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露  刘明龙  李燕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57-759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方法.方法 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HDF组、HD+还原型谷胱甘肽组、HDF+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12例患者.各组患者均每周行HD、HDF各3次,并予控制血压、血脂,改善贫血及调整钙磷代谢紊乱等常规非透析疗法,同时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CSH)1200毫克/次,3次/周,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检测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HD组和HDF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IL-6、IL-8、TNF-α和AOPP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状态;治疗2个月后可见HDF组患者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说明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HD+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HDF+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HDF均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HD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贾萌  孙蔚明 《山东医药》2011,51(13):91-9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与HD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D组15例,HD+online-HDF组17例。HD组采取维持性HD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HD+online—HDF组每周行online-HDF1次,HD治疗2次,时间均4h。观察6个月后两组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并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情况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FER)、血清甲状旁腺激素(fyrH)、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UR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KT/V、URR、ALB、FER、PTH、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HD+online—HDF组Hb明显升高,与H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nline-HDF联合HD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不同模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接受LFHD 3个月后再接受HFHD 3个月,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超滤不超过体重增长的5%,采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及阶段性(3个月为1个阶段)相关血清学化验指标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HD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有明显下降,且对透析3、4 h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LFHD(P<0.05),而LFHD前、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FHD后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肌酐(Scr)水平下降,同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执行HFHD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LFHD,且部分血清学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铜仿膜(CUP)组、血仿膜(HE)组、聚砜膜(F6)组,各20例。另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作为非透析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血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非透析组及透析组透析前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UP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HE组及F6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3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F-36量表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2+、P^3+、PTH、β2-MG、ALB、Hb及CR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因子中除催眠药物得分外,其PSQI总分及其他因子评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0.01);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动、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低血钙、高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的紊乱状况以及CRP、ALB、Hb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HDF4-HP治疗可改善维持性HD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富强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48-7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CRF尿毒症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60例)和腹膜透析组(6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再将两组患者按有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分别分为合并心衰组和无心衰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CRP、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腹膜透析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血液透析组更低(P均<0.05)。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合并心衰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高于同组无心衰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降低CRF尿毒症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且腹膜透析方式更优,其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4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和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HD组),干预12周,测定干预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TC)水平,并计算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结果:HDF组ERI、MIS、hs-CRP、TNF-α、IL-6、iPTH均降低,TC升高,与HD组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对ER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依次为MIS、IL-6、hs-CRP、iPTH、ALB(P<0.05).结论:HDF可显著降低MHD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况,降低ERI水平,增加EPO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对2017年1~6月入院的35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对2017年7-12月入院的35例患者(高通量组)则采用高通量透析。结果单次透析前,两组AGEs、CRP、IL-6、TNF-α水平比较,(P 0. 05);单次透析及多次透析后,高通量组AGE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实施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以及CRP、IL-6、TNF-α等微炎症因子,即使在多次透析后,也不会明显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可以降低血管损伤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行传统的胰腺炎治疗,B组(n=6)同时行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透析)后48h 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住院(透析)6天后上述指标。结果B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小于A组(P均〈0.05)。A、B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且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龙凤川 《内科》2013,(6):609-6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透析龄6个月以上的肾病患者,依据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分为透析低血压组(A组)和血压不变组(B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高频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频功率和功率变异比值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似熵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血尿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160例,以血尿酸正常参考值440μmmol/L为分界点分为血尿酸升高组(74例)和血尿酸正常组(86例)。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纤维蛋白原(Fbg)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心绞痛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疾病发作时的心电图。结果尿酸升高组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升高组的TG、LDL、CRP、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而HDL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UA与TG、LDL、CRP、TNF-α、Fbg、Sc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升高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并诱发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结合类毒素清除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MHD患者136例,经4周洗脱期,随机分成4组: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方法测定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前后血清、透析废液和血液灌流器中马尿酸(HA)、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的浓度,观察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结果:四种模式皆能有效清除HA,各组之间无差异。对血清PCS的清除,HDF组和HD+HP组的下降率高于LFHD组(P0.01)和HFHD组(P0.05,P0.01)。对血清IS的清除,HDF组和HD+HP组高于LFHD组、HFHD组(均P0.05)。对于血清CMPF的清除,HD+HP组和HDF组明显高于LFHD组、HFHD组(P0.01),HD+HP组高于HDF组(P0.01),LFHD组与HFHD组相比无差别(P0.05)。结论:四种方式对于蛋白结合力较低的蛋白结合类毒素清除效率接近于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HDF、HD+HP对中等蛋白结合力的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能力优于HFHD、LFHD;HD+HP清除高蛋白结合力的蛋白结合毒素的能力最佳,HDF次之,LFHD和HFHD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方法 对20例健康老年人、79例ICU感染早期、感染控制后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空腹采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样本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行冷凝集试验(CAT)排除支原体感染;同时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评价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血清IL-2R、IL-6、CRP水平革兰阴性菌(G^-)感染组、革兰阳性菌(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分别为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G^-感染组及真菌感染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不如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与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显著低下(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部G^+感染者血清IL-2R、IL-6、CRP显著升高,而TNF-α升高较轻,IL-8降低,G^-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2R、IL-6、IL-8、CRP均显著升高。老年肺部感染初期血清TNF-α、IL-8水平可以做为早期协助预测病原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肺炎衣原体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的关系。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ClIP,TNF-α,IL-6水平。并和正常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g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介导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B组采用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C组采用HD联合血液灌流(HP),各组基础治疗不变,透析1 a。透析前后,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并进行改良定量主观营养(MQSGA)评分,检测Cr、ALB、Hb,评价营养状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微炎症状态。结果 B、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TSF、MAMC、ALB、Hb均显著增加(P均<0.05),MQSGA评分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HDF、HP联合HD与单纯HD比较,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弱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第二军医人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46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临床观察。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1)用药后的3个月、6个月,两组的Hb、Hct、SF、TSAT较用药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两组的Hb、Hct、SF、TSAT增加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有1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B组有1例发生轻微心悸。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6,3.85%)和B组(1/20,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可有效纠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且未加重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76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PCI治疗术前最后1次常规血液透析后、术后1h及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随访2年或发生终点事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 0. 05)。术后1h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术前及术后3次透析后,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最低(P 0. 05)。发生MACE患者PCI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IL-6和TNF-α水平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6和TNF-α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冠心病的类型密切相关。PCI术后行3次透析后IL-6和TNF-α水平能有效预测远期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流量及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流量、常规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250~30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血流量、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300~35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800 m L/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ALB、TP、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流量与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电图(ECG)异常改变的关系。方法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IGR者202例、正常糖耐量(NGT)者200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hs—CRP和血脂谱(TC、TG、LDL—C、HDL—C)含量。结果IGR组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hs—CRP及血脂谱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IGR人群心电图改变程度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IGR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联合检测炎症细胞因子和心电图,对评价IGR者心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