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面积烧伤患者微球蛋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分子量为11800d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循环。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B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半寿期约107min,可透过肾小球,但尿仅有滤过量的1%,几乎完全可由。肾小管回收。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性反应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特别用于肾移植后,  相似文献   

2.
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人体细胞合成的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存在于人的血液、脑脊液和有核细胞膜上,正常人体内的β_2-MG 是恒定的,其合成与降解相对平衡。β_2-MG 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并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且完全分解,因此,通过对血清及尿液β_2-MG 含量的测定,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留取24h尿液并记录尿量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UAE,α1-MG,β2-MG。结果:不同时期的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损害早于肾小球损害,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害发生率高,且可与肾小球损害同时发生。结论: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重吸收率均为肾小管功能测试的早期敏感指标,也是观察糖尿肾病临床疗效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β2-微球蛋白(β2-MG)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尤其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因分子量较小,每天生成速率较恒定,只通过肾脏排泄且几乎被近端肾小管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5.
血清Cystatin C对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ystatinC在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的价值。方法 对 65例确诊有肾小球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ystatinC、β2 微球蛋白、BUN、Scr共 115例次 ,对其升高程度构成、浓度相关性、相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CystatinC浓度与BUN、Scr升高程度构成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CystatinC与 β2 微球蛋白、BUN、Scr浓度是正相关 (r 分别为 0 .90 7、0 .612、0 .419) ,并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与CystatinC比较 ,β2 微球蛋白、BUN、Scr的相对敏感性分别为 95 %、43 %、3 1%。结论 血清CystatinC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程度 ,可作为诊断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血肌酐(Scr)在不同程度慢性肾病(CKD)患者中对肾小球滤过率灵敏度的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确诊的75例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7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ACCUTE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判断不同肾损害程度的患者血β2微球蛋白与肌酐对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度。结果当患者肾脏出现轻微损伤时,血β2-MG对肾小球滤过率灵敏度为80%;而Scr对肾小球的滤过率灵敏度仅为30%;当肾脏出现中度损伤时,血β2-MG对肾小球滤过率灵敏度为93%,Scr对肾小球的滤过率灵敏度为78%;当肾脏出现重度损伤时,血β2-MG和Scr对肾小球滤过率灵敏度均为100%。结论与Scr相比,血β2-MG能更灵敏的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1968年由Berggard等首先分离出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简称β_2-MG),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人体间质、上皮及造血系的正常细胞及恶性细胞均能合成。正常人β_2-MG合成非常恒定,由肾小球滤过,99.9%以上由近曲肾小管重吸收并予完全分解,排出极少,血清β_2-MG升高反映其排出障碍或合成增多。近十几年国内外不少作者进行研究并在临床上应用,但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意见不一。本文阐明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EA)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前,抽血化验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功。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结束后半小时,再抽血化验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功。一个月后,将该40例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前,抽血化验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功。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束后半小时,再抽血化验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功。结果血液透析联合灌流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EA)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均能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EA)。  相似文献   

