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 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癌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提高对其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于2018年12月就诊于血液科, 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 结合流式细胞学等结果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2020年4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膀胱镜活检病理显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0%)+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0%)。遂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出院后全血细胞减少, 且状态较差, 暂缓化疗。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恶性度高的膀胱肿瘤, 对于非远处转移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喉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其中非典型类癌1例,行手术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2例,1例行手术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加术后放化疗,另外1例行放化疗。结果非典型类癌1例,术后19个月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行化疗后珊隋况稳定。行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的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死于肿瘤。行放化疗的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患者在两年内死于肿瘤。结论喉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形态预后各异的病变,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特点、光镜、免疫组化检查,部分患者需行超微结构检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新方法。不同病理亚型的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病例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 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4.32%(7/162).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手段,其中1例患者在术前经内镜及内镜超声确诊.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不典型类癌1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罕见.针对十二指肠壶腹部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进行根治性切除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 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56岁男性患者, 因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尿路上皮癌, 予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 未见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膀胱非上皮细胞性肿瘤,2002年5月,Cuesta Alcala等收集文献报道152例。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膀胱肿瘤353例,其中仅1例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86岁高龄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有血尿伴排尿困难症状,肛指检查示前列腺增生,质地中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为0.867ng/m L,B超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内较多血块,前列腺增生。结合文献分析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泵洗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电切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CT疑胰腺有转移病灶,9d后死于晚期肿瘤。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罕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血尿及排尿困难,需行病理检查确诊;由于治疗方法有限,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3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复发转移7月死亡。1例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至今带瘤生存14月。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6月无复发转移,至今健在。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较小,核浓染,胞浆稀少,核仁不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免疫组化NSE3例均阳性。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此病预后差,应提倡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及全身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大细胞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下段占位性病变;输尿管镜检查结果倾向于尿路上皮癌。由于患者肾功能较差,行肿瘤局灶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回报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因发病率极低,其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早期手术切除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尿系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诊断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泌尿系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于腹膜后1例,肾上腺1例,肾盂2例,输尿管2例,膀胱15例,精囊1例,前列腺2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6~83岁,平均59岁。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为NEC,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嗜铬粒蛋白(CgA)17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9例,腺癌突触素(Syn)6例。采用综合疗法,目前生存12例,最长9年6个月;死亡12例,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泌尿系NEC临床罕见,确诊需行免疫组织化学或电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为宜,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肉瘤与肉瘤样癌诊治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和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癌肉瘤及2例肉瘤样痛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可见上皮源性和间质源性两种恶性成分.1例癌组织CK和EMA阳性,但Vimentin阴性,肉瘤样组织Vi-mentin阳性,诊断为膀胱癌肉瘤,术后给予M-VAC方案化疗,于10个月后死于肿瘤肺部转移.2例癌组织与肉瘤样区有移行,癌组织CK和EMA阳性,但Vimentin阴性,肉瘤样组织CK、EMA及Vimentin阳性,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分别给予GC和M-VAC方案化疗,于8个月和11个月后死于肿瘤肺部转移和心力衰竭.结论:膀胱癌肉瘤和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其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4例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以膀胱肿瘤首诊1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鳞癌(2例),该组有3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2例为前列腺癌,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该例与余8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或TURBT+TURP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后随访6~37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心梗;1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和并发症;1例失访;8例无瘤生存。以前列腺肿瘤首诊3例分别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双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TURBT、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随访42、16、25个月,2例术后死于多发性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原发肿瘤,临床上易漏诊。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PsA测定、活检和膀胱镜检的综合应用是目前诊断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主要方法。两者共存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盏上皮的肾髓质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例肾髓质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等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伴有镰状细胞病或镰状红细胞特征是其主要特点。与其他肾肿瘤相比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特异表现。CK、Vim和EMA均(+)有助于同肾集合管癌相鉴别。拓扑异构酶2α有望成为肾髓质癌治疗的新靶点。结论:肾髓质癌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主要应与肾集合管癌鉴别。探索该病的新靶点,尽量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盏上皮的肾髓质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最近收治的1例肾髓质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等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伴有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或镰状红细胞特征是其主要特点。肿瘤生长于肾髓质内;瘤细胞呈片块状弥漫分布,网状或巢状排列,间质明显纤维化及许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微脓肿是其特征性的变化。与其他肾肿瘤相比,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特异表现。CK、Vim和EMA均+,有助于同肾集合管癌相鉴别。拓扑异构酶2α有望成为肾髓质癌治疗的新靶点。结论:肾髓质癌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主要应与肾集合管癌相鉴别。探索该病的新靶点,尽量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对膀胱癌早期发现、常规筛选且无损伤的方法,研究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期)的相关性。方法:留取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1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中段晨尿,同上53例术后癌组织。利用巢式RT—PCR、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urvivin的表达,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及膀胱镜病检。结果:53例膀胱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均有表达,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与尿脱落细胞学敏感性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镜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Survivin的量与肿瘤病理分级(期)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筛检膀胱癌的较可靠方法。Survivin在膀胱的演进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检测膀胱癌恶化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B)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45~78岁,平均63岁。以无痛肉眼血尿症状入院7例,膀胱刺激征入院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入院2例。其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5例阳性,2例可疑,3例阴性。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CT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增大3例。膀胱镜检查提示:1例膀胱右侧壁与三角区交界处呈苔藓样变(直径约7~10cm),1例膀胱壁右侧顶底交界处及右颈部可见直径约2cm乳头样肿物,余8例可见肿瘤基底较宽,分布与B超结果一致。肿瘤最大径3.0~6.0cm,平均4.5cm。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4例;行单纯化疗1例。总计9例患者接受1~6个周期全身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SCCB。参照第七版美国肿瘤研究联合委员会(AJCC)膀胱癌分期标准,10例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不等。仅1例患者术后存活47个月至今,另外9例患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7个月。结论:SCCB是一种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的少见肿瘤。该病最佳治疗方式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尚不明确,简单的肿瘤二期分期系统更适于该病的治疗,但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进一步证实。分子靶向治疗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1例罕见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在睾丸转移瘤与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1例睾丸肿瘤患者,1年前曾行胃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低分化印戒细胞癌,术后未予以放化疗,此次外院睾丸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浸润或转移,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术中见睾丸略增大,约4cm×3cm×2cm,质地硬,颜色呈淡红色,附睾大小、质地无异常。术后病理证实胃低分化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转移。随访半年,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非常罕见,特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