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在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腹股沟区和会阴区手术的患儿60例。患儿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镇静后给予骶管阻滞。B组氯胺酮静脉麻醉。结果 2组患儿在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恶心呕吐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能副作用小,效果好能更好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唐海斌  朱建君 《西部医学》2013,25(8):1244-1246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在小儿腹股沟区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1~6岁)腹股沟区短小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10minT3、术毕时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氧饱和度(SpO2),术毕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均比较平稳,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A组循环较B组平稳(P<0.05),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也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小手术,相对而言,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术中循环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与分析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加骶管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的血压、心跳次数、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术后镇痛作用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出现尿潴留、喉痉挛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呕吐及躁动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较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好,患儿呼吸平稳,术后麻醉持续时间短,清醒较快,可广泛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平衡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效果,从中筛选最佳平衡麻醉药物的组合方案。方法 150例拟施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婴幼儿在同样条件下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组,50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P组,50例),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M组,50例)。观察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时和气管拔管后的心率、呼吸、呼气末CO2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术中和苏醒期的并发症,记录苏醒时间。结果 K组在麻醉后各时段的心率明显快于K+P组和K+M组(P〈0.01)。K+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和K+M组(P〈0.01)。K+P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和K+P组(P〈0.01)。K组气管拔管后早期缺氧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平衡麻醉效果好,心血管功能稳定,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小于3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时小儿体动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于3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及手术操作中肢体活动次数、运动幅度及活动与麻醉手术操作的关系来判定其麻醉效果。结果咪达唑仑、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60例病人,效果达优者58例,占96.67%,良好者2例,占3.33%一般及差者均为0例。结论咪达唑仑可有效解除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时患儿的不自主运动和突然抽动,总有效率达96%以上,大大提高了骶管麻醉操作时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药物用于小儿短时间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患儿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A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单纯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患儿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B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镇静药物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单纯麻醉,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会阴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行会阴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15例(Ⅰ)与氯胺酮静脉全麻组15例(Ⅱ)。分别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静脉全麻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对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0min、切皮时、术中10min、手术结束时与术后30min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进行记录。结果麻醉诱导后,Ⅰ组在HR、RR、SPO2等方面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HR上显著升高(P<0.05),其RR、S PO2明显下降(P>0.05)。所发生的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Ⅰ少于Ⅱ组(P<0.05)。结论在小儿会阴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静脉全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麻醉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骶麻应用于婴幼儿肠套叠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肠套叠患儿 30例 ,随机分为 2组 ,骶麻组15例 ,对照组 15例 ,两组病人于基础麻醉后 ,骶麻组患儿骶管注入 0 .8%~ 1%利多卡因 1ml/ 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镇痛效果 (OPS法 )、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HR、RR、Sp O2 )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从牵拉肠管至术后 4 h疼痛评分显著高于骶麻组 (P<0 .0 1) ,对照组于牵拉肠管、关腹时 HR变化显著高于骶麻组 (P<0 .0 1) ,对照组呕吐、术后躁动、哭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骶麻组 (P<0 .0 1)。两组间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骶麻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肌注用于婴幼儿肠套叠手术安全 ,有效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商春梅  贾国梁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08-908
