脑上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椎动脉解离性动脉瘤2例.6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1例椎动脉动脉瘤采用单纯Neuro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 100%栓塞11例,95%栓塞3例.短期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1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复查造影动脉瘤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梭形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梭形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基底动脉处4例,椎动脉远端7例,11例全部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7例造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狭窄。结论 在栓塞颅内梭形动脉瘤时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提高了颅内梭形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53例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1例术中出现出血,其余均成功栓塞。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支辅助栓塞38例,动脉瘤100%栓塞36例(78.2%),90%以上栓塞8例(17.3%),90%以下栓塞2例(4.3%)。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无死亡。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为5分42例;4分4例。术后随访62013年12月我院53例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1例术中出现出血,其余均成功栓塞。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支辅助栓塞38例,动脉瘤100%栓塞36例(78.2%),90%以上栓塞8例(17.3%),90%以下栓塞2例(4.3%)。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无死亡。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为5分42例;4分4例。术后随访612 m,平均(16.6±2.8)m,39例同栓塞当时相比无变化,5例复发,1例随访1 y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失访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相对少,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致残致死率低,但存在潜在风险,如出现痉挛、缺血,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本组收治后循环动脉瘤47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25例,小脑上动脉瘤4例,小脑后下动脉瘤5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椎动脉解离性动脉瘤9例,多发动脉瘤2例,其中23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7例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1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ro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 100%栓塞37例,95%栓塞9例.死亡1例.短期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1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复查造影动脉瘤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按照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支架技术治疗的23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3例均为囊性宽颈动脉瘤,其中采用单侧支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侧支架+微导管或微导丝辅助栓塞2例,双侧支架辅助栓塞5例。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 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手术后6d死亡。22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1分。16例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1~46月,平均13.5月,其中动脉瘤不显影10例,改善2例,稳定3例,复发1例;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对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术后6~8个月内行DSA检查随访,其中6例动脉瘤完全消失,1例可见动脉瘤内部分造影剂充盈.7例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67例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5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支架置入32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14例,微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1例;17例未行外科治疗。结果 CTA及MRA造影随访28例,DSA造影随访20例,42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术后3 d再次出血死亡,4例复查见椎动脉闭塞,1例遗留进食呛咳;未治疗17例中,4例住院期间又突然发生出血死亡。结论采用支架置入重建受累血管的真腔、闭塞假腔是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椎基底系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基底动脉3例,椎动脉远端9例,12例全部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出现眩晕的表现。5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狭窄及再出血。结论 在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主干旁及其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点及结果.方法 动脉瘤病例14例,其中合并其他病变者7例.囊性动脉瘤12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保留载瘤动脉,必要时辅以支架或球囊;梭形及夹层动脉瘤2例,栓塞动脉瘤时闭塞载瘤动脉.对于伴随疾病根据术中情况进行处理.结果 术后随访1-2年.预后良好者12例,DSA复查未见复发;再出血而死亡者2例.结论 对于基底动脉主干旁及其分支起始部动脉瘤应积极进行血管内治疗,以防破裂出血引发严重的后果,若治疗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3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结果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随访1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7.6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出现脑缺血症状1例,死亡2例;DSA或MRA复查发现复发1例,支架内血管狭窄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合适选择,长期随访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近侧段11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例,开颅夹闭术1例,行枕动脉-PICA血管吻合术1例,保守治疗1例;过渡段5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动脉瘤包裹术1例;远侧段5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1例,NBCA闭塞载瘤动脉1例,Gluba胶闭塞载瘤动脉1例,开颅切除动脉瘤2例。结果 术后1周内死亡5例,其余病例随访6~36个月,其中近侧段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的1例复发,再次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远侧段开颅切除动脉瘤的1例术后出现共济失调,近侧段保守治疗的1例未见动脉瘤增大,其余13例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 确保PICA延髓支通畅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首要前提,PIC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PICA是否为优势血管是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而血管内治疗与手术相辅相成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儿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2-2006年收治29例儿童动脉瘤患者(年龄<19岁);其中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意外发现,2例脑神经麻痹,3例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的位置:10个椎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颈内动脉动脉瘤.结果 7例动脉瘤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17例载瘤动脉闭塞(9例使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8例使用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瘤病人全脑血管造影后4 d动脉瘤白发血栓形成.4例行支架或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死亡,2例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并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0.7个月,93.1%的病人GOS评分4分或5分.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发病特点上,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部位是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人脑中动脉.对于梭形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底动脉主十的梭形动脉瘤治疗困难而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