9.
<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达(374~583)/10 000人~([1])。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的发生能够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体内的小分子蛋白,其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而排出体外,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由于肾脏基膜组织的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体内的β_2-MG漏出明显增多,血清中的β_2-MG表达浓度明显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意义。方法 血尿β2-MG的检测采用酶免分析法。结果 本组实验中患者尿β2-MG、血β2-M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虽然SSC患者尿β2-MG升高,但肾受累组与无肾受累组尿β2-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肾受累组血β2-MG水平与无肾受累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血β2-MG是诊断SSC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1968年由瑞典Berggerd等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得。1972年pererson确定其氨基酸排列同HLA,由淋巴细胞产生。血β_2M上升反应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β_2M上升可特异地反映肾小管功能,表明肾小管再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血液净化方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清除血清磷(P3+)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2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比较2组单次治疗对清除血清磷及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结果①HD组、HDF组治疗后血清磷、血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②HDF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β2-微球蛋白清除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清磷及β2-MG,但HDF较HD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60例新生儿硬肿症血肌酥、尿素氮及血、尿β-微球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生儿硬肿症普遍存在肾功能障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方面,血、尿β2-微球蛋白比血肌酐、尿素氮更为敏感。新生儿硬肿症的肾功能改变与硬肿程度、低体温、缺氧和酸中毒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患者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变化,评价四种尿微量蛋白定量指标对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06例,根据造影剂的用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造影剂量<100 ml,n=51)、B组(造影剂量≥100 ml,n =55).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GFR)的变化.结果 A组尿的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升高(t=-6.748、-11.173,均P<0.05).B组术后24 h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3、-3.518、-10.773、-11.532、-10.773,均P<0.05);两组组间相比,术后mAlb、IgG、α1-MG和β2-MG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06、4.704、5.118、19.011,均P<0.05).结论 四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造影剂肾损害和评价造影剂肾损害的程度.造影剂肾损害最早表现为对肾小管的损害.当造影剂用量≥100 ml时,出现肾小球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2例SLE患者(SLE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尿α1-微球蛋白(α 1-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及免疫球蛋白G(Ig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并对检测结果和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组尿α1-MG、NAG、β 2-MG、TRF、MA和IgG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六项尿微量蛋白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r (P<0.01).尿α1-MG、NAG和β 2-MG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TRF、MA和IgG三项联合检测(P<0.05).单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尿IgG和尿TRF高于尿MA(P<0.01,P<0.05),尿α 1-MG和尿β 2-MG高于尿NAG(P<0.01,P< 0.01).结论 SLE患者尿α 1-MG、NAG、β 2-MG、TRF、MA和IgG显著升高,适用于SLE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SLE患者肾小管功能损伤的概率大于肾小球的功能损伤.在反映SLE患者肾小球功能损伤的指标中,尿IgG和尿TRF优于尿MA;在反映SLE患者肾小管功能损伤的指标中,尿β 2-MG和尿α1-MG优于尿NAG.  相似文献   

16.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由Beggand等于1968年首先在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获得到的。它是由100多个氨基酸残基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00-11815。β2-MG是构成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一部分。在正常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与HLA分离后释放人血,正常人β2-MG具有下列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月检查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功、血钾、钠、氯,血钙、磷、血常规,比较差异。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症状:皮肤瘙痒、肌肉疼痛、血压增高、异位钙化、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的差异。结果: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皮肤搔痒缓解率前者83.3%,后者为50.0%。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均能有效清除血清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缓解皮肤搔痒症状。但前者治疗费用低廉,方便,不需要血液滤过机,适合经济落后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β_2-MG最初是从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分离出来的,是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电泳在β_2-MG区,故称β_2-MG,由有核细胞分泌,其存在于有核细胞的表面,主要是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表面.血清β_2-MG极易透过肾小球基底膜,滤过的β_2-MG99.9%由肾小管以胞饮形式摄取,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降解,不再回血循环.正常人β_2-MG合成率及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对恒定,以极微量存在于血、尿、脑脊液等液体中,其功能尚不清楚,但被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通过测定以上液体中的β_2-MG,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分期、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我院住院病人57例,诊断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标准,急性乙型肝炎1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9例,重度1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5例,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对照组20人,均为来我院体检合格者.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淋巴瘤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淋巴瘤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20例淋巴瘤患者血清β2-MG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淋巴瘤组血清β2-M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种疾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β2-MG检测可作为肝硬化、淋巴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对脑外伤并发急性肾衰(ARF)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煎液,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α1-微球蛋白10(α1-MG)含量,同时观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β2-MG及α1-MG呈不同程度下降;血BUN及Scr的变化与尿152-MG及α1-MG平行;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以Scr为自变量,β2-MG及α1-MG均与Scr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p=938,P=0.001;rp=965,P=0.000)。结论大黄可能是通过改善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促进恢复肾小管的修复,从而发挥治疗ARF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