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额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额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临床发作为姿势性强直20例,过度运动伴自动症3例,失神发作3例,局部阵挛运动14例;于睡眠中发作19例。EEG表现为清醒期5例慢波异常,睡眠中异常27例,其中20例见癎样放电。结论:颞叶癫癎临床发作形式多种多样,以运动性发作为主;EEG睡眠期描记异常率大为提高。临床与EEG结合对癫癎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确诊的19例额叶癫痫患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共监测到83次临床发作,平均每例4.4次。其中7例仅出现于清醒期,9例仅出现于睡眠期,1例清醒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3s至105s,平均32s。主要发作类型有: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偏转性强直、局部阵挛运动、发声、情绪症状、额叶失神等,其中发作例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和偏转性强直;发作间期脑电图1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以额区为主的尖波、棘波、尖(棘)慢波最为常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导联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低波幅快波节律和爆发性尖波、棘波、尖(棘)慢波。结论额叶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多变。额叶癫痫诊断主要依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发作期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等,目前视频脑电图是额叶癫痫有效、非损伤性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是指缺乏全身惊厥表现的癫癎持续状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认知缺损、细微的颜面部及四肢颤动、睁眼缄默状态、头一眼偏离、自动症及行为改变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后头部癫癎(PCE)患者发作症状学及头皮脑电图学(EEG)特点,结合神经影像学探讨PCE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5病区(癫癎研究中心)就诊的22例PCE患者的81次发作,分析发作症状学、发作间期与发作期头皮EEG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结果:22例患者中10例存在影像学异常,后头部发作容易传播而表现为额叶的症状(姿势性不对称强直阵挛等)或颞叶内侧症状(口咽部或肢体自动症)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先兆常常提示发作起源部位,头皮EEG发作间期及发作期往往不能提供明确或正确的信息。结论:PCE发作容易传播而表现为额叶或颞叶内侧症状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先兆常常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FLE)各种发作期症状的可能产生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在我中心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手术和癫癎灶切除术的FLE患者资料,Engel评分在Ⅱ级以上的18例患者,按发作的时间过程分解各次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分析同期皮层电图的放电部位,确定症状-解剖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颅内电极发作期放电的起始部位切除癫癎起源灶。结果:18例患者颅内V-EEG共监测到77次发作(每例1~18次)。额叶背外侧及运动区起始的发作期多数表现为棘波节律发放,但4例以躯体自动症开始的发作者显示为一侧额极的慢波活动;1例以发声开始的发作者皮层电图表现为弥漫性电压下降,而后出现一侧额极、中央前回棘波节律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慢波,伴局部阵挛和躯体自动症。结论:颅外EEG对发作起源仅能给出初步的提示,精确定位需要应用颅内电极。早期和中期的发作症状,涉及的区域多数为解剖学的功能分区,晚期的发作症状,常涉及的是功能分区的临近部位。症状起源区和解剖学功能分区有比较高的符合率,症状学分析能够对癫癎灶定位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弈棋性癫痫1例报告张翼麟张均森杜丽红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自1989年以来先后多次于下中国象棋5~15min后发作性意识障碍多次,并口咽部自动症(咀嚼、吞咽动作)2~10s,后全身强直—阵挛,持续2~5min自行缓解。发作后疲倦、乏力、有时头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方某,男,16岁。2岁起出现反复视觉障碍、意识障碍、惊恐、咂嘴,手摸索和拍打动作,认知功能下降。药物正规抗癫痫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头颅CT:右侧顶枕叶片状低密度灶。头颅MRI:右侧枕顶叶小片状异常信号影。头颅PET:右侧大脑枕叶局限代谢活跃度减低。发作间期头皮脑电监测结果:右侧枕、顶、颞见痫样放电。影像学病灶位于右侧枕顶叶,临床发作有颞叶自动症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癎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65例临床有典型发作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与EEG资料分析结果,发作年龄多为生后3个月—8个月;早产,难产,出生前后窒息等因素为主要原因之一;发作形式以点头或鞠躬样屈曲样痉挛为主(62%);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占多数(85%);EEG检查高度失律者占多数(57%);婴儿痉挛症EEG不一定呈现高度失律,高度失律EEG多半是婴儿痉挛症。  相似文献   

11.
