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记录不同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家兔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 (CVP)及动脉血气的变化,发现小剂量氯胺酮(1—3mg·kg~(-1))能够提高HR、MAP、PaO_2和SaO_2, 降低CVP 和PaCO_2,改善休克;大剂量氯胺酮(5—10mg·kg~(-1))则与此相反,加重休克。同时还发现,即使小剂量,如注 射速度过快,也可致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乳化异氟烷静脉输注对兔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将兔(n=10)固定,耳缘静脉用输液泵恒速输注8%乳化异氟烷3.5ml/(kg·h),持续输注30min,耳动脉穿刺测量动脉压,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0min、给药后10min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0min、20min、30min和给药结束后10min、20min、3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呼吸频率。结果给药前、给药中、给药后,兔的pH、HCO3-、碱剩余、氧分压、CO2分压和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MAP、呼吸频率、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输注8%的乳化异氟烷对兔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ASA1~2级行无痛结肠镜(镇静组)和行常规结肠镜(对照组)检查患者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变化,以及观察患者检查中的感受。结果:镇静组检查中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但未低于正常水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检查中镇静组和对照组血气值均无明显变化;镇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辅助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95-98
目的 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CA)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成功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CA发生5 min后插管成功,观察组在5 min内插管成功,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7 d生存率。结果 复苏效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情况:观察组复苏后血乳酸(BLA)含量、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生存率:观察组7 d生存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7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8.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手术后24h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检测。结果表明:电视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患者血气和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影响,而平均动脉压有较大变化,提示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但对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要慎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烧伤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18℃)输液,另一组采用升温(37℃)输液,分别于输液后1h、3h、6h、12h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升温输液组与低温输液组相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P〈0.001),Paco2也明显降低(P〈0.05) SatO2、Pao2、BEecf、pH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温输液对改善血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并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组(B组)、急性酒精中毒组(C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失血性休克组(D组),比较四组达到休克所需的放血量和恢复伤前血压的补血补液总量,休克前、休克中、休克复苏后1 h和休克复苏后3 h测定动脉血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D组的放血量小于B组,复苏需要更多液体;与A组比较,休克中与复苏后B组、C组及D组p H、Pa O2下降,Pa CO2、乳酸值升高;与B组比较,D组血清p H,Pa O2下降,Pa CO2乳酸升高更明显。B、C、D组p H值、Pa CO2、Pa O2、乳酸值不同时点和组间Pa O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不同时间p H值、Pa CO2、Pa O2、乳酸值无交互作用。结论失血性休克后会产生酸中毒,氧分压下降,急性酒精中毒能加重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容量高渗液体对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分成高渗盐水组(HS组)、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SS组)、生理盐水组(NS组)、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ES组),每组6只。注射内毒素制成感染性休克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结果4组均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HES组持续效应最长,HS组和HSS组类似,HSS组略优于HS组,NS组的维持时间最短。NS组的血管外肺水增加,其他3组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论使用何种液体进行液体复苏,都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小容量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同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效果相似,且不增加血管外肺水。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限制性输液和大量输液两种不同输液方法复苏大鼠失血性休克,对比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出血量、输液量并计算生存率。结果 休克模型120 min后,与大量输液组比较,限制性输液组的呼吸、心率降低显著,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P<0.05);休克急救期,限制性输液组失血量少于大量输液组(P<0.05),输液量明显低于大量输液组(P<0.05);休克后24 h和72 h生存率比较,限制性输液组高于大量输液组(P<0.05)。结论 限制性输液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失血量以及输液量,提高生存率,是复苏失血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氧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高氧液(HO)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和存活率的影响,评价其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价值. 方法: 以临床常用晶体、胶体液为基液制备HO,4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高氧液组(HO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两组又随机各分为4个亚组:60 g/L羟乙基淀粉组(HES组)、聚明胶肽组(Pol组)、琥珀酰明胶组(Gel组)和平衡盐组(RS组),每组6只. 制备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在5 min内放血,放血量占全身血量的45%~50%,使MAP迅速降至2.67 kPa(20 mmHg). 于休克前、休克30 min、复苏结束、复苏后30 min和60 min记录MAP,并于以上各时间点自右侧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物24, 48, 72和96 h存活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O组提高PaO2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HO组可以提高动物生存率,明显纠正酸中毒,有效提高并稳定MAP. 