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自1992年至1994年共收治的1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均采用右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作者认为,解剖外侧裂池,充分的脑脊液释放,可以大大缩小脑组织的体积,从而可以良好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有时可以避免行与前交通动脉瘤显露有关的直回切除。这10例前交通动脉瘤在术中被成功夹闭,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8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能自理,1例死亡(术前为Hunt Ⅳ级)。 相似文献
2.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冀点入路成功夹闭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困难及手术结果。结果术前3D-DS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附近血管的关系。40例患者中出院时按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发育不全与前交通动脉瘤有较高的相关性;尽早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及时清除血肿能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113例,分别采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开关颅时间、出血、骨窗大小、骨质缺损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术前按照Hunt-Hess分级1-3级患者作为入选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夹闭动脉瘤成功率100%,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t=2.38,P=0.03)、开关颅所需时间(t=2.21,P=0.04)、开关颅出血量(t=2.86,P=0.006)、颞浅动脉损伤(χ2=80.1,P=0.008)、骨窗范围(t=2.72,P=0.009)、骨质缺损(t=2.77,P=0.008)、颞肌萎缩(χ2=75.2,P=0.03)、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χ2=70.6,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快速、有效和微创的优点,适合在低分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81例,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43例(观察组),翼点入路夹闭38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2.7±19.1)min]、手术切口长度[(9.1±0.9)cm]、住院时间[(12.3±3.6)d]较对照组[分别为(182.4±26.6)min、(15.1±1.1)cm、(15.3±2.8)d]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眶上外侧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Hunt-Hess分级低级别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效果良好。0.01)。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标准翼点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46例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标准翼点入路开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以多种方法处理动脉瘤,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4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包裹术,1例行铜丝栓塞术。除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的病人重残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无死亡,35例随访2~14个月,未发现再出血。结论标准翼点入路能够充分暴露除大脑前动脉远端外的几乎全部前循环动脉瘤,且操作便捷,损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破裂后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手术夹闭2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64排CTA为确诊手段,动脉瘤瘤顶指向在CTA分为5型,向前2例;向下2例;向上10例;向后5例;多方向3例。22例患者24个动脉瘤均行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有3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判断预后:恢复优良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以满足大多数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手术要求。手术要根据动脉瘤顶的指向个性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20例,术中均采用经硬脑膜外磨除前床突的方法以改善显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6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3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25例行瘤颈夹闭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良好24例(72.7%),中度残疾5例(15.2%),重度残疾2例(6.1%),死亡2例(6.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病人要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人发病3d内及2周后手术,Ⅳ~V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及提供预案,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血管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20例,术中均采用经硬脑膜外磨除前床突的方法以改善显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高位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东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1):497-499
目的 介绍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高位前交通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双瓣”技术,首先行额颞开颅,取下额颞骨瓣。然后采用“6次切割”法,用气锯分别锯断颧弓根部、颧突、外侧眶缘和外侧眶壁、眶上缘、眶顶,取下眶一颧骨瓣。然后进行硬脑膜内的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本组8例全部采用改良颅一眶颧入路,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的观察角度明显增大,可在避免切除直回的前提下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的脑牵拉性损伤,未发生眼球凹陷、眼球损伤及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颅-眶颧入路手术中没有骨质丢失,不需行眶顶重建,避免了术后眼球凹陷的发生。可从解剖上保留直回,避免了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介绍翼点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56例均行直接夹闭术,1例加做包裹术。结果治愈或良好47例,致残8例,死亡1例。随访5个月~3年,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配合多种外科技术如临时阻断的应用、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的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的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年期间采用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8例的临床资料,介绍经眉弓-眶上入路的手术方法。入组资料中,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2例。结果 18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根据GOS疗效判断标准:预后良好14例(77.8%),中残2例(11.1%),重残1例(5.5%),死亡1例(5.5%)。结论应用经眉弓-眶上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可以利用更低的角度,由脑外间隙处理前交通动脉瘤,可作为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痛的优缺点.方法 对39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术的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舣侧A1段常发育异常及相应的前交通动脉的血流方向的个体差异,动脉瘤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方向不同,手术入路的定侧与难度亦有所不同.结果 本组病例中6例(Hunt-HessⅣ级2例, Ⅴ级4例)由于严重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 d至3周内死亡.随诊时间为3个月至22年不等,短期内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诊,但长期随诊者为295例,97例失访.随访的病人中Ⅰ、Ⅱ级214例(72%)均恢复正常工作,Ⅲ级者42例(14%)恢复正常工作,23例(7.7%)生活自理,3例(1%)不能生活自理.Ⅳ级者中有4例(1.3%)恢复正常工作;Ⅴ级中有1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不能生活自理.结论 经翼点人路直接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前仔细阅片,了解前交通动脉区的血管关系及血流变化,对于手术入路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共栓塞前交通动脉瘤98例.依据Hunt-Hess分级:I级16例,Ⅱ级52例,Ⅲ级23例,Ⅳ级7例.术后积极行腰大池或腰穿引流血性脑脊液,采用3H疗法防治血管痉挛.结果 98个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随访3个月-3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诊断明确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起病早期行DSA确诊及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结果术中再破裂8例。53例中死亡3例,重残5例,轻残13例,恢复良好32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对诊断明确的已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及早手术干预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病残率。术中脑脊液充分引流,锐性分离,避免过度的脑组织牵拉可减少术中冉破裂,对再破裂危险较大者可预防性阻断。 相似文献
18.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的解剖和测量,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的走行,为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在30侧(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上,模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所得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描述和测量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各分支、穿通动脉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ACA均由前穿支下方的ICA发出对侧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接。回返动脉为ACA-A1段发出的穿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ACoA的形态与双侧A1段直径关系密切。结论间隙Ⅱ中回返动脉起点范围通常位于前交通动脉近侧3 mm及前交通动脉远侧3 mm范围内,故在前交通动脉水平远、近侧3 mm范围内临时夹闭或解剖ACA时,易造成回返动脉损伤。在A1段近侧3~5 mm、A1段中1/3段少有穿支发出,此二处可作为ACoA动脉瘤手术时临时阻断的部位,而A1段远侧、特别在ACoA水平2 mm附近几乎均有回返动脉平行伴行,在此处解剖极易损伤回返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ACoA动脉瘤可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32个动脉瘤,均手术成功夹闭.应用42个动脉瘤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21.88%);术后随访6~12个月,GOS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26例(81.25%),轻残5例(15.63%),重残1例(3.13%),无植物生存、死亡、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病例. 结论 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能够直达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侧裂血管的损伤,显露充分,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