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除少数发作类型如失神小发作外 ,其它常因发作期大量肌电伪差干扰而无法判断脑电图变化特征 ,而发作间期阳性率又低 ,因此观察癫临发作前的脑波特点有助于了解从发作前数秒数十秒的时间到发作期的脑电变化规律。现将 2 0 0 1年元月至 2 0 0 3年3月在脑电图检查中有临床发作的 2 0例病人 ,就癫临发作前的脑电变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7~ 4 6岁。发作类型 :根据谭郁玲癫分类标准[1] 分为 :①复杂部分性发作 6例 ,均表现为意识障碍伴口咽或行动自动症 ;②单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28例婴儿痉挛症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8例婴儿痉挛症临床与脑电图分析廖中华青海省儿童医院电生理科(西宁,810007)婴儿痉挛症又称“大块性痉挛”,是以短暂、急剧和强烈的多发性肌强直或阵挛性收缩发作为主要表现,且以肢体屈曲内收、躯干折叠屈曲的“折刀式”或点头样发作为主要形式,于婴儿期...  相似文献   

14.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抽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和苯丙酮尿症均可导致继发性癫痫,本研究拟探讨两类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方法将两组患者出现癫痫的年龄、发作形式、脑电图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391例晚治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共有98例苯丙酮尿症和12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患者合并癫痫。98名苯丙酮尿症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年龄是10.7±4.6(4.5~27.1)个月,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55例(56.1%)表现为婴儿痉挛症。经丙戊酸钠和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癫痫较难控制,经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后临床发作及脑电图均有所减轻。12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患儿出现癫痫的年龄为5.1±1.9(2.7~11.0)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铅管样扭转,哈气样症状。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3例有轻度的痫样放电,7例脑电图正常。治疗后随访脑电图无特异性变化。在服用美多巴后,发作立即得到控制。结论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和苯丙酮尿症导致癫痫的机制不同,两组患者发作开始年龄、形式、脑电图表现差异显著,治疗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亦称甲状旁腺机能不全症或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过去认为本症少见,但近年来临床报告渐增多。作者报告本院近年来诊治的7例甲旁减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甲旁减的临床影像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56岁。7例均因癫痫发作就诊而行颅脑CT扫描,其中2例为首次发作,5例反复多次类似发作(病程2月~26年);6例患者伴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心脏病发作日期与生理三节律的相关性,调查78人次已确诊的心脏病发作日期及患者出生年月日,分别以23天、28天和33天为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用电子计算机测算并自动打印出患者当月的生理三节律彩色图。负责询问病史确定发作日期登记出生日的人员不参加测算生理三节律,而测算生理三节律的人员不参加问病史确定发作日期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癎是一种罕见病,国内鲜见报道,故对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痴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比较其与儿童失神癫癎的差异。结果:目前世界上仅有8例报道。本文2例患者均为3岁前起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愣神。例1同时伴眼睑肌阵挛和手自动症;发病早期的发作间期EEG无典型失神样3Hz棘慢波改变,后期的发作间期EEG除典型的3Hz棘慢波外,还可见全面性放电与局灶放电共存,且额区优势较明显;存在轻度精神发育迟缓。例2在病程后期的发作期EEG全面性放电欠规则。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单药能控制发作。结论:早发性儿童失神的大部分临床特征类似典型儿童失神癫癎,但也有部分差异。注意到以上这些差异,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颞叶内侧癫痫(MTLE)及颞叶外侧癫痫(颞叶新皮层癫痫,NCTLE)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V-EEG)的特点。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从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以及解剖部位、病因等方面,将11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分为MTLE89例,NCTLE23例,对其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TLE组和NCTLE组均具有高先兆出现率,蝶骨电极发作间期EEG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总检出率分别为83.1%和30.4%,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作期蝶骨电极EEG定位准确率较高,MTLE定侧率为70.8%(63/89),临床发作形式以手口自动症为主。结论:MTLE与NCTLE具有相应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能有效鉴别诊断MTLE与NCTLE,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种求蛋白及维生素B6对婴儿痉挛症患儿发病早期有效控制痉挛发作,改善患儿智能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婴儿痉挛症患儿采用静脉滴注丙种求蛋白和维生素B6.结果治疗后第1、5周临床发作频率明减少,与治疗前发作频率相比具有显著意义,t7.597、P<0.05,t7.858、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88%,其中11例完全控制,15例脑电图高峰失律消失.治疗后3-6个月检测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低下者,分别为16.66%,11.11%.结论丙种球蛋白及维生素B6治疗婴儿痉挛症患儿,能有效的控制其痉挛发作,甚至完全控制,而且对于改善患儿的智能发育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对于提高癫痫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在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ZN8000型EEG仪对临床确诊的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监测时间2.5~28h平均用18.8h。结果:共监测到93次临床发作,睡眠中发作54次,清醒时发作39次,发作持续时间7~120s,平均34.8s。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双眼向前或向一侧凝视11例,头向一侧转动9例,一侧面部或肢体抽搐9例,行为或口咽自动症6例,精神症状5例,姿势性发作5例,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15例。发作期EEG示癫病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12例,阵发性高幅慢波5例,未见异常1例,EEG异常率95%。发作间期EEG示中高幅阵发性慢波3例,阵发性痫样放电9例,未见异常6例,EEG异常率65%。结论:Video-EEG对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有重要诊断价值,痫样放电与临床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