结论: 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HO具有良好的复苏能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1 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 (A组) 、常规静脉复苏组(B组)、腹腔复苏组(C组)。B组与C组于10min 内使MAP降至40mmHg。通过放血或回输血液维持40mmHg 水平60min后,在20min内静脉回输放出的血液和两倍于放血量的复方乳酸钠进行液体复苏,并于血液和液体复苏的同时,C组腹腔内注射120mL临床用透析液,而A组和B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休克前、休克后60min、液体复苏后60min和180 min的ALT和AST活性。复苏3h后,取肝组织测定干湿重比、MDA、SOD,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C组ALT和AST值均低于B组( P<0.05 ),MDA与SOD活性分别低于和高于B组 (P<0.05)。C组组织的干湿重比值高于B组(P<0.05);B组形态学损伤较C组更明显。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组相比结果相近。结论 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足量液体复苏后的肝脏功能可能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腹腔复苏;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复苏时应维持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采用Wigger改良法制作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6).NR组:不复苏组;N50组: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0 mmHg水平;N60组:复苏维持MAP在60 mmHg水平;N70组:复苏维持MAP在70 mmHg水平;在休克前、休克后0、60、120、150、180、240 min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包括血乳酸、剩余碱、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结果:N60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pH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维持MAP在60 mmHg对动脉血气的影响较小,提示60 mmHg可能是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理想的MA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扩血管药物硝普钠联合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HHS)对电击致室颤兔心肺复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硝普钠组(B组)和硝普钠联合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组(C组),每组6只。心肺复苏术(CPR)开始后即刻应用上述3种药物,观察复苏中及复苏后动物的生理指标及状态。结果CPR30min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冠脉灌注压(C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aO2)在复苏前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收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相比,硝普钠联合高晶体一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的平均动脉压、冠脉灌注压等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大鼠脾损伤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探讨低压及低压扩容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在大鼠脾损伤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等分为 5组 ,组 1 :假手术组 ;组 2 :休克未处理组 ;组 3:常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80mmHg以上 ) ;组 4 :低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6 0mmHg±5mmHg) ;组 5 :低压扩容复苏组 (急救期输入硝普钠 5 μg·kg- 1 ·min- 1 ,同时输液控制MAP在 6 0mmHg± 5mmHg)。结果 1~ 5组平均存活时间 (min)分别为 1 80、73.5 0± 8.0 4、1 1 4 .30± 31 .33、1 4 6 .70± 2 8.0 7和 1 71 .6 0± 1 5 .74 ,除组1、组 5外 (P =0 .0 6 71 ) ,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5组的急救期出血量 (ml·kg- 1 )分别为 :3.79± 1 .39、1 7.4 1± 8.88、8.6 7± 4 .5 9、1 0 .33± 4 .31 ,其中组 3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组 4、组 5与组 2比较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在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治疗中 ,低压及低压复合适量硝普钠扩容复苏方法可改善组织代谢 ,提高生存时间 ,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钳夹一侧股骨中段致其粉碎性骨折复合股动脉放血的方式制备新西兰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制成模型的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n=8):传统复苏组(Ⅰ组)和缝隙连接通讯阻断复苏组(Ⅱ组)。模拟救援过程,将各动物模型分为创伤失血期(1期)、院前救援期(2期)、院内复苏期(3期)。监测并记录各时点的SBP、DBP、MAP、HR、RR等生理指标和兔存活时间。在各个时点抽取兔血,离心,取上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液回输复苏可显著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IL-6的释放(P〈0.05),显著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TNF-α、IL-6等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IL-10等抗炎因子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血液回输也可显著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反应指标MDA的产生释放(P〈0.05),增加因创伤休克而降低的抗氧化酶SOD的产生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MDA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抗氧化酶SOD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可减少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而对抗炎因子和抗氧化酶无显著作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家兔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min后开始复苏,各组检测心率、血压、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损伤控制性复苏较传统的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异常,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减轻心肺肝肾各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能减轻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控制性肺膨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利用肺泡灌洗法建立家兔ARDS模型,30只ARDS家兔随机分为SI组和非SI组。分别在通气前及通气后10min,30min,1h,2h,3h,4h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的改变。结果:非SI组和SI组实施治疗后10min,30min,1h,2h的HR分别与基础相比,均显著加快;实施SI时HR、MAP、CVP与基础相比无变化。SI组与非SI组相应时间相比HR、MAP、CVP无明显差异。与非SI组相比,SI组2h,3h,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显著提高。结论:SI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应用治疗ARDS明显提高PaO2和SaO2,但对血液循环无明显影响,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