目的 观察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肠套叠手术效果。方法与结果 选择小儿肠套叠手术病例 2 5 6例 ,全部施行骶管麻醉 ,1次给药。术中、术毕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呼吸、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血氧饱和度始终保持在 97%以上。结论 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肠套叠手术 ,麻醉效果好、阻滞完全、操作简便 ,对患儿生理扰乱轻 ,是小儿肠套叠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8例),两组孕妇均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开始前,实验组自静脉给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5 mg/kg和0.03 mg/kg;对照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孕妇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 2)、产妇在娩出胎儿时的反应和母婴早期接触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用药后两组产妇心率、血压、Sp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在娩出婴儿的过程中有27.94%出现了呻吟、叫喊,对照组则有54.41%的产妇出现这种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有57.35%进行母婴早期接触,实验组有52.94%可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显示,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2、3 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能够有效降低孕妇胎儿娩出时产生牵拉反应,并且不会危害到产妇和胎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和B组基础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各30例,观察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中牵拉反应、术后呕吐。结果:在T0时刻,A组和B组患儿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刻, A组患儿的MAP和HR未有明显变动,而B组患儿的MAP和HR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肢体活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对小儿肠套叠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吕淞  王涛 《海南医学》2013,24(1):100-10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导管室内的麻醉体会。方法 50例ASAⅠ~Ⅲ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硫酸阿托品0.02mg/kg、盐酸氯胺酮2mg/kg做基础麻醉,入室后肌注盐酸氯胺酮6mg/kg,静脉追加咪达唑仑0.1mg/kg,盐酸氯胺酮1mg/kg,并予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患儿血流动力学正常,能很好的耐受手术。诱导苏醒平顺,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选择。麻醉处理关键在于熟悉病理生理,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赵福亮 《中外医疗》2011,30(30):105-105
目的了解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探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例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1组,同时将30例硬膜外阻滞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2组,1组于切皮前使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而2组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然后观察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值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2组胎儿分娩时胎头刚出时的HR及MAP却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以证明,在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剖宫产妇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咪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一种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易行的镇静方式--平衡镇静.方法 我们采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和小剂量氯胺酮平衡镇静的办法辅助60例患儿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呼吸指标、镇静指标和循环指标.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和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小儿硬膜外阻滞下手术对循环、呼吸抑制差,安全、可行,是平衡镇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和副作用,探讨区域阻滞麻醉中辅助应用咪达唑仑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在区域阻滞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A,B,C,D四组。在阻滞平面固定后,对B,C,D组患者分刺静脉注射0.03,0.05和0.07mg/kg咪达唑仑,A(对熙)组忠者不用咪达唑仑。观察镇静作用起效时间、镇静程度、遣忘作用。监测Bp,HR和SpO2。结果:镇静作用起效时间D组最短,B组最长,三组闻差异显著。镇静程度C组和D组显著强于B组,C,D组间差异不显著;B,C,D组发生遗忘的例数分别为2,5和7例,其中B组和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5min和10min时以及D组5,10和15min时MAP和SpO2显著降低。结论:静脉注射0.05mg/kg的咪达唑仑镇静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可作为临床辅助麻醉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氯胺酮及咪达唑仑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于小鼠快速实验的麻醉效果.方法 6周龄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氯胺酮单药组120.0 mg/kg(K组)、咪达唑仑单药组75.0 mg/kg(M组)、联合药物组氯胺酮50.0 mg/kg+咪达唑仑2.5 mg/kg(KM1组)、氯胺酮70.0 mg/kg+咪达唑仑3.5 mg/kg(KM2组)、氯胺酮100.0 mg/kg+咪达唑仑5.0 mg/kg(KM3组),每组6只.所有小鼠在腹腔注射药物后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恢复时间.在翻正反射消失后3、5、10 min进行刺激评分,包括夹尾反射、前脚回缩反射、后脚回缩反射和角膜反射.反射存在记0分、反射消失记1分,比较3个时点每只小鼠的4项相加评分.结果 与K组和M组相比,KM1组、KM2组、KM3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在KM2组、KM3组均显著延长(P<0.01).与K组相比,KM2、KM3组翻正反射消失后5 min和10 min的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M组相比,KM2组翻正反射消失后5 min和10 rain的评分显著增高(P<0.05),KM3组翻正反射消失后3、5、10 rain的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小鼠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氯胺酮100.0 mg/kg联合咪达唑仑5.0 mg/kg剂量组的麻醉起效快,动物耐受疼痛刺激效果好,适用于小鼠快速实验.  相似文献   

18.
人工流产时的手术操作,宫颈扩张等机械性刺激常使患者难以忍受.作者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总观察例数128例,按自愿原则,78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I组),50例实施传统人工流产(Ⅱ组).两组年龄,孕期和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也均无全身性疾患,无麻醉药过敏及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小儿肌肉注射氯胺酮,口服氯胺酮及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混合液3种不同术前用药方法镇静效果,起效时间及患儿接受率.方法 儿外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n =30);B组(术前口服氯胺酮6 mg/kg,加服50%葡萄糖至0.5 mL/kg,n=30);C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3 mg/kg,加服50%葡萄糖至0.5 mL/kg,n =30).观察并记录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精神状态分级情况,术后第1天和第7天随访患儿家长,对患儿的行为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儿接受率只有10%,而B,C组患儿接受率均在90%以上;B,C两组相比较而言,C组起效时间更快,镇静程度更好;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随访发现,术前肌注氯胺酮的患儿行为学改变均较其余两组高.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混合液作为术前药,起效快,效果确切,并能避免对儿童造成心理伤害,适宜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20.
张玉娟 《大家健康》2014,(1):182-182
目的:比较分析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小儿短小手术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并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术中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咪达唑仑进行术中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麻醉前后SpO2、HR、MAP变化进行比较,MAP、HR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SpO2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在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当中,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精神运动性反应,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