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甲肝在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仅为10%~20%,这方面的突破是因为注意了血清的保护。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衰竭和死亡,因此,对于静脉吸毒者、同性恋者以及慢性肝炎病人均应该注射疫苗。另外,防止家庭内的接触是预防继发性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发病率自2000年起开始逐渐上升,并居高不下。资料显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报告发病率位于第一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马沛然 《山东医药》1998,38(7):36-37
小儿传染性肝炎的新认识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马沛然传染性肝炎是小儿常见病。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化验指标的增多、临床经验的积累,本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现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简要介绍对小儿传染性肝炎的新认识。1传染性肝炎的病原增多、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IL-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雌性C57BL/6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并以正常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光镜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测定血清转氨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IFN-γ,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增殖活性。结果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IL-2治疗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疾病特征(病理、血清转氨酶、血清IgG和细胞因子)有显著改善,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选择性增加。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IL-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显著疗效,其免疫抑制与抗炎作用与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报道一例除外其它肝损害病因,经血清生化学(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等)、血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及时检测血清生化学、自身抗体、肝组织病理并除外其它肝损害病因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年10 月报道】题: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群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作者Lv T 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表现为慢性肝炎),好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女性,临床上以血清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G 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和肝组织界面肝炎为主要特征。近年若干研究显示,AIH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所增高,但是目前基于人群的AIH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907.9±254.0u/ml和795.7±198.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初肝功能异常时,血清HA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肝功能正常后,血清HA明显下降,与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时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HA含量与ALT、TSB呈正相关,与AST、白蛋白、球蛋白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HA含量,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肝炎(AH)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病因学不明,以女性为主,人群发病率为0.01-0.02%,特征性的血清学变化为血清IgG显升高。自然史以反复发生在肝小叶内和汇管区交界面的坏死性炎症(碎片状坏死)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在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它对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最好。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炎症性疾病,成人和儿童均可起病,女性患者居多。AIH以高血清IgG/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界面性肝炎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近年AIH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免疫抑制治疗对AIH至关重要,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本文主要对AIH的诊治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ⅡCⅢ变化与血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_ⅡC_Ⅲ变化与血脂关系仝富斌,游箭,何文芳,傅明惠病毒性肝炎患者多伴有血甘油三酯升高,为探讨甘油三酯血症与载脂蛋白CⅡ、CⅢ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84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Ⅱ、CⅢ的含量,现报告分析如下。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群的逐渐老龄化,老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975年国内报道老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5%~3%,1986年首届全国老年肝炎会议统计发病率为0.55%~4.4%。据我院传染科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12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有125例,占10.3%。由于老年人的肝脏再生能力、储备能力、解毒能力、蛋白合成能力、肝糖原和维生素等代谢功能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清有机膦酸酶活性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用荧光分光江测定了77例慢性肝病患者及实验诱发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E活性变化。发现慢性肝病量血清PE尖性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与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变化呈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MA)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5 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AMA ,并以 74例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MA阳性率为 91 0 7% ( 5 1/ 5 6) ;甲、乙、丙、病原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MA阳性例数分别为 0 / 7,6/ 18,5 / 12 ,3 / 19;乙型与丁型、乙型与戊型重叠感染者血清中AMA阳性例数分别为 3 / 6和 5 / 8;正常对照组中AMA阳性率为 10 % ( 3 / 3 0 )。结论 戊型肝炎中AMA阳性率不仅高于正常人而且明显高于乙型、丙型肝炎。自身免疫可能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0):638-638
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许多基础和临床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酒精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等的发病率仍在明显上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的发病率未得到有效控制;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的诊断和防治手段有重大进展,终末期肝病的诊治及肝脏移植技术不断成熟,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帮助广大肝病工作者全面了解我国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不断提高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6.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TTVDNA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0例正常健康人与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比较TTVDNA阳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16例TTVDNA阳性(32%),比正常健康人群(2/40,5%)与乙肝病毒携带者(2/30,6.7%)血清中TTV DNA检出率为高(P<0.05),16例TTV DNA阳性患者中以慢性肝炎占多数(12/16,75.5%),表现为反复、持续ALT异常。TTV在原因不明性肝炎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可能是本地区原因不明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2959例血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仅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约269万例。为了解南京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近三年来收治的29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959例系本研究所1994年1月~1997年8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4~7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抗一HAVIgM、HBVM、抗一HCVIgG、抗一HEVIgG及HB、DNA、HCVRNA血清学测定,部分患者测定血清HGVRNA。二、检测方法血清甲、乙、丙、戊相关抗原抗体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经病原学检测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测定了血清TNF-a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中、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血清中TNF-a明显高于慢性轻型患.有显性差异(P<0.05)EHBV-DNA阳性的患,血清TNF-a的含量也明显高于阴性。结果提示,测定血清TNF-a有助于估计肝病的严重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小儿散发性急性肝炎166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散发性急性肝炎166例病原学分析申高洪,林厚基,严翔声为了解南京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型别情况,对我院收治的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进行了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66例小儿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由此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中、重度肥胖儿童中已达到46.27%,这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儿童肝脏疾病中最普遍的原因.有研究发现血清二肽基肽酶Ⅳ(DPP Ⅳ)与慢性肝病有一定的关联性,本研究对肥胖NAFLD儿童血清DPP 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血清DPP Ⅳ与NAFLD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